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恆大”內外雙修 擊破市場寒潮

受益於過去20年,我們經歷過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化運動,中國房地產市場創造了很多傳奇,無論是企業還是人物。評說這樣的一份名單,恆大是永遠無法迴避的字眼,放眼中國房地產市場,它的增長過程也就是一個創造奇蹟的過程。

在2018年3月26號的恆大2017年全年業績發佈會上,中國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現場提出了“新恆大”的概念,並強調要堅定不移地實施“規模+效益型”發展模式,堅定不移地實施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經營模式。

這樣的戰略下,恆大一路高歌猛進,屢次刷新由自己創造的最佳成績單紀錄。

“新恆大”戰略實施半年後,中國恆大交出史上最佳半年業績,多項核心指標繼續行業第一:核心利潤550.1億,同比大增101.5%,淨利潤530億,同比大增129.3%,營業額3003.5億,同比大增59.8%,總資產17699億,淨資產3245億,均創行業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新恆大”戰略實施一年後,3月5日中國恆大發布正面盈利預告,預期2018年淨利潤和核心業務淨利潤均實現大幅增長,其中核心業務淨利潤同比大增90%以上。以恆大2017年405.1億的核心業務淨利潤測算,2018年其核心業務淨利潤將達770億以上,創行業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而根據香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規範要求,業績指標如出現同比大幅增長或下滑,必須提前披露預告,時間一般提前3周左右。因此近期已有約400家香港上市公司發佈了業績預告。在已公佈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中,有超過290家盈利預警業績下滑,包括多家知名房企業績也明顯下滑,其中綠城、富力的盈利降幅超50%。而恆大則是其中極少數業績逆市大增的房企之一。 一個房企經營水準高低的三大關鍵KPI無非銷售額、利潤額和負債率,很顯然,恆大已經做到了“三豐收”。做到這三點,其實很難,比如中國房企大多都是單科將軍,即利潤做得很高,品質做得很好,往往規模卻逐漸被邊緣化;比如有些黑馬房企規模週轉快、業績快,規模上來了,但利潤率和負債指標卻差強人意。

恆大的功底不僅體現在逆市向好,更體現在其在高基數的情況下依舊錄得連續的大幅增長,而強勁的業績增長勢頭,有望成為恆大股價新一輪上漲的催化劑。

投行人士表示,以770億核心業務淨利潤計算,恆大的市盈率僅為3.77倍,遠低於同行約8倍的市盈率。若恆大市盈率達到行業平均水平,股價應為55港元,市值約為7200億港元。而目前恆大市值只有3399億港元,可見空間巨大。

眾多機構投資者也持續買入恆大股票表達對公司前景的看好。華人置業(0127.HK)大股東甘比表示,持續持有恆大股票是因為看好其長期發展,並對恆大過往的股價和分紅十分滿意,未來不排除將持續買入。

“新恆大”內外雙修  擊破市場寒潮

2018年,轉折下的房地產市場,對房企的考驗是前所未有的。

截止至2019年1月31日,共有2995家上市公司公佈了2018年全年業績預告。其中業績預喜的企業共1770家,較2017年減少415家;業績預悲的企業共1146家,較2017年增加386家。業績預悲企業的增加,說明環境的確不太景氣。恆大能取得這樣的逆天成績,難度真的太大了。

在如此嚴苛的外部環境下,恆大依舊錶現亮眼足見其在管理、產品等方面的深厚“功底”。一直以來,恆大花大力氣狠抓隊伍建設、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形成從嚴管理、獎罰分明的管理文化,及強大的團隊執行力。

尤其在產品打造上,恆大通過打造環節精品提升產品品質,不斷增加產品附加值。高性價比的產品獲得市場高度認可,推動了恆大銷售穩健增長,從而實現利潤總額持續提升。

成本控制同樣是恆大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法寶。通過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採購、統一配送的標準化運營模式,恆大大幅降低了營銷、管理、財務三大費用,實現利潤大幅提升。

在地產主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恆大多元產業齊頭並進,已完成在文化旅遊、健康、高科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佈局。“恆大的多元化佈局都瞄準了民生需求的重點領域,隨著這些產業的快速發展,有望為公司帶來新的盈利增長點,為其成為世界百強企業增添更大底氣。”上述分析人士續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