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乾隆七世孙,不叫雍正八世孙、康熙九世孙?

为什么乾隆七世孙,不叫雍正八世孙、康熙九世孙?


这个问题并不是逻辑学上的“充分必要条件”,而是血缘价值衰减问题。

从辈分关系上,乾隆的后代,必定是康熙、雍正的后代。但反过来就变成了不一定。

清代的皇族有宗室和觉罗之分。以太祖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为大宗,称其直系子孙为宗室;而以其叔伯弟兄之子孙为觉罗。宗室腰系黄带子,觉罗系红带子,用以显示身份的特殊。

又如常见的清代皇室辈分字“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只限康熙帝的后代子孙。可以对比看其他铁帽子王的传承,名字并无统一规律。

皇族血缘,与在位皇帝(大宗)越近,就越显贵。首先是皇子,其次是皇帝的兄弟,再次是皇帝的亲叔叔。个体区别是涉及封爵制度及个人能力机会的特例。

当皇帝无子,选择继承人时,首先考虑血缘的远近。如同治帝死后,咸丰没有其他儿子,只能选择咸丰亲兄弟的后代。光绪即是咸丰七弟的次子(长子夭折)。而溥仪又是光绪五弟(三四夭折)的长子。当然另一层面,光绪的娘是慈禧的亲妹妹,也是不放在桌面上的特殊关系。一种说法,宣统的年号,就是隐晦表达是宣宗道光帝的法统。

书法家启功先生是雍正帝的九世孙,和亲王弘昼的八世孙。但他本人回避提及。

更生动的例子,即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只说中山靖王刘胜怕别人不知道,所以强调了汉景帝的关系。这也是刘备与大汉皇帝最近的关系(自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