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你如何照顾一个家,

便是如何照顾孩子的心。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每颗童心,都有对秩序的天然需求;而爱于生命,更如水一般不可或缺。我想要给孩子的,便是一个兼具秩序、美感与爱意的家: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在家中随处摆一些花草,教孩子照料它们。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简化:从源头上杜绝冗余

常听人说,孩子的东西多得家里都没地方下脚了。初为人母时,我也经历过一段母爱泛滥疯狂囤物的时期,恨不能倾尽所有,将世上好物尽皆奉于这一个小小婴孩面前。

与孩子的“热恋期”过去后,理智开始重新运作:

我孩子真的需要这么多玩具和绘本吗?

将如此体量庞大、细节繁芜的信息,走马灯似地丢给她,要她不断选择、处理、消化,对她来说究竟是自以为是的丰富,还是实实在在的负担?

这种看似慷慨的“给予”,满足的终归是孩子的真实愿望,还是我自己的心理需要?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我决定“简化”。

以玩具为例:

先是果断丢弃那些破损及零件不完整,完全丧失利用价值的玩具

将反复玩过许久、几乎可以确定她不会再感兴趣的那部分—通常是些偏低龄的玩具—放入“转送箱”,伺机或送人或捐赠,让它们继续发挥余热;

当然,也会留下孩子曾经尤其宠爱、有着特殊意义的少数派,供她将来念旧。

对于不明就里或出于冲动提前购买的“超龄”玩具,则存入“等待箱”,待她能够驾驭时再交与她。

即便是“现役”的玩具,也将一部分转入“地下”(“替换箱”),只留她“应付”得来的量——将这个“量”固定下来,在玩具架上展示;在合理组合、保证丰富性的前提下,视实际需要,如兴趣变化或能力发展,每隔一段时间,以一两件新玩具替换下旧的——当然,偶尔也会请回来一些“旧相识”。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将四个箱子贴上标签,存入“玩具中转站”(储藏室)

借助这样的循环和流动制度,这种“可控”是直观可感的:全部玩具都在目力所及之处,我们甚至清楚每一件的具体位置。绘本、衣物和日常用品,也用相似方法进行简化。

这样做的好处几乎立竿见影:我不必再穷思竭虑该如何将越变越多的孩子的物品塞进有限的空间,而她也无需在过多、过剩的选择面前无所适从。

现在她可以轻易挑到有意尝试的玩具和绘本,或者自己从衣橱里选择想要搭配的衣物;因为选择有限,她反倒能够专注而深入地玩耍、阅读。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友好:创造条件让孩子“自己来”

维持一个有孩子的家,和经营一间公司其实十分相似。如果员工只会制造混乱,老板整日跟在后面替其“擦屁股”收拾残局,沦为大管家、超级员工,那一定是管理上出了问题。

面对孩子这个打骂不得更辞退不了的麻烦“员工”,我曾无数次绝望而无力地发号施令:“把玩具收起来!”多数时候,我只能做那个“擦屁股”的人,落得身心俱疲,亲子关系剑拔弩张。

也试过自作聪明将她的物品藏起来,或置于高处,不许她染指,由我一手安排她的日常。深入了解蒙氏理念后,我意识到上述做法何其愚蠢且低效,并开始思考:什么样的环境对于孩子来说才是真正“自由”的?

——一定不是一个能够随心所欲大搞破坏的场所;追求独立,本是幼儿成长最强大的内驱力,像“让我自己来”这样与生俱来的精神需求,怎样能够转化为现实中的行动力?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将玩具统一置于书柜底下两层,方便她取用。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订制的低矮玩具架与书柜并列,玩具全部收纳于此集中管理。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开放式绘本架与配合其尺寸的方格置物柜组成阅读区。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轻巧易挪动,碰倒也不易受伤 舒舒服服窝在里面读绘本

首先,我将她的物品统一放置在她能够轻松够到的低处,便于她自由取用;参考蒙氏做法,添置一些儿童尺寸的家具,让她在家中得以和成人一样活动自如。规划出她的专属活动区域,

