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軍當兵時,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閱讀更多軍旅美文

青春似火,歲月如歌。

如火的青春已在歲月中悄然流逝,但如歌的軍旅生涯在我心中卻久唱不衰。作為一名曾經的軍人,雖已脫下戎裝幾十載,經過風雨坎坷幾十年,但唯一難忘的還是軍旅歲月時光。因為,我曾經作為一名戰士,履行了光榮的軍人義務,為了保衛祖國神聖領土不受侵犯,義無返顧地奔向了烽火硝煙的戰場,參加了震驚中外的一九六九珍寶島自衛還擊作戰,經歷了生死戰場及艱難困苦生活的考驗。那是一段難以忘懷的軍旅生涯,那是一段青春燃燒的激情歲月。

23軍當兵時,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積極請戰赴前線,風雨兼程珍寶島。

一九六九年初,我已經參軍整一年,作為201團三營部的戰士,我正隨部隊在黑龍江省密山縣執行"三支兩軍"任務。那時,新聞廣播裡幾乎天天報道中蘇邊境緊張形勢狀況。作為一名軍人,我也預感到中蘇緊張局勢有可能演變為軍事衝突。果不出所料,3月3日早晨六點半左右,新聞廣播裡突然傳來"蘇軍武裝進犯我國領土珍寶島,我軍被迫進行自衛還擊作戰"的新聞報導。聽到此消息,戰友們議論紛紛,感覺到邊境事態的嚴重,心裡也做好了上前線的準備。

但沒想到,僅一個小時後,就接到了部隊緊急集結的命令。那時,201團各連隊所在位置高度分散。僅以我們三營為例,全營所有幹部戰士遍佈全縣10餘個公社、上百個大隊和支農點。接到緊急收攏命令後,或急行軍、或坐馬車、或搭乘汽車趕赴各公社集結地,再由縣裡派汽車向密山縣運送。當晚,全營人員在密山縣俱樂部集結。之後,連夜緊急登上火車,於3月4日晨返回牡丹江鐵嶺河營區。與此同時,201團其他營連幹部戰士也從四面八方返回營區。

3月5日上午,武器彈藥和所需戰備用品全部發放到位。我們營每人300發子彈、4顆手榴彈、一枚手雷,每個班配4個爆破筒,一個乾糧袋及急救包等物,每人負重50斤左右。之後,在團俱樂部召開了出征誓師大會。會上,團長尚衍發傳達了中央軍委和毛主席"批准201團上前線"的命令,各營、連、排代表都作了表態性發言。會後,請戰書、決心書、血書向雪片般飛向各個連部。我也在請戰書中寫到:接受組織考驗,履行軍人職責,勇敢衝鋒陷陣,願灑青春熱血,保衛祖國邊疆。那時,經過部隊這個革命大熔爐的錘鍊,可以自豪地說:人人都是熱血青年,人人都是一塊好鋼,人人都渴望上前線報效祖國,人人都有為國隨時犧牲的準備。

  

23軍當兵時,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3月7日下午,201團全體幹部戰士在鐵嶺河附近的愛河火車站登上了一列悶罐車,我們三十幾人被安排在一節車廂裡,在車廂的地面鋪上了一層稻草,車門口放了一個鐵桶,供睡覺休息時大小便用。

車廂內無任何取暖設備。列車在寒風刺骨的北風中行進,不斷從門縫中吹進的寒氣,幾乎能把人凍僵。初上前線的興奮和寒冷的環境,讓戰友們沒有一絲睡意。困了就起身跺跺腳;冷了就互相拍打身體驅走寒意;餓了就啃幾塊難嚥的壓縮餅乾;渴了就用口水舔舔乾裂的嘴唇;如廁,就只能往桶裡大小便。不長時間,整個車廂就瀰漫著一股濃重的臊臭味。但在寒冷和困難面前,戰友們沒有一絲怨言,有的只是互相鼓勵和鞭策。

23軍當兵時,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3月8日拂曉4時,列車終於到達北疆的最後一站褔利屯火車站。車停後打開鐵車門的一剎那,鋪天蓋地的大風雪迎面撲來,凜冽的寒風夾帶著砂粒打在臉上,刺骨般一樣疼痛,加之一夜的寒冷和睡意折騰,戰士們幾乎是互相攙扶著走下車的。本想下車能休息一下,但見風雪中汽車十團的幾十輛卡車早己等在那裡,休息是不可能了。我們下了火車,緊接著又上了汽車。要求一個排一臺車,可才上了20幾號人,就再也擠不下了。

