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经通研,遍观中外,深度解读宝宝发热之作用机理

小儿发热是常见病,经常有家长询问,不知道宝宝为何突然就发热发烧上火了。下面就深入分析一下宝宝发热的作用机理。

古经通研,遍观中外,深度解读宝宝发热之作用机理

一、变蒸

紫极曰:婴儿生后,不经蒸变,则不能成人。蒸变者即发热也。

紫极曰:婴儿蒸变,以应八卦之数,四八一变,八八一变且蒸。变者上气,蒸者体热,先变五日,后蒸五日。《病源论》云:小儿蒸变者,以长血气也。改其五脏,故一变竟,辄觉性态有异。

(小儿以32天一变,64天一发热,切不可以为是外感发热,乱用药物。实际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气血生长的阳化气功能亢进,以32天为例,则27天至29天而变,32天发热,35天至37天时,热退。)

紫极曰:变蒸之时,不可惊动,变蒸之时或有早晚,不可令旁边多人,更不可乱用药物。

紫极曰:变蒸之候,有轻有重,轻者体热微惊,耳凉尻冷,唇头尖如鱼眼大白肉起,微汗出。重候体壮热脉乱,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则吐,无所苦。《脉决》曰:凡小儿变蒸之时,汗出不用食,食辄吐而脉乱,无所苦也。变蒸毕,自然恢复。

紫极曰:变蒸之时,若遇寒相加,则寒热交争,腹痛腹泻,啼哭不止,今之婴儿以之为病,用药针之后而变发腹泻即此原因。温熨其腹则愈。(紫极温熨法:用麦麸合醋炒热,布包熨腹,冷则易,亦不可过热。)

紫极曰:凡儿生32日一变,64日再变,变则蒸,96日三变,128日再变而蒸,160日五变,192日六变且蒸,224日七变,256日八变而蒸,288日九变,320十变而蒸。此谓之十变五小蒸。320日过,复64日大蒸,再64日复大蒸,蒸后128日再复大蒸。此谓之三大蒸。儿生后经十变五小蒸三大蒸,积576日大小蒸毕,乃成人。

紫极曰:凡蒸之时,不可乱针炙服药。《病源论》云:凡蒸之候,身壮热,脉乱汗出,目精不明,微欲惊,不乳哺,上唇头小白皃,起如死鱼目珠子,耳尻亦冷,此期诊也,近者五日歇,远者,日歇,当审计其蒸日,不可针灸服药。

紫极曰:小儿变蒸,变蒸以荣其血脉,入其五脏,变蒸竟辄觉小儿情态改异。32日始变,变则身热,卧欲端正。64日变且蒸,或目白者赤,黑者微白,变蒸毕,目精明。96日候丹孔出而泄。128日,能咳笑也。160日以成机也。192日五机成。224日能匍匐爬行。256日呀呀欲学语。288日能立亭亭然。至320日十变,小儿能行也。

变即变化,蒸即发热。以上是古中医端倪的老师紫极先生所著之《育儿经》中关于小儿变蒸的内容,可知对于小儿发热,古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看法大相径庭。

古经通研,遍观中外,深度解读宝宝发热之作用机理

从古至今,中医都知道小孩子的很多发热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用个现代的词汇叫“生长热”,或“生理性发热”。不少地区老百姓叫“烧长”(即烧一次,长一头的意思)。

“蒸”一定伴随“变”,“变”不一定有“蒸”。在小孩子变蒸的时候,是不能用任何药物进行干预的,也不要抱着到处走动,需要避免人多,在安静的室内休息,适当增加饮水的次数,过了一定的时间,自然就会恢复。如果不恰当地用了药物,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对孩子都有负面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孩子本身的体质和药物的性质。

目前最首要的,就是家长们需要学会辨别生理性发热,那就是先生在《育儿经》里的这一段话:

紫极曰:变蒸之候,有轻有重,轻者体热微惊,耳凉尻冷,唇头尖如鱼眼大白肉起,微汗出。重候体壮热脉乱,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则吐,无所苦。《脉决》曰:凡小儿变蒸之时,汗出不用食,食辄吐而脉乱,无所苦也。变蒸毕,自然恢复。

辨别孩子是否变蒸的方法就是摸一摸耳朵和臀部,在孩子发热时,不管多少度,如果这两个地方摸起来感觉与身上发热的其他地方相比起来温度低,或者常温,或者发凉,这就基本可以放心了。这时孩子的身上可能会有少许的汗出,同时不想吃东西,勉强吃下去会想呕吐。再加上在孩子唇头尖的部位有一个鱼眼大小的白色肉状凸起,除了这些症状,再没有其他特别的不适,这就是典型的变蒸之侯。而笔者在临床上的感受,就算看不到孩子唇头尖的凸起,只要满足这三个条件,即1.发热无汗或微汗,2.耳朵和臀部相对于身体其他部分是凉的,3.无所苦。就能判定孩子处在生理性发热的时期,家长便可以放心。

古经通研,遍观中外,深度解读宝宝发热之作用机理

变蒸随着个人体质的不同,其表现出来的症状有重有轻,部分轻症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而其中大多数在夜间睡眠时发生,故不易察觉。有些情况并不典型,有时基本不感到发热,仅仅表现为饮食无故减少,都是正常的。先生也常说:凡事有常有变,知常达变,不可拘泥。

