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传统国学七道,道道皆经典,道道皆智慧!

  • 点击右上角【关注】微课知识共享头条号,私信回复“微课”
    ,赠送您国学课堂全网精品微课(定期更新)~

千古传统国学一道:韬略之道(代表人物:孙子)

千古传统国学七道,道道皆经典,道道皆智慧!

孙子

中国的韬略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实为传统文化之瑰宝,历史遗产之精华。韬略犹如双刃古剑。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若藏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愿学者得其精髓,重其所用,发扬古道,利国利民。


千古传统国学二道:管理之道(代表人物:管仲)

千古传统国学七道,道道皆经典,道道皆智慧!

管仲

管理要以人为本。管仲说:“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理者只有如此才能得人心,以满足人们的需要,获得他们的亲近和支持,管理活动才能有显着成效。

管仲主张在人才的管理中要用人所长,容其所短。无论选人、用人、考评人,都不能以一时之得失来给人作出定论,要想做成大事业就必须学会容忍人犯错误,并深深地理解人,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千古传统国学三道:统驭之道(代表人物:韩非子)

千古传统国学七道,道道皆经典,道道皆智慧!

韩非子

韩非子“御臣七术”中,最重要的是观、罚、赏、听四术。

观——对属下听其言而观其行,就能了解真实;不偏听偏信,就不会受属下蒙蔽。

罚——领导者不可过于仁慈,属下犯了错误一定要严罚,以树立自己的权威,确保制度得到执行,以威严避免以下犯上。

赏——对业绩、能力突出的属下也要重赏,否则这些人难以忠诚,为我所用,持久竭尽效力。

听——全面听取意见,愚人和聪明人就会分清楚;督责属下行动,庸人和能人就不会搞混。


千古传统国学四道:权谋之道(代表人物:鬼谷子)

千古传统国学七道,道道皆经典,道道皆智慧!

鬼谷子

权谋,是指在争夺、巩固、发展权力的过程中使用的一切灵活应变的手段。权力,是指能够直接支配他人,使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的力量。权力带来财富、地位、荣耀。权谋天然地不受一切仁义道德、公平正义的约束;它甚至没有任何原则可言,唯一的原则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权谋的合理性取决于权谋的结果,即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也。

鬼谷子说:“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一个人必须要有自知之明,不低估自己,更不能高估自己,知道自己的智慧几何,能力大小。懂得揣测衡量双方的五个因素:长、短、远、近、知。

长:就是长处、优点,比别人强的地方。

短:就是短处、缺点,不如别人的地方。

近:就是与人的关系是否到位,是否亲密。


千古传统国学五道:修身之道,代表作品:《大学》

千古传统国学七道,道道皆经典,道道皆智慧!

大学

《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拆解开来,就是八个次第、八重境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一重境界:格物。探究事物的道理以纠正人的行为,如果格物不透彻,后面的成长成就都是浮云。

第二重境界:致知。即获取知识,包含两个方面,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格物就是学习方法,再加上不断进取的态度,才能致知。

第三重境界:诚意。一言一行要出自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

第四重境界:正心。端正心思,摒除邪念。简言之就是不断自省,择善去恶。如果没有正心,能力越强危害越大,不仅害人也会毁己。

第五重境界:修身。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心胸眼光。

第六重境界:齐家。管好一个家庭。从这步起开始做事,落实知行合一,入世修行。

第七重境界:治国。不一定非得是治理一个国家,而是“达则兼济天下”,做更大的事,处理更复杂的关系,利益更多的人。

第八重境界:平天下。也不一定就是成就霸业,而是一种人生境界,在某一领域能对更多的人做出贡献,改善他们的生活,为天下福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千古传统国学六道:天人之道,代表作品:《易经》

千古传统国学七道,道道皆经典,道道皆智慧!

易经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所谓天地之道,也不过是自然法则。你若遵从了——便能遗世独立,飘飘欲仙:返之则——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想那轮回之苦,却非人力所为也!故而道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天意实属难违。仔细想想,可也不就是这样的么?故,天地之道在于人心。


千古传统国学七道:死生之道——禅宗

千古传统国学七道,道道皆经典,道道皆智慧!

二十九祖慧可大师

死生间观节,细微处品德。死亦生,生亦死,死是另一个生的开始,生亦是另一个死的结束。故,生则生、死则死,岂能赖着不死或就是不生?故来之则应,去留无意,随缘而行,不纠结、不着相。

禅宗要的,就是八个字:“明心见性,了脱生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出生不可抗拒,人死亡不可追回,只须事事随缘。执着于欲望追逐的人,则不能平心处世,往往生时造业,死时惶恐。也许你会觉得这些道理有些太过深奥,您可以先收藏在慢慢体会这当中的人生哲理。

—— END ——

  • 欢迎关注【微课知识共享】头条号,一起升级知识系统~欢迎大家交流探讨!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