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什麼好?出一趟遠門就很可能“有去無回”,簡直就是體力活

在中國有個非常奇特的“大遷徙”現象,那就是“春運”。一旦要過年,幾十億的旅客出行量絕對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據。高科技為我們現代的出行提供了太多便利,即使在小長假期間,人們也會選擇去外地遊玩,因為,人們出行的選擇方式逐漸變得多樣化,火車、高鐵、私家車都可以隨時出行。

可是,古人在沒有這些高科技設備的情況下,是如何跨越崇山峻嶺去異地出現的呢?我們就拿科技水平相比較而言非常發達的宋朝來共同探究下。

古代有什麼好?出一趟遠門就很可能“有去無回”,簡直就是體力活

宋朝時期的經濟很多得益於各種發明和很多對科技有貢獻的學者以及發明家,比如:沈括和蘇頌。他們大多精通很多領域的知識,比如:地理、工程、醫學、軍事等。這些學者帶動了諸多領域的發展,這也讓宋朝經濟突破了很多限制,達到了中國歷史的新高度。比如: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紡織業的發展都為當地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可是,宋朝經濟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交通業的落後。

宋代人出行是要分階級等級的,像普通百姓則會選擇騎驢出行,這主要是因為毛驢的供養成本低,普通人家都可以養的起。而且,毛驢比較嬌小,對老人和婦女來說,它們更易乘坐走起路來更加平穩。不過,這都只適合短途出行,一旦涉及長途跋涉,只能選擇乘坐馬車行走,而這種成本是非常高的。

古代有什麼好?出一趟遠門就很可能“有去無回”,簡直就是體力活

古代有什麼好?出一趟遠門就很可能“有去無回”,簡直就是體力活

都知道,馬在宋朝時期的飼養量很少,並且,整個宋朝的戰馬最多時也不過二十萬而已。這主要是因為,宋朝的馬匹主要是從遼和西夏進口而來,可是,當時的大宋和這些馬匹的出口國戰事緊張,所以,馬作為主要的戰爭工具被遼和西夏嚴格控制出口量,最終,這就導致馬車的出行成本非常高。

從而,牛車就逐漸的被普通民眾做為主要出行工具,一來是乘車成本比較低,二是牛車比較平穩、車廂大,可以同時乘坐6人、儲物空間也很大,適合長途跋涉和運輸。於是,牛車逐漸成為宋朝最早期的“長短途出租車”,後期,由於國家重視農業的發展,牛這種農耕國家必不可少的牲口就被嚴格限制了,並且,之後的宋朝人是不允許民間私自殺牛吃牛肉的。

古代有什麼好?出一趟遠門就很可能“有去無回”,簡直就是體力活

古代有什麼好?出一趟遠門就很可能“有去無回”,簡直就是體力活

但是,隨著乘坐轎子的限制放寬,除了達官貴族、宮廷皇室外,普通百姓也可以乘坐轎子出行。只是,轎子需要人抬,檔次地位上升的同時,價格也遠遠高於牛車、馬車。都知道,古代人們大都是沿河而居的。隨著火和石斧的應用,適應捕魚和渡河的需要,便創造出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獨木舟。

東晉時期,中國開始製造大船,人們的活動範圍擴大了,從此,可以跨越更大水域,然而,水上風波惡,行旅尤其寂寞、驚險,因此被波濤吞沒的船隻也屢見不鮮。所以,水上的路程,於古人而言,是不測的險途。況且,走水路的限制性太大,不是什麼地方都可以乘坐獨木舟的。

古代有什麼好?出一趟遠門就很可能“有去無回”,簡直就是體力活

古代有什麼好?出一趟遠門就很可能“有去無回”,簡直就是體力活

古代有什麼好?出一趟遠門就很可能“有去無回”,簡直就是體力活

沙漠之舟——駱駝是西北地方常見的運輸工具。在河汊交錯的江南,舟船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西南地區,一種古老而以人抬槓的竹製交通工具——滑竿仍廣為使用。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因為,中國的地域遼闊,地質結構比較複雜。特別是一些山川湖泊的分佈更增加了旅人路途中的艱辛,對頻繁出行的官員、商人、醫士、遊學之人而言,出行僅僅能依靠就只有馬車、驢車還有自己的雙腳。“行路難”,就成為古人的一句口頭禪。

古代有什麼好?出一趟遠門就很可能“有去無回”,簡直就是體力活

古代,百姓出行存在的困難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就是複雜的地理環境。因為,中國自古就存在不同種類的地址結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地址構造存在多種不同類型。平原、丘陵、高山等地理類型都有分佈,而且,各個省份間距離跨度又很大,特別是西北一代,高原和丘陵、山脈、湖泊分佈較多。所以,如果單純依靠人力和車馬是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想要去的目的的。

李白在詩作《蜀道難》裡就對其有著很生動的描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說的就是四川境內的旅途異常艱難。雖然,這種地形為國家的防禦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但是,卻給普通百姓的出行帶來巨大困難,愚公移山的故事也同樣講述了一代代人想要便利的出行而付出的艱辛。

古代有什麼好?出一趟遠門就很可能“有去無回”,簡直就是體力活

古代有什麼好?出一趟遠門就很可能“有去無回”,簡直就是體力活

古代有什麼好?出一趟遠門就很可能“有去無回”,簡直就是體力活

古代有什麼好?出一趟遠門就很可能“有去無回”,簡直就是體力活

還有就是,在出行過程中人們不得不翻山越嶺、跨越江河湖海。其中的自然環境、氣候降雨的考驗就已經很艱鉅了,加之,在這其中出現的洪水險灘、山林中的各種猛獸。有研究表明,在這個時期,每年在出行中因此而喪命的百姓不計其數。

第二個影響百姓出行的因素就是人心的冷漠和險惡。古代階級等級區分嚴格,百姓是最底層的群體,能安分的過自己的小日子,是每個百姓最高的追求,其他都和自己無關,這也是百姓最普遍的價值觀。所以,很多當地的百姓碰到風塵僕僕的路人,即使發現他們危在旦夕,也很少能主動伸出援手來給予幫助。

古代有什麼好?出一趟遠門就很可能“有去無回”,簡直就是體力活

古代有什麼好?出一趟遠門就很可能“有去無回”,簡直就是體力活

古代有什麼好?出一趟遠門就很可能“有去無回”,簡直就是體力活

因為,百姓不明白路人的來歷,是好人救了倒是無所謂,一旦是惡人,救到家人就會引狼入室、引火上身。所以,這種冒著全家性命的危險而去做的助人為樂是沒有幾個人願意去做的。並且,一旦碰到災年,百姓名不聊生,各地就會出現很多強盜、土匪。他們專門攔截各地經過的路人,謀財害命就是他們的日常工作。

可以說,碰上這種年頭,普通人出行之前,除了湊上足夠的盤纏外,還要交代好後事,可以說,“此一行,很可能有去無回”。

古代有什麼好?出一趟遠門就很可能“有去無回”,簡直就是體力活

古代出行工具除了舟車轎馬,其他的出行出行方式均不算常見,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新的出行方式應運而生。最後,古人出行雖然困難,但是,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他們願意跋山涉水、有的更不惜付出生命代價。而反觀現在的我們,雖然,出行條件比古人便利幾百倍,可是,很多人更傾向於宅在家裡。甚至,宅在家裡打遊戲、叫外賣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節假日的主要活動。

宅男宅女們,想像下古人出行的困難也要放下手機,多多出去運動啊!

『《古代行路文化》、《宋朝人生的不吃“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