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能陪我玩会吗?”面对孩子陪玩请求,你拒绝了多少次?

(一)

下过雨,院子里湿漉漉的,儿子提议说:“妈妈,我们一起玩捉迷藏吧?”

“地上那么湿,不玩啦,下次吧。”我正在看自己的书,便以“正当理由”拒绝了儿子,同时一起拒绝的,还有孩子他爸,他手机里的游戏正打了一半。

儿子拉扯几次,不知怎的突觉心烦,不由训斥了他一顿:“你就不能让妈妈安静一会吗?你就不能自己玩一会吗?”

儿子很委屈,眼眶红红的,连吃中饭的心情都闷闷的。

“妈妈,你能陪我玩会吗?”面对孩子陪玩请求,你拒绝了多少次?

一吃好中饭,只见孩子拉扯起爷爷,欢蹦着跑向院子,嘴里高呼:“爷爷,我们一起来玩捉迷藏游戏喽!”

稍后,我循声出门,只见爷孙俩并没有在玩捉迷藏,而是在院门外拼臂力,儿子咯咯笑着,一脸笑容,一扫之前的不快。

事实上,孩子纠结的不是没玩成捉迷藏游戏,而是没人陪他玩;而我拒绝的也不是因为地湿不宜玩捉迷藏,而是我心里压根就不想陪孩子玩!

“妈妈,你陪我玩一会儿,好吗?”“妈妈,你可以陪我玩好再做家务嘛!”“妈妈,你为什么总是不陪我玩?!”

……

突然,我意识到,孩子对“妈妈陪玩”的诉求已经一再升级,言语之间,充满了强烈的不满,甚至含有一点点的小愤怒。

这是怎么了?我为什么变得越来越怠于陪孩子玩?我到底还有多少耐心陪孩子玩?

“妈妈,你能陪我玩会吗?”面对孩子陪玩请求,你拒绝了多少次?

(二)

没有心情、没有精力、没有耐心陪孩子玩,似乎是很多父母普遍的心理状态。这让想起了为人母之前的一件事。

那时候,同事聊天,说到一天的安排,她抱怨:“上完一天班,下班回家最想做的事儿就是躺在床上刷刷手机,看看韩剧,打打游戏。没辙,没这个命,还还得伺候孩子玩,天天累得跟打仗一下,只有等孩子睡着了,才觉得自己可以歇口气,一看时间,又晚了……”

那时候,对同时的幽怨,我怀疑地表示:“陪孩子玩有什么累的,给他一堆玩具不就得了!”

“唉,等你当了妈就会懂了……”同事叹了一口气。

“妈妈,你能陪我玩会吗?”面对孩子陪玩请求,你拒绝了多少次?

时隔多年,回想这一幕,我才真正懂了:陪孩子玩一时,不难,难的是有充足的时间每天陪孩子玩!

对于很多父母而言,一天在单位工作,时刻保持着紧张的工作状态,回到家,不仅没有放松下来,更是满脑子盘算着生活内容的安排:现在几点了?我能在几点之前做好晚饭?是不是先该给孩子吃些点心垫垫肚子?孩子的手洗了吗?他昨天学的古诗会背了吗?他今天要学的英语什么时候开始……

一堆的事儿,犹如一连串的指令下达,我们仿佛一个接受指令的机器人,解决一件又一件需要解决的事儿。对于孩子“陪玩”的恳求,于是我们渐渐选择了拒绝,哪怕偶尔有时间,也借口逃避……

(三)

你是个会陪孩子玩的家长吗?如果有10分,你能给自己打几分?这是一个值得思量的问题。

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的确让父母们感觉压力,兼顾工作、家庭、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也不是一件不能完成的事儿,关键在于父母的心态调整和模式切换!

“妈妈,你能陪我玩会吗?”面对孩子陪玩请求,你拒绝了多少次?

我记得有一次在正炒菜,儿子伏案画画:“妈妈,我画了一个变形金刚的身子!妈妈,我画了一把超酷的武器!妈妈……”

儿子不时地向我汇报着他的绘画进程,而我顶着轰鸣的油烟机,唯有大声地应付:“嗯,好,不错……”

“妈妈,你看都不看,就说好?”

冷不丁,身后传来儿子的强烈抗议,原来小家伙气鼓鼓地过来“兴师问罪”。我关小了火势,蹲下身,亲了亲他的额头,说:“挺酷嘛!”

还是原来一样的回答,因为亲了孩子一下,抱了孩子一下,他就变得不一样,开始兴致勃勃地跟我介绍他的绘画创意。

“妈妈,你能陪我玩会吗?”面对孩子陪玩请求,你拒绝了多少次?

“宝贝,妈妈觉得你可以再画一个怪兽,和这个变形金刚对战。”听完,孩子就兴冲冲跑回书桌画去了,而我,继续开启大火炒菜。

妈妈没有三头六臂,但可以选择切换模式。即便我们再忙,当孩子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暂时忘掉手中正在洗的菜、要拖的地,要叠的衣服,把目光放在孩子的身上,短暂的亲密相处,孩子会感应到妈妈的柔软,你的建议孩子也能很好聆听,内心满足了,孩子不闹了,愿意合作了,也便为妈妈省下更多的时间,来解决其他事情。

“妈妈,你能陪我玩会吗?”面对孩子陪玩请求,你拒绝了多少次?

你是一个会陪孩子玩的家长吗?“陪玩”也充满智慧,对孩子而言,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给予他爱!无论他们多么不满、多么愤怒、多么委屈……但只要父母的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个笑容,一小会的停顿,就能让他们变得快乐!孩子创造出来的快乐,不也是消除父母一天疲惫最好的良药吗?


(家有男宝,致力于男孩研究,为父母们提供有价值的男孩养成法则!欢迎订阅“诺妈家有男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