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上的款识(含书画杂识)

款识,简称“款”,指在书法作品正文之外所题写的文字。

署款最初是因实用的需要而产生的。什么叫款识呢?原先是指古代刻在钟鼎彝(yí)器上的记载年代等的文字,后来被人们作为考证鉴别的标志之一,并且移用到书画作品上题写姓名、年月等等。特别是自元、明、清以来,书画家们越来越重视署款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并刻意追求款识的艺术效果,因而有“妙款一字抵千花”之说。

书法作品上的款识(含书画杂识)

事实的确如此,一件完整的书画作品,通常都由正文、款识和印章三者构成,尽管正文是作品的主体,决定着作品的优劣、层次,但其他二者,特别是署款处理得好坏,将明显地影响通篇的艺术效果。款署得好,往往可以使作品正文的行气、章法有所增色或得到补救,并因此而更加神采焕发。在这里,署款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则会损害整个布局,甚至使作品归于失败。

款有双款和单款之分。双款包括上款和下款,单款只有下款,没有上款。如果所留署款的空白较多,而署款又只有下款廖廖数字的,就叫做穷款。一般说,款识的内容包括正文的作者姓名、篇名、书者必要的记叙、受书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这些是上款的内容,还包括书写时间,书写者的姓名,籍贯及书写地点,这些是下款的内容。

书法作品上的款识(含书画杂识)

一、题跋(bá)

题跋,也叫题记。实际上“题”是“题”,“跋”是“跋”,放在正文前面的叫做“题”,放在正文后面的叫做“跋”,正如清代段玉裁所说:“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

题跋有书家自己题跋和其他人题跋。他人题跋大多是对以前书法作品的真伪、优劣给予评定,也有今人的墨迹为得到他人夸奖而请名家题跋的。

书家自己题跋的内容主要指书法作品正文的作者姓名、篇名和书家自己或评点正文或记事言情、表露心境的简短文字。其中书家或评点正文或记事抒情的文字很重要,但又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其实,这常常是书家署款美学意蕴的主要所在,廖廖数语,但却耐人寻味,有时就像“诗之眼”,一两个字,其味无穷。

书法作品上的款识(含书画杂识)

明、清以来一些著名书家的跋语非常精美,这里略举数例,以供欣赏。

明代书家文征明行书《游虎丘诗卷》的跋:“夏月酷暑,无以为遣。偶得佳纸,援笔聊仿山谷墨法。”从这个跋语中,可以体会到书家“游于艺”的高雅而闲适的心境。

明书家董其昌自书《和子由论书》行草卷的跋:“山谷以东坡书为本朝第一,故书此诗。”书家崇敬苏氏兄弟文才的心迹,由此可见。

清代书家郑板桥行书横披《难得糊涂》的跋(bá):“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不是在政治和生活中饱经风霜的人,是难以体会出其中的辛酸的。

总之,题跋仅占一块小小天地,但它是书家心灵的印证,是书法艺术创作大展雄才之地,是书家和欣赏者彼此沟通思想和情感,使书法艺术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的重要之地。

书法作品上的款识(含书画杂识)

二、款识的处理

1、款识的位置根据书法作品的品式,款识的位置安排也有所不同,条幅、屏条、手卷、扇面等上下款一般放在正文之后;中堂横批和镜片上下款可以都放在正文之后,也可以分开放在正文的前面和后面。

款识的章法安排要考虑到整幅作品的布局,在书写正文的时候,就应该把款识的位置和章法考虑好,防止正文把款识的位置挤掉,或给款识留下过空的地方。

2、款识的字体根据书法作品正文字体的不同,款识的字体也要有所不同,如果正文是行书或草书,款识可以采用与正文相近或相同的字体;如果正文是篆书、隶书或楷书,那么款识一般采用比较活泼流畅的字体,如行楷、行草等。一般说来,款识的字要比正文写的更为轻松一些,洒脱一些。

3、款识的字号款识的字号一般要比正文的字号小一些,但每件作品的情况有所不同,款字究竟小多少,也没有固定的方法。

款识的字体虽然比正文小,但因为它是承接正文的,除榜书和对联外,一般不要再换小笔署款,以免影响整篇作品的气韵。

书法与款识之比较

书法作品上的款识(含书画杂识)

