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眉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古称“眉坞”,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北跨渭河。介于东经107°39′—108°00′,北纬33°59′—34°19′之间,总面积863平方千米。

眉县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多次出土西周青铜器、战国编钟等国宝重器,2003年出土的27件西周青铜重器,被誉为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眉县也哺育了先秦大将白起、三国蜀汉名臣法正、唐代医学家王焘、宋代理学家张载(因其学说在关中创建,又称关学)、共和国上将李达等一代名流。

截至2016年,眉县下辖1街道、7镇,总人口32.8327万人。实现生产总值(GDP)115.51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976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0.6234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911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7981元。

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 中文名称

  • 眉县

  • 外文名称

  • Mei County

  • 别 名

  • 郿县、眉坞

  • 行政区类别

  • 所属地区

  • 陕西省宝鸡

  • 下辖地区

  • 1个街道、7个镇

  • 政府驻地

  • 首善街道

  • 电话区号

  • (+86)0917

  • 邮政区码

  • 722300

  • 地理位置

  • 关中平原,宝鸡市东

  • 面 积

  • 863平方千米

  • 人 口

  • 32.8327万人

  • 方 言

  • 周朝国语、雅言——陕西西府方言

  • 气候条件

  •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

  • 太白山、红河谷、白起祠堂、褒斜栈道、葫芦峪、张载祠、钟吕坪等

  • 火车站

  • 眉县站 常兴站

  • 车牌代码

  • 陕C

  • 行政区划代码

  • 610326

地名由来

眉县原名郿县。“郿”字源于《诗经·大雅·崧高》:“申伯信迈,王饯于郿”。《史纪》载:“秦昭王时大将白起为郿人”之记,证明在郿地置县。自建县以来,曾有过武功、邰县、郿县、荣县、汉光县、新光县、安汉县、郿城县、平阳县、美阳县、周城县、渭滨县、凤泉县、温汤县、柿林县、周至县、眉县等县名。

建置沿革

旧石器时代,今眉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遍及全县的32处原始社会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证实远古人类在此活动的足迹。

眉县,在夏商时,渭水南为微国,渭水北属邰国(系炎帝之后,姜姓所封)。

西周时,微地为陆浑戎(允姓之戎);渭水北,东属邰国,西为郿邑;周穆王姬满执政时期(前1022—前975年)西巡时,叔齐子孙协助有功,被周穆王封侯,侯爵,因称申侯,史称其为“西申国”,为最早的申国。其国都故址在平阳(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后又被称作“申戎”,亦称“姜氏之戎”。

县的建置,始于春秋。原名郿坞。

战国时代,正式设立郿县,境内有白起城。今眉县渭水南,自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即设为武功县。

秦始皇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在今眉县渭水北先设荣县(一说未设),后改为郿县,治所一说在今常兴镇西,一说在今车圈村。

西汉因之,渭水南仍为武功县。

新莽元始五年(5年),以武功县为安汉公采地,改名曰汉光邑,渭水南依旧。

东汉初年(25年),撤销武功县和邰县。永平八年(65年),于渭水北之故邰城(今杨凌杜家坡和揉谷镇法禧村、疙瘩庙一带)复设武功县。献帝中平元年(189年),改汉光邑为安汉县。

西晋太康八年(287年)今眉地称秦国,后复为郿县。

前赵,今眉地号曰郿城。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改郿城县曰平阳县。

西魏大统四年(538年),又改平阳曰郿城县。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设温汤县,辖地为今周至县西部,眉县渭水南东部地区。天和元年(566年),于县境西南斜城(今第五村乡境内)置云州。建德三年(574年),撤销郿城县(渭水北)、温汤县(渭水南),县地并入周城县;是年,周城县城由今岐山县京当周城镇迁至斜城(故址在今第五村乡境内);是年撤销云州。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周城曰渭滨县。大业二年(606),改渭滨曰郿县。义宁二年(618),于郿县东部设凤泉县,并于郿县境内设郿城郡。

唐武德元年(618)改郿城郡为郇州,三年(620前赵)州废,将郿县城迁今址。贞观八年(634前赵),撤销凤泉县,其地并入郿县。

北宋景祐三年(1037前赵)正月,翰林承旨,评定三等国,郿城属小国。

金因北宋制。

元初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前赵),升郿县为郿州,于东部设柿林县。顺帝至元元年(1335前赵),复改郿州为郿县,并废柿林县,其地复归郿县。此后近700年间,一直称郿县。

清代郿县属凤翔府辖地。

中华民国初属关中道,不久重新划定全国区划,取消道治,郿县为省辖92县之一,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隶陕西省第九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7月郿县解放,亦称郿县。先后隶属于宝鸡分区、宝鸡专员公署、宝鸡地区,今属宝鸡市辖县之一。

1958年12月1日,根据国务院调整县市规模的通知,撤小县并大县,郿县被撤销建置并入周至县。1961年9月,周郿分县,恢复郿县建置。

1964年9月,依据国务院《汉字简化方案》和上级通知,将“郿”字改为“眉”,从此遂为眉县。

风景旅游

红河谷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红河谷

红河谷森林公园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红河流域,东临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南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公园设计234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1.7%以上,最高海拔3666.6米。园内森林植被丰富,垂直地带明显,被誉为“动物园的基因库”。公园己开发景区四个,景点80多处,可观赏太白八景的“红河丹崖”、“斗母寄峰”、“平安云海,和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积雪”胜景。

钟吕坪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钟吕坪

位于眉县汤峪口以西4千米的山腰,面积约2平方千米,传为汉钟离、吕洞宾等修道成仙之地,故名钟吕坪。坪间有山神殿、老君洞、湘子庙、关帝庙、玉皇宫、太白殿、斗母宫等庙宇建筑。被称为眉县八景之一——雨云玉带,三坪间有二涧,飞流直下,冬季凝为百丈冰,远观如玉柱,奇特景致构成“玉柱擎三坪,玉屏映太白”的绝佳画面。

净光寺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净光寺

始建于唐代元和十一年(816年),重建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原址位于眉县平阳街中段,1993年2月易地重建,迁于县城美阳街中段南侧86号。寺内最珍贵的遗存有2处:一为净光寺七级浮屠,历经千年风雨,仍巍然屹立,是历史的有力见证;二为竖立在院中的六棱汉白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该碑立于唐元和十一年(816),通高2.18米,周长1.65米,汉白玉八棱柱体,八面楷书,字迹遭风雨剥蚀严重。

眉县渭河湿地公园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眉县渭河湿地公园

位于眉县(国家级)猕猴桃交易中心南侧,渭河之滨,是眉县新建的旅游景点之一。该湿地公园的建成,使眉县人民有了第一个风景园林休闲场所,提升了山水眉县,田园生活的境界。

渭河“百里画廊”眉县段千亩荷塘景区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渭河“百里画廊”眉县段千亩荷塘景区

2016年7月23日上午,渭河“百里画廊”眉县段千亩荷塘景区正式向游人开放。千亩荷塘景区是集荷塘观光与休闲体验为一体的水乡文化生态区,新建、改造荷塘72座,栽植荷花、水生植物20多种、铺设草皮6.5万平方米,建成步道长廊、观荷塔、荷香亭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