包括位于客厅的玩耍区、阅读区和美劳区。

这样充分考量了孩子需求的环境布置,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一种“我相信”、“你可以”的信息;她迫切想要自己作主的愿望得到尊重和满足,每日愉快地穿梭于她的“领地”之间。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看似清爽的整体式收纳,对孩子而言难度太高。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改用浅型收纳盒并列分装,一目了然,取放自如。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其它玩具同样使用低矮而平阔的篮子收纳,保证充足留白。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笨重的大型玩具,采用带拉手的篮子收纳,方便孩子搬动。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使用文件收纳盒分装绘本,轻松将书丢进去。

绘本也有类似麻烦。

开放式绘本架倒十分方便,但孩子偶尔也会想从“图书馆”—特指收纳在方格置物柜中、不常读的书—里挑一些书来看。立式收纳的方式,若排列过于紧凑,需抽出绘本才能看见封面,还回去时又有“插”放的高难度动作。

为方便她操作,我特意通过简化将书收纳得十分松散,但这样一来又有东倒西歪的问题。最终,我使用牛皮纸文件收纳盒来分装绘本,每盒不要塞得太满,以她能够轻松拨动检视封面,以及不费气力将书丢进去为宜。大开本绘本上部与架子之间很难有充足留白,但拉出其中一个分装盒的难度以及造成的混乱,相对一字排开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拍下玩具照片,用证件卡制作标签,在墙面标记收纳位置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对于有特定收纳工具的玩具,直接将照片贴在收纳篮上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在架子一侧贴上玩具“全家福”,帮助孩子进行错误检视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用绘本告诉孩子,动物朋友们该回家睡觉咯!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将车子停进各自的“车位”吧。

如此,通过选择为孩子量身订制的家具(及妥善利用现有家具的低层空间)、划出专属活动空间,以及完善与其能力相匹配、充满机巧和意趣的收纳细节,营造出对她而言十分“友好”,同时易于维护的居家环境。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规则:学习照顾环境和自我管理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破坏王。的确,大多数孩子都是“专业制造脏乱差”——不排除有少数生性更为“爱干净”的天使宝宝,并且,认为女孩在这方面比男孩“强”的不在少数。

令人欣慰的是,几乎所有孩子都能够经由恰当的引导和示范,学会照顾环境和自我管理。

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嫌晚:订立一些规则,教孩子如何使用和维护家中的收纳系统,这会令之前费心打造的良好秩序更容易保持。

我深深觉得,很多时候,并非孩子“不听话”或故意“对着干”,实在是成人滥用负面和否定的沟通方式,令他们至为困惑:“不可以”做这,“不用”做那,那么究竟“可以”做什么,“需要”做什么?这种逻辑上的混乱与芜杂,大概不仅孩子有,我们自己也不堪其扰。

分享几条“家规”:

1. 边玩边收。从她能够自由爬行起 ,我便鼓励她自己爬去玩具架那边,选择她感兴趣的玩具,玩完再放回去——绘本也一样。她很可能置若罔闻,并不作“要求”,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

做给她看,并用尽可能简洁的语句描述你的行为:“宝宝玩好了,我们把它放回去。”

2. 再大些(约一岁左右),不管是对语言还是对行为的完整和连贯性都理解得更好;这时候,给她一些简单、清晰的指令,如“玩完要把玩具放回去”,和她共同完成——一起整理。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教孩子边玩边收,保持整洁。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不易搬动的玩具,替孩子准备托盘或篮子等“转运”工具。

3. 一岁半之后,自主意识和行动力的增强,给出的信息需要更加完整的细节和充分合理的解释:“每次选择一件或一组(有时需要搭配着玩)玩具,想玩多久玩多久,但玩完后要放回去才能拿下一件,不然这里很快会变得一团糟”;

