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端午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托端午的福,我们迎来了三天小长假。小伙伴们,你还记得端午有哪些习俗吗。

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吃粽子

众所周知,端午节是一定要吃粽子的。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赛龙舟

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河岸上总是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河道里也总是有着两队人马开始赛龙舟。竞渡之习,源自楚国贤臣屈原投江自尽,百姓划船寻之。

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悬艾

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点雄黄酒

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悬钟馗像

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挂香包

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端午最有意思的莫过于佩戴香包了,小时候一到端午家门口总是有拿着洋鼓子的老爷爷卖香包,每个小孩子随身带着。小时候并不知道香包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带香包,就觉得味道好闻,样子也精美。

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香包的历史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

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挂香包的讲究

戴香囊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免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有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香包里面有什么

1.雄黄燥湿祛风,杀虫、解毒。研究发现,本品含有砷,若饮雄黄酒等于吃砒霜,当慎重饮用。

2.艾叶研究发现,用鲜艾叶烟熏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起到杀灭作用。此外,艾叶还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等功效。

3.菖蒲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能提神通窍、健脾消泄、杀虫灭菌。外用能驱菌杀虫,内服则有清凉、健胃、祛风、提神等作用。

4.香茅有柠檬的芳香,全草所含挥发油是香茅油,能祛风除湿,散寒解表,还能防虫咬。

5.柚子叶是芸香科植物柚子的叶子,所含的挥发油有橘子皮的味道,可以防治风头痛。

6.白芷祛风燥湿,消肿止痛。采用艾叶、苍术、白芷等中草药在室内煨烧,更有辟秽、消毒、净化空气驱灭蚊虫的功效,对净化居住环境有一定作用。

7.青蒿全株有香气,所含的挥发油占全草的0.3~0.5%,主要成分是桉油精、古旋樟脑等,全草可以提取青蒿素,能清热解毒,还能抑制病菌生长。

8.龙船花所开的花就像端午节的龙船头所佩带的红花而得名。此草性凉,有清热凉血的功效。

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香包的功效

1、防治疫毒:孙思邈《千金要方》:“避疫气,令人不染”。

2、防止蚊虫叮咬:夏季蚊虫较多,古代没有灭蚊药,一般人家又没有蚊帐子,夏季大多室外休息,小孩皮肤嫩,蚊子最容易咬小孩的头面和脖子,所以把香包戴在脖子周围和胸部。

3、防止毒蛇咬伤:南方空气潮湿,山区毒蛇较多,住在山区里的人为了防止毒蛇进入床铺,就佩戴雄黄香包,蛇类闻见雄黄的气味,就会远离。白娘子喝了雄黄酒就会现出原形,一般小蛇就更不在话下了。

4、避秽化浊:夏季梅雨多湿,或山区终年荒芜人烟,杂草丛生,动植物腐烂,产生秽浊之气,进入此类山区,或夏季秽浊较重时,有避秽化浊的作用。

5、吸汗: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中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6、清新室内空气。

五月初,正是春夏之际,虫害复生,时疫流行。此时人们首要的就是要消毒防病,民间艺人用香袋包药佩带,既治病除臭驱虫散浊,薰香去汗味,又是人们盼望孩子们健康平安心愿的表露,为孩子们增添了如意的玩物,耍起来小巧玲珑,香爽周身,一举多得。所以,香包多在五月初开始佩戴。

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除了挂香包之外还有戴五彩绳,也有称之为“长命缕”的,老人说等端午之后的第一场雨将手上的五彩绳丢入水中,寓意河水将将霉运冲走,保佑孩子安康。

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现如今的端午节已不像旧时那般热闹了,连香包和五彩绳都很少见了。不管怎么样,端午总是要抽时间回家看看的。

端午最有意思的习俗已消失多年,你还记得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