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許家印萬字工作報告看“新恆大”的發展軌道

3月29日,恆大集團召開2018年度工作會議。近日,恆大集團官網發佈了許家印題為《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的講話,總結了恆大2017年取得的輝煌業績,回顧了恆大砥礪前行的二十二年和發展歷程中的六次重大戰略決策,並宣佈恆大開始實施第七次重大戰略決策——“新恆大 新起點 新戰略 新藍圖”。

從許家印萬字工作報告看“新恆大”的發展軌道

據介紹,恆大2017年總資產17618億、淨資產2422億、年銷售額5010億、毛利潤1122億、利稅790億、核心利潤405億、現金餘額2877億、土地儲備3.12億平方米,已經站上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許家印強調,2018年是恆大第八個“三年計劃”的開局之年,主題是“深化轉型 提質增效”。恆大要堅定不移地實施“規模+效益型”發展模式,要堅定不移地實施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經營模式,並在產業佈局上積極探索高科技產業,逐漸形成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以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產業格局,到2020年底實現總資產3萬億、年銷售規模8000億、年利稅1500億、負債率下降到同行中低水平,成為世界百強企業。

以下為講話全文——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許家印在恆大集團2018年度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各級領導、同志們:

我今天講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2017年是恆大第七個“三年計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恆大戰略轉型的豐收之年。各級領導和全體員工齊心協力、頑強拼搏、努力奮戰,響應黨和國家高質量發展號召,堅決推動戰略轉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業績,譜寫了恆大戰略轉型的宏偉篇章,創造了高質量增長的發展奇蹟。

今天的講話分兩個部分,恆大砥礪前行的二十二年和 新恆大、新起點、新戰略、新藍圖。

從許家印萬字工作報告看“新恆大”的發展軌道

第一部分 恆大砥礪前行的二十二年

一、恆大發展歷史上的兩大階段

恆大從1996年成立到現在,已經二十二年,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96年到2006年的十一年,這是恆大打基礎、練內功的十一年。第二階段是2007年到2017年的十一年,是恆大大跨越、大發展的十一年。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恆大於1996年成立,只有七八個人擠在不到100平方米的民房裡辦公,從零開始、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到2006年用了十一年時間,為恆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是確立了恆大的宗旨、精神和作風,明確了人才培養和引進的高標準,建立了從嚴管理、重獎重罰的各項規章制度,奠定了恆大文化建設、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的基礎;

二是創立了獨特的“目標計劃管理”體系,將目標管理和計劃管理合二為一,鞭策員工不懈奮鬥,成為恆大多年來保持高速增長的一大法寶,奠定了恆大強大的執行力。

三是探索出獨有的緊密型集團化管理模式,實施了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採購、統一配送的標準化運營模式,奠定了恆大強大的成本控制和質量管控能力;

四是實現產品升級換代,打造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精品住宅,確立了民生地產的定位,契合老百姓的剛需,成為行業唯一一家全部精裝修交樓的房企,奠定了恆大強大的產品優勢;

正因為前十一年打下的堅實基礎,造就了恆大強大的競爭力,牢牢奠定了公司後十一年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根基,這是最寶貴的財富。

從2006年開始,公司決定“拓展全國、邁向國際”,我們當年就進入了武漢、瀋陽、重慶、成都四個城市,開始拓展全國。同時,引進了美銀美林、德意志銀行、淡馬錫等世界級財團,正式邁向國際。我清楚記得,在2006年4月30日中層幹部會議上,我提出了“用三年時間再造20個恆大”的宏偉目標,這對當時還沒走出廣州市場的恆大而言,是非常不簡單的。所以說,恆大在2006年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是公司發展歷史上承上啟下的一年。

接下來的2007年到2017年,是公司實現大跨越、大發展的十一年。我們統計了一下恆大在這十一年的主要經濟指標增長情況:

總資產,2006年是78億,2017年是17618億,增長了226倍;

淨資產,2006年是10.1億,2017年是2422億,增長了240倍;

銷售額,2006年是17億,2017年是5010億,增長了294倍;

利稅, 2006年是5.4億,2017年利潤370億、稅收420億,也就是利稅790億,增長了146倍;