在《育儿经》中还提到如果变蒸时正好受到风寒,孩子会腹痛腹泻,那就是说在按照上述方法辨别出孩子发热是属于变蒸的前提下,伴随着腹痛腹泻的情况,那就可以用温熨孩子腹部的方法,具体用麦麸加适量醋炒热,用布包熨腹,待其冷后便换一个热的,不过一定要注意温度不能过热,以免烫伤孩子稚嫩的肌肤。条文如下:

紫极曰:变蒸之时,若遇寒相加,则寒热交争,腹痛腹泻,啼哭不止,今之婴儿以之为病,用药针之后而变发腹泻即此原因。温熨其腹则愈。(紫极温熨法:用麦麸合醋炒热,布包熨腹,冷则易,亦不可过热。)

二、夜间发热

先生曾说过:孩子发烧不是病,咳嗽不是病。这句话常在笔者脑中萦绕,在临证的时候,也颇多感受。

不少孩子常常夜间发热,针对这种情况,我常常跟家长讲,只要孩子发烧时没有出汗,那就比较安全,如果再加上“无所苦”,也就是除了发热,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舒服,那就更没有问题。不过有时会有少许烦躁,但是可以正常入睡,或许会有些惊醒,然而能够重复睡去,都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去,不要焦虑紧张,注意孩子别因身热踢被子就行。

孩子夜间的无汗发热,基本上皆会在凌晨天快亮的时候,汗出热退。这种情况,一般温度烧得越高(38度5以上),退烧后反复的可能性就越少。并且,在这种情况之后,家长会发现孩子的体质得到明显的提高。这里要注意辨别几个要点,那就是“发热无汗,无所苦”,只要是“无所苦”,孩子能够安然睡觉,或许呼吸粗重,较为急促,那也是正常,可以放心,毕竟温度那么高,代谢加快。一般情况不建议测量温度,否则自己吓自己,大乱方寸。

古经通研,遍观中外,深度解读宝宝发热之作用机理

三、咽喉红肿

现代医学已经知道,人体体温在超过38度5的时候,免疫系统才会全面启动。而孩子的身体绝大多数原因单纯,机体完全有能力解决问题,所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生,从来不会随便给发热的儿童用药物干预退烧,一般是叮嘱充分休息和饮水,最多就是根据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以利于人体度过这一自我调整的过程。

而在中国,只要孩子发热,稍微高一些的温度就进行药物干预进行退热,如果没有其他明显西医认为的感染症状(如咳嗽)的情况下,撬开孩子的嘴巴一瞧,咽喉有红肿,即断定是细菌感染导致发热,大多数情况便输液了,因为输液效果很快。这一点需要请各位家长注意,平时在孩子没有发烧各方面健康的时候,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孩子的咽喉,也会发现不时红肿,这是怎么回事呢?

咽和喉是两个部分,咽通于食道,喉通于气道,有阴阳之别,天门地户是外界的清气和饮食进入身体的门户,既然是门户,自然有个哨卡,扁桃体就是这个哨卡。

古经通研,遍观中外,深度解读宝宝发热之作用机理

扁桃体是体腔最上部的防御关卡,对于清轻的外邪敏感,所以,一旦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比如一个生活在空气质素高的环境中的人突然来到空气污染程度较重的地区的时候,扁桃体便会因人而异地发生程度不同的红肿。

扁桃体所在的位置,一方面是清气和饮食出入的门户,另一方面是身体体腔和头部的连接处。所以它除了对外界的变化作出反应,以防止外来的侵害。也会对自身的变化作出反应,防止体腔内的浊气上冲入脑。

大脑是神经中枢,被坚硬的头骨保护着,是人体最脆弱的器官,同时也最不耐热。大约在45摄氏度的时候,脑细胞就会受损及至死亡。这恐怕就是现代人对发热感到恐惧的源头,乃至“烧坏脑”这样的说法广为流传,由于孩子处于快速生长期,身体的脏腑娇嫩,防御敏感,生化迅速,很容易发热,故常使家长们处于惶恐和焦虑中。

从中医的角度,我们都知道,正常人的生理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由于热气有向上走的特性,如果身体内部环境温度过高,体腔内的热气来不及从体表散掉,便会向上部的孔窍聚集,同时浊气随热逆升,其首当其冲的就是咽喉门户,咽喉是连接体腔与大脑的要塞,这时,为保护大脑不被上冲之浊气入侵,扁桃体的反应会很大,反应越大,警报级别越高。

除了上述情况,当我们的身体发生不平衡时,也会在不同的层面产生种种浊气上逆的情况,同样是由扁桃体这个部分担任阻止其上冲侵入脑户的任务,具体情况因不涉题意,暂不赘述。先生曾说,做过扁桃体摘除手术的孩子,长大后得脑瘤的几率会增高很多,其原因就在于此。

扁桃体红肿,通常是全身状况的征兆或预警,不少为外界空气或饮食的刺激所致。当孩子发烧时,在找不到其他原因的情况下,不能看见咽喉红肿就认定是细菌感染而用抗生素,这点相信大家会越来越清楚。

关于宝宝更多健康问题,可以关注私信给我

古经通研,遍观中外,深度解读宝宝发热之作用机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