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菜花:飽受摧殘的汽車後市場,牛咖斯憑何能迅速破局?

翟菜花:饱受摧残的汽车后市场,牛咖斯凭何能迅速破局?

從2014年到如今剛過去的2017年年底,中國的私家車數量實現了從1億到3.1億的鉅額增長。中國已經超越德國和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汽車大國。作為龐大車流量紅利的受益者,汽車後市場行業迅速爆火。有資料顯示,僅2015-2017年,中國汽車養護增幅超過100%,汽車後市場成為時下最有前景的行業之一。

但是,龐大的汽車後市場蛋糕卻沒有得到與之相媲美的優秀“裝飾”。近幾日筆者的座駕又逢保養,實在令人感嘆,買車易,養車難啊。

看點

01

遠、慢、貴的4S店維修現狀:雜亂無章的檸檬市場

如今,明顯沒有跟上汽車業發展的汽車後市場,不免在服務商透露出一種滯後、雜亂的景象。服務效率低、服務標準雜、個性化服務缺失、價格不透明等現象充斥著這個行業。身為以服務為主營業務的汽車後市場行業,給筆者的最直觀感受就是遠、慢、貴。

一般來說,維修、保養車時4S店的選擇,都是固定的那麼幾個。要麼是與車型、品牌相匹配的指定4S店,要麼是有“熟人”,比較放心不會被宰的“人情店”,基本上不會有第三個選項。但相應的,這也造成了空間上的不方便。以筆者自身為例,筆者家在海淀區,但常去的4S店卻在昌平區,保養還好,要是出了緊急狀況,找路邊攤不放心,但是修個車還要跨區,實在是有些得不償失。

此外還有一點,距離太遠,每次去維修保養,返程與取車還要打車去,這一點也著實讓人挺鬧心的。而這種空間上的割裂是汽車後市場目前首當其衝的一環。

相信很多車主都在詬病4S店的維修效率,屢屢打電話詢問維修進度的事想必有車一族都經歷過吧。零件缺貨、修理師數量不足,預約不上等等情況,讓本來就因為愛車出故障的焦灼的心情更加的雪上加霜。

而且很多用戶去保養都是選擇在休息日,畢竟平時忙著工作,沒時間。這就使得保養車在時間選擇上會產生集聚效應,導致原本幾個小時能完成的工作,卻因為要排隊延長到一天甚至數天,很讓人抓狂。

去4S店修理就像雁過拔毛的事想必不用多贅述,小則幾百,大則幾千甚至上萬的維修費用,實在是很讓一般用戶肉痛。而且一般來說,4S店配件的價格並不透明,是一個很大的檸檬市場,賺取不低中間差價依然是行業常態。

這也導致了現在對於很多車主來說,都是因為保險才會選擇去4S店,對於一些平時的維修保養,面對高額的費用,更多的會願意去考慮路邊修理鋪或者就近的小店。在汽車修理配件網購風暢行之後,更是會考慮選擇自行購買相應的配件,再讓相應的技師予以維修,節省開支。

而且說起修理的技工,本應該在這個以服務為主的行業處於核心地位的因素,在汽車後市場中也呈現著人員少、品質差、服務態度差等弊病。而正是這一些列的行業痛點,讓用戶產生了遠、慢、貴的拙劣用戶體驗,這種現象如今也反作用到了汽車後市場本身,導致如今很多地區4S店工位嚴重閒置。

以北京為例,共有大小4S店大約700餘家,平均每店10個機修工位,10個鈑金工位,但工位的利用率不足50%,那就相當於有7000多個空閒工位。汽車後市場的諸多詬病,不斷導致著用戶與行業的雙向困擾,也讓筆者這種正有需求的車主陷入兩難。

看點

02

“共享+修車”?資源共享汽修後時代

翟菜花:饱受摧残的汽车后市场,牛咖斯凭何能迅速破局?