現金餘額,2006年是20.3億,2017年是2877億,增長了142倍。

從許家印萬字工作報告看“新恆大”的發展軌道

這些重要指標都增長了142倍以上,這一組天文數字,見證了一個企業的發展奇蹟。

在公司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們竭盡所能,積極承擔社會責任。2006到2017年,公司納稅由2.1億增長到420億,增長200倍;解決就業人數由3萬人增長到220多萬人,增長約73倍;累計為民生、扶貧、教育、體育等慈善公益事業捐款100餘次、金額超105億。

這就是恆大砥礪前行二十二年的兩個階段,也就是在前十一年打基礎、練內功,在後十一年實現大跨越、大發展。

二、恆大發展歷史上的六次重大戰略決策

恆大二十二年的發展歷史上,共做出了六次重大戰略決策,在根本上決定了公司的發展,也決定了公司今天的地位。

第一次重大戰略決策,是1997年的3月1日公司在西樵山召開了第一次20人的全體員工大會,確定了“質量樹品牌、誠信立偉業”的恆大宗旨,“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努力拼搏、開拓進取”的恆大精神和“精心策劃、狠抓落實、辦事高效”的恆大作風,形成了恆大的企業文化。我們在二十多年前確定的企業宗旨、精神和作風,至今一字未改,這與國家現在提倡的企業家精神是不謀而合的,與國家現在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不謀而合的。

第二次重大戰略決策,是2004年公司做出了打造精品的重大戰略決策,要實現產品的升級換代。同時這也為兩年後2006年提出的拓展全國、邁向國際戰略做準備。

當時恆大的產品還是以小面積、低價格、低成本為主,這是公司初創時的客觀條件決定的,當時行業上已經有很多大企業,我們才從零開始,必須通過這種短快平的產品迅速打開市場、做大規模。但公司要拓展全國,產品品質就一定要確保,所以必須做出打造精品的戰略決策。

此外,我們還在這個時期研究和探討了公司拓展全國後的發展模式,也就是現在的緊密型集團化管理模式。為什麼要用這樣的模式?這種模式能實現“三個確保”,也就是能確保防控風險、確保控制成本、確保產品質量。基於這種模式,恆大在上馬項目、規劃設計、材料供應、招投標、預決算、工程管理、質量管理、銷售、交樓等方面均由集團進行直接嚴格把控。所以,這麼多年來,恆大的總體成本控制的比較好,而且保證了全國產品的品質。

第三次重大戰略決策,是2006年公司提出“拓展全國、邁向國際”。我在2006年4月30日的中層幹部會議上宣佈,要用三年時間再造20個恆大。雖然是2006年提出這個戰略決策,但實際上在2004年提出精品戰略的時候,我們已經在做這次決策的研究和探討。等到2006年正式提出要拓展全國、邁向國際時,滿足這個戰略發展需求的產品標準和管理模式都已經形成了,基礎已經奠定,因此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

第四次重大戰略決策,是2007年6月作出公司上市的重大決策。上市看起來簡單,但事實上卻困難重重。2008年3月,我們到美國路演的時候,遇到雷曼兄弟倒閉,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上市不得不擱淺。可以說,我們在2008年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機和公司上市受阻的兩個寒冬。這是公司發展歷程中最艱難的時刻。但是,我們的領導幹部團隊沒有氣餒,沒有一箇中層以上領導離職。2009年春節,所有領導除夕下午放假,正月初二正式上班,大家封閉開會研究對策。最終我們克服了重重難關,在2009年11月5日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為公司發展提供非常強勁的動力。

第五次重大戰略決策,是2013年1月4日我在年度大會上提出“大智慧、大戰略、大發展、大勝利”。黨的十八大在2012年11月勝利召開,我們年度大會在2013年1月召開,可以說是乘著十八大東風。我們根據當時公司內部自身條件和外部市場環境,提出了這個重大戰略決策,制定出“到2020年實現銷售額5500億、土地儲備超過3億平方米、解決就業超過200萬人”的奮鬥目標。這在當時是不能想象的,要知道我們2012年銷售額只有923億、土地儲備只有1.4億平方米,解決就業42萬人。

但是,到2017年底,我們就已經實現年銷售額5010億,土地儲備達到3.12億平方米,解決就業220多萬人。總資產也從2012年底的2390億,增長到17618億,完成7倍的高增長。可以說,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恆大提前3年實現了2020年的奮鬥目標。