排長只好命令戰士們卸下揹包,踩在腳下,全部站立,才算擠下一個排的戰士。因是冰雪路面,車輛緩緩前行,時速不足30公里,儘管這樣,在寒風中許多戰士還是疲憊地站立進入夢鄉。中午時分,車隊抵達853農場,建設兵團的戰友為我們準備了熱氣騰騰的飯菜,有的戰友還吃上了豬肉燉粉條子,那可是出發以來最美的一頓午餐。繼續前行時,生產建設兵團的戰友及邊疆百姓向我們揮手告別,並把雞蛋、蘋果及風鏡、毛巾等物品硬塞進戰士手中,表達了他們對子弟兵的濃濃深情,再現瞭解放戰爭時期老百姓送子弟兵上前線的場面。

我和戰友們也深深為這種軍民魚水之情所感動,暗暗發誓:一定不辜負祖國和人民的重託,用鮮血和生命堅決捍衛祖國的神聖領土不受侵犯。在風雪中,軍車繼續開進,由於雪大路滑,不時有軍車翻進溝裡,也傷了一些戰士。這時,又是建設兵團的戰友,組織了幾百人的清雪隊伍,頂風冒雪清掃路面,為軍車清障開道。為了防止戰士長久坐車凍傷,不久團、營首長又下令,全體官兵下車,跟著汽車輪子跑,跑出汗為止。

這樣,大約跑步前行四、五公里,等到戰士們身上有了熱氣,才又繼續登車前行。晚8時,部隊到達邊境小鎮永幸屯。吃過晚飯之後,部隊就在村邊樹林中露天宿營。在北風呼號中,我們在雪地上鋪了一層帳篷布,人員躺下後,又在上邊蓋了一層帳篷布,在極度寒冷中我和戰友們很快進入夢鄉。在夢中,恍惚是媽媽坐在床前,為我蓋上厚厚的棉被,慈祥地望著我入睡。那一宿我睡的很香。

23軍當兵時,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槍林彈雨鑄軍魂, 爬冰臥雪守邊疆。

在五林洞待命休整期間,我們積極練兵,隨時準備上戰場。果然,從3月14日起,有兄弟連隊先行進入前線戰鬥位置。不久便傳來消息,在3月15日戰鬥中,三炮連楊林、張振萬、吳文俊,一炮連湯汝達、李鳳祥、朱朝玉、袁啟發,特務連張道訓等8名戰友犧牲;3月17日戰鬥中,又有一連唐正志、譚祖萬,75炮連安保豐等3名戰友英勇犧牲的噩耗。這些戰友中有幾位是我朝夕相處的好兄弟。他們的犧牲對我們的打擊極大,更激發了我們為戰友報仇的決心。

不久,上級下達命令,我們營分兵進駐209高地、無名高地及珍寶島前沿陣地,但營部步話班人員作為機動人員分配到各個連隊。我在七連、八連和九連都體驗過戰鬥生活,先後在珍寶島一號和四號陣地駐守。初上陣地,就感到一種濃濃的戰爭氣氛。3月17日以後,雖然中蘇間短兵相接的大規模戰鬥己經不見,但蘇軍為阻止我邊防戰士上島巡邏宣示主權及搶奪被我軍擊傷趴窩在我方內河上的T一62型新型坦克,每天炮擊槍聲不斷。我清楚記得,一天下午3時左右,蘇軍進行了一輪炮火急襲,一發發炮彈落在離我們潛伏不遠處的雪地裡,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響徹天空。

烏蘇里江的冰層被炸了一個又一個大窟窿,珍寶島上的冰雪融化了,樹叢開始燃燒,一團團火光映紅天空。珍寶島西部被炸出長200多米、寬100多米,近兩米深的大坑,所有榆樹都被炸成粉末。炮擊結束,我抖抖身上的泥土,驚出一身冷汗。蘇軍雖然炮火很猛烈,但大多偏離了位置,我前沿陣地人員傷亡並不大。由於蘇軍經常炮擊不斷,我們也認真總結經驗。觀察哨只要一發現蘇軍隱藏在布卡山後的炮兵陣地出現一片火光,大約十幾秒時間,準有炮彈打過來。這時,我方指揮員趕緊下達緊急避彈命令,在戰場呆久了,聽著炮彈的呼嘯聲,也能大體分辨出炮彈著落點,所以,蘇軍每次排炮,我們都能及時避險。