4. 由“做给她看”(爬行期及之前)、“和她一起做”(学步前期)、“让她自己做”(学步后期),长期坚持下来,直到秩序敏感期到来,她逐渐将这种仪式感内化,不但大部分时间严于律己,甚至在儿童乐园玩,常跟在人家屁股后头恨铁不成钢地帮着收拾。边玩边收的习惯令我和她都受益匪浅,更确保家中极少出现其它有孩子的家庭常常自嘲的“震后”景象。

5. 划定玩耍区域。为让玩耍更轻松有趣,更重要的,使善后工作更易进行,我为不同类型的玩具划出相应玩耍区域:

厨房游戏和大部分美劳工作,适合在小桌子上进行;为此,我特意选择十分轻巧的宜家儿童桌,好随需挪来挪去。

需要较大场地的搭建类游戏,如城堡积木和火车轨道,在地板上玩最方便

——用整张大块地毯,将玩耍区与客厅的其它区域区隔开来。

单一和小型游戏,使用“游戏毯”(一小块或多块地垫拼接)或托盘界定玩耍范围,以免细碎零件四处散落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用“游戏毯”限制玩耍范围,方便清理,也是有益的仪式。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将毯子折叠起来,放进大号篮子,收在易拿放的地方。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经常更新的独立小游戏,放在托盘中进行。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使用超大“托盘“,在家也可以玩沙。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定期给木头玩具打蜡。

又如,定期给木头玩具打蜡。教她用软布蘸取少许木蜡油,仔细反复擦拭,瞧它们个个多精神。

替毛绒玩具和娃娃洗澡。告诉她,有些可以跳进“浴盆”,舒舒服服洗个“泡泡浴”;有些只能擦洗,用柔软的海绵或干净的毛巾;它们和你一样爱洗澡,因为,又可以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了。

轻拿轻放,玩具和书本也喜欢被温柔对待。有些玩具很乐意被丢来丢去,比如球;有些可不高兴,比如积木。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留白:成长需要空间和等待

不要对孩子期待过高。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暂时不想收的玩具,丢进“暂存篮”,想收时再收吧。

不要求孩子每次都做到。总会有些时候,无论如何劝说或要求,就是不要好好收拾。也许累了烦了,也许偶尔要反抗一下“家长权威”,也许没什么特别原因,只是一阵突如其来的小情绪。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玩具遵循“一物一篮”的收纳原则,不作过细分类。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必要时使用“杂物篮”减轻分类压力。

做到六十分便好。作为一名资深收纳强迫症患者,我曾使出看家本领,为她的物品设计出极为细致而复杂的分类方式。但在观察过她的实际使用情况后,我发现许多看似整齐划一无懈可击的分类法,实在是成人而非儿童视角,孩子很难完成,到头来反倒增加我的善后工作量。

因此,继数量之后,我进一步对物品的归类进行简化

对于大部分玩具,分类不宜过细,不作“同类玩具须一并收纳”的严格规定,只需注意“一物一篮”,即确保同一组玩具的零部件完整即可;

绘本则不作硬性分类,她只要做到将书放回架子或丢进收纳盒便好。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乐高按系列分类,对于实际玩耍情形而言极不实用。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改按她偏好和熟悉的游戏方式归类,玩耍和收拾都容易得多。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乐高同样设置“杂物篮”,收纳难以明确归类的组件。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收纳孩子物品的家具和工具,要能够根据需要调整使用方式。

3. 保留随时调整的可能。为孩子打造的收纳系统,一定是要能够随她成长需要随时进行调整的。因此,我没有直接使用大件家具的抽屉,或时下流行的、需要固定在墙上(号称不占空间)的收纳设计,而是

选择体量轻巧、易于搬动的定制化家具,配合开放式收纳工具来收纳她的物品。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不受限制地任意变化家具的位置和组合方式,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全新需求;她也能轻松将篮子或盒子搬来搬去,在不同地方使用

附录

部分收纳家具/工具参考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看完叹服,这真是”别人家”的儿童房!

长颈鹿妈妈

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儿童心理资深研究者

免费分享成长资源,看到孩子更远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