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发岩滩》:看乱世才女李清照如何哀婉国恨家愁

在两宋之交的危急年代,风雨飘摇的局势每况愈下。作为婉约词重要代表的杰出女诗人李清照,在饱经忧患之中历经风霜雨雪,原本的纯真美好都一点点被剥离尽了。最初的婚姻美好与生活趣味都荡然无存了,南渡之后的李清照活在万分悲苦之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夜发岩滩》:看乱世才女李清照如何哀婉国恨家愁

但是李清照仍然保有着一份对过往的眷恋,但是他却对自己所面对的现实更有深刻的认识与思考。可以说在他的梦中有着很多往昔的点点滴滴的浮现,就像“赌书泼茶”故事——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夫妇俩都同样喜好读书和藏书,每次吃完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饮茶先后。他们其中一人问某典故是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对方答中先喝。这里可见夫妇两人的学养之深厚与知识之渊博。但是常常是这样的——赢者往往因为太过开心,反而高兴地将茶水洒了一身。这个小故事表明了作者与自己的丈夫之间的伉俪情深,是她永远无法忘记的美好往事。

在给宋王朝带来了灭顶之灾的“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不得不张皇失措地同宋朝的士人们一起南渡,前往可以使他们暂时喘息的南方之地。到了公元1129年,李清照的这位丈夫赵明诚在农历八月十八日不幸去世,她真的是彻底经受了家破人亡。这种毁天灭地的打击给她的生活带来的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她除了对有自己亲爱的丈夫的怀念与眷恋,同时也有对中原故土被外族蹂躏践踏的悲痛与仇恨。但是当时的局势那么多士人都无法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她一个女人又能怎么样呢?虽然有着深厚的爱国情结以及对收复中原故土的强烈共鸣,但是作为一个才华横溢并且个性鲜明的女性文学家,李清照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精神气质。

《夜发岩滩》:看乱世才女李清照如何哀婉国恨家愁

比如公元1134年(也就是宋高宗绍兴四年),饱经忧患的南宋王朝一直处于被敌人侵扰的困境之中。此时的李清照又不得不由临安去金华避乱,在路上她遇到了汉代的隐士严子陵的钓台。对这个前代名士,李清照既有着崇敬与佩服,也有着比较符合她的秉性的感慨。下面这首诗《夜发岩滩》就是表达了他内心里最真实的感觉: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宋代 李清照 《夜发岩滩》

《夜发岩滩》:看乱世才女李清照如何哀婉国恨家愁

《夜发岩滩》:看乱世才女李清照如何哀婉国恨家愁

这首诗的前两句“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其中的“巨舰”和“扁舟”都有各自的独特寓意。“巨舰”是那些热衷财富并且不顾一切去追逐财富的人,“扁舟”是通过结交权贵来追求自己的功名利禄的人,正所谓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去;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两句表现了追名逐利的凡夫俗子的众多和繁忙。这些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而努力奔走,本质上都是一些向往钱财和权力的唯利是图的人,与隐者严子陵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相违背,从而表现出隐者严子陵看清名利的淡泊志趣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夜发岩滩》:看乱世才女李清照如何哀婉国恨家愁

后两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其中的“先生德”是指严子陵淡泊名利,在钓台隐居的高尚品德与高洁情操。这一句中使用了“用典”的手法,引用严子陵隐居钓台的典故,从而突出严子陵的淡泊归隐并不留恋权利与富贵的情操。这里作者李清照面对着严子陵的高洁而自惭形愧,觉得自己非常渺小,但是其实这也是一个普通人的正常表现而已。

从这首诗足可见面对着前人严子陵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李清照也是承认自己的局限,同样在坚决收复故土的爱国情结上她也是同样的——尽管自己也有对金朝人侵略导致自己家破人亡的仇恨,但是自己只是一位知性女文人,更需要呼唤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

文|青舟(三度平台签约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