在守島期間,蘇軍不僅經常炮擊,而且經常有一挺高射機槍向我前沿陣地掃射,也傷了一些戰士。我們7連的一名與我同期入伍的戰友就是在執行潛伏任務時,被蘇軍槍彈擊傷。我們雖然每天面對死亡的威脅,但我們沒有一個人戰場退縮,許多戰友甚至在火線上向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我當然是他們其中的一員,我也要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實現我的入黨誓言。

初上陣地,就是一片白雪皚皚的開闊地和被炮彈毀壞的光禿禿的小樹林,毫無隱蔽場所。所以,到達陣地後,白天趴在稍微能夠隱蔽的雪地裡潛伏休息,夜晚則揮汗如雨般挖掘戰壕和工事。三月的北疆依然寒氣逼人,特別是夜晚均在零下二、三十度。

我們在厚厚的凍土層上挖掘難度非常大,一鎬下去也就一小塊,還不敢出太大動靜,怕引來蘇軍炮擊和槍彈,只能一點一點摳。一百多號人,幹了三四個晚上,才挖成了約2米高,深1.2米的簡要工事,這就是我們前沿陣地的暫時棲身場所,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漫長的日夜。由於我們身處前沿,無法升火做飯,每頓飯都是炊事班的戰友冒著生命危險從後方幾公里外送上陣地。一次七連長為了改善戰士伙食,組織部分戰士包了大半宿餃子,煮熟後放到防空洞的簾子上,等潛伏的戰士回來,餃子已被老鼠偷個精光。艱苦的戰地生活,絲毫動搖不了我們的守島意志,因為我們為心中的軍旗守島戌邊,為偉大的祖國站崗放哨,我們無比自豪榮光。

大約一個月以後,江水融化,工事戰壕進水,局勢稍微緩和,蘇軍也停止炮擊和機槍掃射,我們才撤下陣地,回到209高地駐防,執行巡邏和戰備任務,沒有放鬆任何警惕。有幾次,我在夜間值勤時,發現附近不遠處樹林裡有信號彈升起,立即向連長報告,連長下令哨兵提高警惕,並在哨兵發現信號彈升起時,組織了幾次搜山,但都未抓到發信號彈的人。

不久,團裡也下來敵情通報,稱有蘇修特務活動。這樣,我們捉特務的警惕性更高了。一天夜裡,我正在站崗,突然不遠處槍聲大作。槍聲驚動了我和全連戰士,人人持槍進入戰鬥崗位。槍聲停止後,連長派人前去打探,原來是兄弟連隊一名哨兵,誤把邊防站飼養的誤入警戒區的三頭牛當成敵特,在發出"口令"和命令時對方無反應,黑夜裡又無法判定敵情的情況下,朝活動目標開了槍,並引來其他戰友一陣猛烈射擊,後連隊領導趕來判定情況才停止了射擊。還有一次,我半夜從209高地下來,去四號陣地執行勤務,由於前一段全連動員抓特務的緊張情緒,獨自一人執行任務當然警惕性極高。我搜索前行,突然發現前方几十米處有一黑影一會兒往東走幾步,一會兒往西又挪幾步,很不正常,我立刻發出口令,那人沒有回答,又發出特別口令,那人仍未答出,見狀我立刻子彈上膛,正準備射擊,只見那人一下子癱坐在地上,並高喊:別開槍,我是高雙河。聽到喊聲,我趕緊持槍逼近,到近處一看,果然是我們班的高雙河。

原來他是執行連長命令也是外出執勤的。走塔頭甸子時左跳右踩,所以行動有些詭異,又在慌亂中忘記了口令,險些開槍傷了自己人。我趕緊向他道歉,他也很自責地用擁抱表示理解。就這樣,我們守島的日日夜夜裡,冒著敵人的炮火,頂著槍林彈雨,不怕流血犧牲,奉獻著我們無悔的青春。

23軍當兵時,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艱苦戰地迎考驗,保家衛國獻青春

在守島戎邊的日日夜夜裡,我們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緊握手中槍,在硝煙未散的前沿陣地巡邏執守,在夜幕的掩護下悄悄登上觀察哨陣地,在嚴寒酷暑中摸、爬、滾、打苦練殺敵本領,在極其艱苦的戰地生活中苦樂為榮。記得當時在連隊流行著這樣一句順口溜:“風雪大北疆,酷暑更難擋;住著地窨子,陰冷溼又涼;喝的山澗水,吃著紅高梁;蚊蟲三班倒,蛇鼠被窩藏;長年難洗浴,蝨子滿衣裳;更因缺營養,人人爛褲襠;願把青春獻,熱血保邊疆。”

