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和你在一起》:誰的救贖與新生

《和你在一起》是陳凱歌導演本世紀初在經歷《霸王別姬》的成功和《荊軻刺秦》的失利之後,陳導演又奉獻給觀眾的一個作品。講述的是一個叫劉小春的小提琴手如何跟隨父親從農村去北京學琴並最終成功走上舞臺的故事。陳導演在裡面也飾演了一個角色,我覺得很精彩。在導演演的戲裡,馮小剛是很優秀的一個,嘗試過很多角色,而且都有出彩的地方,張藝謀主要就是客串,偶爾也能爆出一兩個點,但是還是有些痕跡,而另一個導演姜文雖然也是演員出身,但是個人風格太明顯,並且氣場太強,氣場強自然有氣場強的優勢,但是也就限制了戲路,影響了作為一個演員的可塑性。在我的印象裡陳凱歌的形象是略有些不苟言笑的,比如《道士下山》拍出來以後,他去央視《開講了》的節目裡演講的時候,那個狀態符合我的印象。因為他平時沒有演過角色,所以大部分心裡只認他是個導演,看他當演員時,首先想到的是可能是找不到合適的演員、也可能是想玩一把票,但是如果是玩票的話,很多時候都會是這樣一個結果:其實你演的一般,但是周圍的人當著你的面都說很好、交口稱讚,於是你就真以為演得好了。不過真正看過陳導在這部戲裡的表演後,大家應該就不會認為他演得不好了。

主人公劉小春的飾演者本身就是一個專業的小提琴手,也天賦過人,其實對於他來說做演員是很陌生的一件事,所以他的演出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透露出一股很紮實的真,沒有專業演員那麼多的套路和經驗,所以表現的都是導演教他、指導他的,而這件事上陳凱歌導演和他的關係,跟電影裡是很有重合度的。拍攝現場,陳導演是給他說戲的,指導他怎麼理解、怎麼表現,電影裡於教授是教他拉琴的,指導他怎麼醞釀感情、怎麼表達感情。小春這個角色恰好也是一個有些自卑、有些自傲的混合體,所以個人表現的氣質佔很重的比例,而不會有過多的所謂演技的影響。

陳凱歌《和你在一起》:誰的救贖與新生

在這裡想稱讚一下劉佩琦的表演,他在片中飾演的是主人公劉小春的父親劉成,如果說劉小春的那股真使這部電影出彩的話,那真正這股真得以凸顯的正是劉成的襯托。說起劉佩琦,我想到的第一個角色就是《大宅門》裡的白三爺,但是這部電影裡一個農民父親讓他刻畫的入木三分,個人本身的懦弱與為了兒子硬起頭皮鼓起勇氣融合在了一起。我們很明顯的感覺到他對兒子深沉的愛,這種愛不是用單純用語言可以表達的,她是存在於言行與相處的狀態,即便相顧無言也情意綿延。

劉小春和劉成這對父子,在到了北京以後,開始逐漸有了隔閡,劉成單純地想讓孩子成功,只是他的眼界類似井底之蛙,所以能想到的很窄很小,來北京之後才逐漸撞開了一些門路,而且我們也確實要感嘆命運的神奇,如果不是劉成去送餐是看到了於教授,那又怎麼會有接下來劉小春的另外一片世界。劉小春的身世是一個爆點,一方面為叩開於教授的家門加分,另一方面為他的感情、琴技提供動力源泉。倆人在小春住到於教授家的那一刻開始隔閡達到新高度,然而頂峰便醞釀著破而後立。所以劉成在聽到於教授讓小春住在他家的消息時,反而跟麗麗說該高興又高興不起來,而小春在聽到於教授給他說的“比如劉成不是他的親生父親”時,哭著跑回去找父親劉成。小春從於教授的“比如”裡隱約猜到了什麼,而父親回家的舉動,讓他壓抑的情感開始爆發,以至於哭著問“你是不是不要我了”。父子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一時的不理解和有情緒都能過去,只是需要合適的契機,並且也需要有一方主動去袒露心跡(說到這裡,屏幕前的你有沒有想起謝霆鋒和謝賢)。這是情緒累積的隔閡達到頂峰之後的一個崩塌和重塑,父子關係在血濃於水的基礎上進入了一個新的層面。劉成作為父親,知道自己的孩子一直在越飛越高,並且在無意識中早已不受自己的控制,甚至已經超出了自己的視線,他渴望孩子成功,但是又不知道孩子成功以後自己要在哪裡、能在哪裡,小春的身世問題一直縈繞在他心頭,在鄉下老家時小春的優秀可以是他驕傲的資本,這個問題可以埋在心底不去提及,但來到北京以後,小春的優秀已經超出了他的理解能力,於是這個問題就生根發芽,如雨後春筍般瘋狂生長。天下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自己的懷抱,去更廣闊的天空翱翔,但是這一天來臨的時候還是難免失落,而對於劉成來說,小春的身世在這時候就從心底冒了出來,成為了一根紮在那裡的刺。一方面,渴望孩子成功,渴望他能知道自己的身世,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並且不會自卑;另一方面,又害怕孩子成功,害怕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害怕他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害怕他成功以後不再屬於自己,與自己世界的交集越來越小,害怕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後傷心、並且也不知道他屆時會對自己有怎樣的情緒和看法,害怕他找到親生父母后自己沒有一個合適的位置。小春是劉成的精神寄託,活一輩子所有的精氣神都在這、所有的驕傲都在這,如果他走了,甚至說他離他稍微遠了一些,那自己該怎麼辦?他捨不得孩子,但是又知道自己不能耽誤他,他恐懼未來,但是又希望由小春能儘早地擁有未來。