在筆者正兩難的時候,有朋友向筆者推薦了一個名為“牛咖斯”的品牌。出於職業病的習慣,接觸新品牌總是會先考察一番,筆者瞭解到,牛咖斯通過整合4S店閒置資源,輸出標準,如營銷管理、技師培訓等,統一配件供應體系,通過統一的維修標準,讓4S店具備跨品牌能力的同時,保證服務質量。截止至2017年12 月31 日,牛咖斯完成了34 家服務中心的網點佈局規模,其中已開業的服務中心26 家,地域範圍覆蓋北京、河北、山東、內蒙古四大區域涉及十一個城市。

以筆者的經驗來看,共享項目中不乏蹭熱度、炒風口的“偽共享”,細緻瞭解之下發現牛咖斯並非如此,在筆者看來是因為以下兩點。

一是這個行業確實有龐大的市場需求,是剛需。

類比共享單車與共享充電寶兩個行業,共享單車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為很多都市用戶來說,“最後一公里”的出行需求,量大、頻次多,才能支撐其後續資源的投放。而共享充電寶則是看似需求量不小,但實際上因為許多用戶本身就配有充電寶,這個產品的私有化成本與攜帶成本均不高,是偽需求,才會迅速跌出用戶眼球。

而共享修車毫無疑問是剛需,《2016-2021年中國汽車後市場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認為,2016-2020年我國汽車後市場將保持在10%-15%的市場發展增速。預計到2020年,汽車後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435萬億。

二是汽車後市場行業的固有痛點,就是用戶體驗差與修車資源浪費的矛盾。這就表明其需要更多創新的模式為其注入新鮮血液,來解決這個矛盾。

而牛咖斯的共享修車模式是怎麼解決這些矛盾的呢?

共享修車改善的用戶結構就是讓傳統的C2B變成了B2C。由C端用戶有需求到去找固定的B端4S店,到如今用戶有需求下訂單,B端資源配置安排最合適、最近的店鋪給用戶服務,完美解決了空間上的“遠”。同時這種網上訂單,資源配置的手段,可以完美避免用戶排隊等待的情況出現,也能方便提前準備配件,即停即修,自然在效率上實現大突破,解決“慢”這一環。

翟菜花:饱受摧残的汽车后市场,牛咖斯凭何能迅速破局?

在“貴”這一點上,筆者從網上公開資料查到,牛咖斯的配件供應商均為嚴格篩選的品牌汽車原廠配件供應商,提供原廠配件以及與其同源同質的高性價比配件。而牛咖斯利用的是4S店的閒置資源,實現的是空閒工位的再利用,節省了建店方面的成本,可以讓利於車主。只需要整合好資源配置問題,自然能在供應鏈上取得優勢,實現價格上的一部分優惠。

正是實實在在解決了這些痛點,才能讓牛咖斯的共享修車模式得以迅速為用戶認可。但想要實現維修資源的共享,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高端技工,而牛咖斯為了打造高端技師團隊推出的技師合夥人計劃,才是最讓筆者驚豔的。

高水平的尖端維修技工一直是用戶最想看到的,但以目前的行情來說,優秀的技師更多的集中在廠商體系也就是4S店,路邊店普遍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而且技工卻明顯出現人員少、品質差、服務態度差等弊病。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技工的待遇不夠,對於很多優秀技工而言,利潤的大頭永遠被廠商佔據,幹著最累的活卻不能享受相對應的待遇,自然會在服務與態度上體現出來。

同時國內汽修的學習上也格外花費精力,層出不窮的車型不斷的增加著技工的壓力,有數據表明中國車型是美國市場的2倍。在這種高投入低迴報的情況下,勢必會導致汽修技工的人員不斷減少,造成人員稀缺,質量下降。

而牛咖斯推出的技師合夥人計劃,50萬高薪招募打造“榮耀技師”團隊,讓技師享受利潤分成,而不是傳統的“基本工資+工時”的模式,技師享受分成,甚至利潤分成比例還會高於公司。這種願意把更多利潤讓給一線工作者的行為,更像是一記打在技師心頭的強心劑,也讓用戶看到了牛咖斯真正為用戶考慮,真正為行業考慮的態度與決心。

也正是這種態度,讓筆者想要去嘗試一番,畢竟,在奔馳店裡修寶馬,也是挺有趣的不是嗎?

翟菜花:饱受摧残的汽车后市场,牛咖斯凭何能迅速破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