第六次重大戰略決策,就是2017年我們啟動戰略轉型。2016年,我們在銷售額等各項經濟指標創下新高,成為世界最大的房企。2017年開始,我們在發展模式上,從原來的“規模型”向“規模+效益型”模式轉變,在經營模式上,從原來的高負債、高槓杆、高週轉、低成本的“三高一低”,向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模式轉變。這是去年初在年度會議上提出的戰略決策。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的戰略決策順應了新時代的新要求。通過大家一年的努力,我們的總資產大增、淨資產大增、利潤大增、負債率大降,實現了高質量增長,完成了戰略轉型,這就是戰略決策成功帶來的顯著成果。

戰略決策對於一個企業來說非常重要,我們歷次的戰略決策,都經歷了時間和市場的充分檢驗,證明了恆大戰略決策的前瞻性、科學性和正確性,同時進一步的說明戰略決定成敗的真理。因此,我們要堅定不移的實施我們的戰略決策。

第二部分 新恆大、新起點、新戰略、新藍圖

今年,我們開始實施第七次重大戰略決策,也就是“新恆大、新起點、新戰略、新藍圖”。

從許家印萬字工作報告看“新恆大”的發展軌道

所謂的“新恆大”,就是今天的恆大。今天的恆大是什麼樣的概念?今天的恆大是一家總資產17618億、淨資產2422億、年銷售額5010億、毛利潤1122億、利稅790億、核心利潤405億、現金餘額2877億、土地儲備3.12億平方米的世界兩百強企業。

“新恆大”概念後面有三個關鍵詞:新起點、新戰略、新藍圖。2017年的各項核心經濟指標是“新恆大”的發展基礎,是恆大的新起跑線。

所謂的“新戰略”,就是要堅定不移地實施“規模+效益型”發展模式,要堅定不移地實施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經營模式,並在產業佈局上積極探索高科技產業,逐漸形成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以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產業格局。

根據新戰略的發展要求,我們的發展重點在於提升增長質量,提高發展效益。但我要特別強調的是,恆大從成立到現在,始終堅持讓利於民,這是我們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我們的效益提升主要通過不斷地提升服務、提升管理、增加產品附加值,以及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尤其是從去年開始,我們大力降低營銷、管理、財務三大費用,去年我們的三費佔比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成效非常明顯。

在產業佈局上,我們還要積極探索高科技產業,在量子通訊、量子計算機、航天工業、航天技術、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現代農業等領域進行積極探索。

作出探索高科技產業的重大決定,一方面從社會責任的角度,這是企業家應有的家國情懷和民營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黨和國家提出,要推動我國科技實力進入世界前列,恆大作為民營企業龍頭,必須要為國家的科技強國戰略作出貢獻。另一方面,從企業經營的角度,我們堅信如果用十年的時間,從科研、到孵化、再到產業化,一定可以培養出一大批世界領先的前沿科技技術成果,高科技產業也將成為恆大的龍頭產業。旅遊、健康、高科技產業都是千億甚至萬億級規模的朝陽產業,發展前景非常好,因此我們在產業佈局上才做出這樣的重大戰略部署。

所謂“新藍圖”,就是到2020年底,我們要實現總資產3萬億,年銷售規模8000億,年利稅1500億,負債率下降到同行中低水平,成為世界百強企業。

今年是恆大的第八個“三年計劃”的開局之年,主題是“深化轉型、提質增效”。第一句話是“深化轉型”,前面講的堅定不移地實施發展模式和經營模式轉變,以及積極探索高科技產業,都屬於這個範疇。第二句話是“提質增效”,國家現在提倡高質量發展,恆大也一再強調規模適度增長、注重增長質量。“提質增效”的核心就是通過打造精品、增加產品附加價值、降低成本,實現企業效益提升,同時大力降負債、去槓桿。

2020年是恆大第八個“三年計劃”的收官之年,恆大進入世界百強不是夢,根據去年的世界500強榜單,百強的營業額門檻是5000億,到2020年即便有所提高也應該在5500億左右,而到時相信恆大營業額應該超過5500億,那就能順利成為世界百強企業。

同志們,我們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始終牢記“質量樹品牌、誠信立偉業”的恆大宗旨,不斷弘揚“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努力拼搏、開拓進取”的恆大精神,永遠保持 “精心策劃、狠抓落實、辦事高效”的恆大作風。我們要依法依規、專心專注、兢兢業業做好我們的企業,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解決更多的就業,繳納更多的稅收,同時積極參與脫貧攻堅戰,多承擔社會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恆大應有的貢獻!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