陳凱歌《和你在一起》:誰的救贖與新生

於教授給小春“比如”的那個身世,不論是對父親還是對小提琴,都讓小春找回了自己的情感,但是正是因此,他才讓劉成在比賽前就離開北京。而對小春來說,對父親的交待就成了一個檻。

插一段看似不相關的內容。林夕給陳奕迅寫過一首歌詞《shall we talk》,這首歌是林夕自己在與媽媽接觸的過程中凝結出來的。林夕說,為什麼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給最親近的人,並且不想給他們花時間,甚至都不想跟他們說話。總覺得以後能在一起的時間還很長,殊不知一切都不是你想的那樣。夕爺把對母親的感情提煉和昇華後,放在了生活中與親人和朋友身上。據林夕自己說,他是因為與母親發生了矛盾而有感,所以醞釀這一首歌詞,定下來之後,他首先做的就是跟母親道了個歉,覺得只有經過了這一步自己才能心安地寫。

陳凱歌《和你在一起》:誰的救贖與新生

影片最後,小春追到火車站去給父親拉了那首比賽的曲子,也是他的一個昇華。對父親的情感在得知身世後迎來了爆發,於是自己的琴技也達到了新的水平,於教授給劉成買火車票,說明小春的心裡還是有一個結,而小春追去火車站給父親拉的那首曲子,感動了父親也成全了自己,我相信自此以後,他琴技中的感情、感恩就是一個穩定的、永恆的存在了。這就是他最大的昇華。

陳紅飾演的麗麗這個角色,不是用來讓人討厭的,她的存在可能就是為了襯托和昇華。陳凱歌作為導演自然是要給媳婦一個優待的,這個我們要理解導演,並且只有把這個作為基礎,才能理解電影。麗麗作為一個三陪女,風情萬種的她剛好符合了劉小春對女性的想象。說襯托其實也是互相襯托,首先,麗麗作為一個風塵女子,這裡的形象類似杜甫那篇琵琶行裡的那位,而且我們也能慢慢感受到麗麗也有她不得已的苦衷(比如知道劉小春給她買大衣之後,跟於教授說這輩子沒人對她這麼好過;比如她要把五萬給劉成時,劉成說你一個姑娘家更不容易),但是我們從點點滴滴裡能夠看出,麗麗還是重情義、重感情的,雖然愛享受物質生活,但是良心未泯,有底線。其次,一般來說一部電影中,不能沒有拿得出手的女性角色,在這部電影裡,小春的同學林雨只是為了陪襯,並沒有昇華,所以她的存在依附感太強、撐不住,其他女性幾乎沒有存在感,麗麗這個角色的設定,是這部電影中一個撐起場來的女性角色。而昇華就是她在得知小春給自己買的大衣後,更加拿他當弟弟,跟“韓總”打電話時態度的改變,也喚醒了她的尊嚴,跟於教授哭著說“這輩子沒人對我這麼好過”,也喚醒了她心底的美好向往。

陳凱歌《和你在一起》:誰的救贖與新生

麗麗的存在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用一個感人的原因、合理的方式引導於教授正式接納小春。劉成從於教授家裡出來後,於夫人感動的落淚,但是於教授的反應是“你還真信啊”、“這種故事這些年聽得還少嗎”,所以劉成的故事是沒有打動於教授的,但是麗麗的出現,讓於教授產生了好奇,也瞭解了小春身世之外的東西----他很有性格,敢把自己的琴賣了,給喜歡的姑娘買件大衣。這些都是於教授沒有勇氣做的,就像他的學生利用他的名氣他沒有勇氣將其踢開一樣。劉成講的故事把小春拉上了天,但是麗麗講的故事則是讓小春在天與地之間建立了聯繫,所以麗麗這個攪局者很合格。

於教授用“比如”的方式告訴小春他的身世之後,小春哭著跑回了家裡,他跟過去,支開劉成後跟小春說:我太希望你成了。而在影片中於教授第一次出場時,是他的一位學生演出後的致謝,該學生已經功成名就,但是依然總是拿於教授出來借用,於是在廁所裡於教授發了幾句牢騷,而那幾句牢騷正是他說了很多年的,對那位學生很有一種無奈的感情,可能也是互相利用吧。於教授已經厭倦了原來學生的溝通方式,但可能還是要互相借用名氣,於是他只能忍著、湊合著往前走。但是小春的出現讓他的音樂生涯出現了又一次新的生命。所以影片最後,雖然小春去火車站為自己的父親演奏,並沒有按照於教授的安排去參加比賽,但是我依然相信於教授是欣慰的、知足的,因為這一次之後,小春就真的成了。

其實說到這裡,我想起了《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寧靜飾演的米蘭,那就是我夢中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