這就是我們那時戰地生活的真實寫照。先說住的情況,那時想有一處避風寒、擋雨雪的的溫暖住處簡直就是一種奢望。在初上前線的日子裡,就是裡著軍大衣,寒天為被,雪地當床,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槍炮轟鳴的日夜。在守島的日子裡,每當巡邏歸來,蹲在又潮又溼的"貓耳洞"裡休息或小睡一會兒,都成了一種莫大的享受。

一次夜裡巡邏回來,又困又乏,倒在鋪滿稻草的地上便睡。那夜因江水上漲,水流倒灌,流入工事和"貓耳洞",身子已泡在水中,自己仍在酣睡,其他戰士將我叫醒,才知工事進了水。江水上漲後,已無法在前沿繼續堅守,撤回209高地後,情況才稍有好轉,不過住的也是建在地下的隱蔽工事兼休息處即"地窨子",依然潮溼陰冷,因此很多戰土得了腸炎和風溼病。

當時前線部隊住的差,吃的更差,幾乎天天高粱米、白菜湯,至於水果,當了幾年兵根本沒吃過,由於缺乏營養,戰士們下身陰部脫了一層又一層皮,刺撓難忍。又由於剛上前線時沒有洗浴條件,戰士們頭髮上、衣服上爬滿了蝨子,抓也抓不盡,用開水燙死一批又生長一批。後來,有一些戰士想辦法,在最寒冷的冬天將內衣放在露天冷凍幾小時,倒是起了一些作用,後來條件改善了,有了洗浴條件,才基本消滅了蝨子這個"天敵"。

23軍當兵時,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在前線,我們每天還要與更可惡的"天敵"蚊蟲及蛇鼠打持久戰。

我們住的營區蛇鼠為患,半夜經常有老鼠或蛇鑽入戰士被窩咬人傷人。一天夜裡,我正在睡夢中,朦朧中感覺身上有活物在蠕動,似醒非醒中胡亂抓起一物甩在地上,趕緊點燈下地一看,原來是一條蛇。戰友們見狀,也急忙下地幫忙打死了這條毒蛇,好險啊!我們營區老鼠也多的驚人,毫不誇張地說,每到夜間就有成千上萬只老鼠出動,或旁若無人的追逐打鬧,或乘人熟睡之機攻擊人類,或闖入食堂糟塌糧食和食物,有幾次還有老鼠掉進油桶裡。為此,連裡組織幾次滅鼠行動,消滅了上千只老鼠,但老鼠大軍仍滾滾而來,繼續與我們為敵。除了鼠蛇之患,最難斗的還是蚊蟲叮咬。有的戰士甚至說:不怕蘇軍進攻,就怕蚊子瞎朦。蛇鼠擾人,蚊蟲叮人。蚊蟲相比蛇鼠更可惡。我們無論值勤巡邏、吃飯睡覺,蚊蟲隨時都在向人們進攻,每天我們都要付出"血"的代價。

23軍當兵時,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每次巡邏回來,身上都要被咬幾十個包。就連上廁所,也打怵三分。因為每次大小便,顧上顧不了下,你再防範,也免不了全身上下被叮上幾個包。後來,叮怕了,戰友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如廁時兩個人一組,一人如廁,一人幫助驅趕蚊蟲,這種方法也見效,起碼少叮幾個包。每到夜間關燈睡覺時,蚊帳外面的蚊子發出的"嗡嗡"進攻聲,簡直似轟炸機抵近,擾的人心煩,睡眠輕的人根本無法入睡。

23軍當兵時,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在前線,我們在炮火硝煙中曾經無所畏懼,可是對付鋪天蓋地頻頻進攻的蚊蟲卻無可奈何。在這樣極其艱苦的戰地環境面前,由於我們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有報效祖國的赤膽忠心,有一腔青春的熱血,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最終,我們圓滿的完成了上級交給我們的作戰和守備任務,於1970年5月撤離珍寶島。可以說,我們這一代敢為天下先,勇於吃苦的鐵血軍人,無愧於祖國,無愧於人民。

23軍當兵時,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歲月悄然流逝,難忘軍旅歲月。

四十九年過去了,脫下戎裝幾十載,怎能忘記那如火如荼的崢嶸歲月,怎能忘記那鍛石成金的革命熔爐,怎能忘記那烽火硝煙的戰場,怎能忘記那在戰場上犧牲的年輕戰友。如今我們都已年近古稀,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大力宣傳和宏揚偉大的珍寶島精神,讓世代永遠銘記那段歷史,繼承和發揚先烈遺志,將我們的軍旗永遠高高擎起,確保社會主義江山永不變色。

23軍當兵時,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投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