写意画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何?关键在于题款字。有人说题款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写上自己的名字?我看不然。要想题好款还是有相当难度的。很多大书法家绘画家题款字也不怎么说得过去。比如说于右任给何香凝题的画就相当地不好接受。可是于右任的字写得也好,何香凝的画画得也好,然而同在一张画面上,焉然是两张皮,大不协调。于右任题画尚且如此,何况那些一点字都没有练过的人了。

可有的画家在字上还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单看字写得也不错,就是别在画上题,一题再好的画也是毁了。很多人弄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其实弄明白还是有迹可寻的。题款的字和书法的字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大致有五方面区别:一、字距、行距,二、单字间的结构,三、运笔走势,四、大小的错落,五、墨色。下面我分别加以分析。

先说行距、字距。书法要求字成行成距,两行间大约一字到一字半的距离,如董其昌等的书法行距便更大了。

上下两字的距离一般有半个多字的距离。这样给人一种放射状的感觉,以增加作品的张力。而题画则不然,画上的字既要和画融在一起,又要能独立存在,让人一看便知哪里是字,哪里是画。通过题字或给画造势,或给画增加意境,这才是最好的效果。要想达到这些效果,字应当行距、字距都密一点,其相互依靠,形成一片字的感觉,细心观察徐春藤的墨葡萄和扬州八怪的题款便可明了。即便是倪云林画的雅逸山水,字也是很密的,像董其昌、陈洪绶等人的字便太稀了,给人柔弱之感。

书法作品上的款识(含书画杂识)

仔细观察书家字和画家字,会发现书家字不论本人想要多狂放,还是紧紧地被法度所缠绕,总的来说还是很平正的。而画家的字,更多天机,左歪右斜,似正非正,有的字很长,有的字很扁,更具装饰味道。有的字左部大右部小,有的字右部大左部小,有的上大下小,有的下大上小。给人新奇之感,总之是多出常人想象。

在运笔走势上差别不是很大,但一些画家有时会加上一些隶书或篆书用笔。即便平常画家的字,在起笔、藏锋处也会加强装饰,或方、或圆,不太按正规书法来。在笔势上更会造势,如齐白石、虚谷等人的字便是造势而成的,不是一笔很长便是一笔很短,行笔中似有扭动,又有变化,非常有特色。

画家字大小一般差别很大,大的很大,小的很小,或上几个字很大下几个字很小,或字大而笔画粗,或字大而笔画细,或密不透风,或疏可走马。

在用墨上,书家字多用一种墨色,显得庄重。而画家字的墨色可以变化很大,或浓,或淡,没必要非是一种墨色。

总之书家字和画家字还是有区别的,要想题好款字,还是要下一定功夫的。

书法作品上的款识(含书画杂识)

书法作品的款识处理

款是款识的简称,指在书法作品正文之外所提写的文字。款分双款和单款,双款有上款和下款,单款只有下款。上款写受书单位或个人的姓名和称呼。下款写时间、作者姓名、书写地点等等。只写作者姓名的又称穷款。

一、款的位置安排

由于书法作品所采用的书写品式不同,署款的位置安排也有所不同。条幅、屏条和手卷、扇面等品式,其上下款一般都放在正文之后;中堂、横披和镜片,其上下款则可以都放在正文之后,也可以分开放在正文的前面和后面。

当然,有跋语的必须将跋语放在正文的后面。横披的跋语也有放在正文下边的。对联的上下款,一般都应分开放在上联的右侧和下联的左侧,也可以分别放在上下联的两个下端候款相当的位置上。对联的跋语,根据字数多少应该相对均衡地分放在上联的两侧和下联的两侧。

款识的章法安排,要考虑通篇布局的要求。书者在书写正文时就应当把款识的位置和章法考虑好,防止正文挤掉款的位置,或给款识留下过于宽绰的地万。完成正文以后,还须对候款空白如何具体使用,如正文出处要不要写,是否加跋,跋长跋短,是否写作书的时间、地点,全款分几行写为宜,诸项内容次序怎样安排为妥等等,作精心思考。

书法作品上的款识(含书画杂识)

二、款识的字体

由于书法作品正文字体不同,款识的字体也须有所不同。如果正文是行书或草书,则款识一般采用比较活泼流畅的字体,如行楷、行草等。有的书者在处理正文时过于平整,到署款时又不能处理好笔毫着纸的轻重变化,使笔画稍有粗细之分,整幅作品显得过于平稳、呆板。一般说来,款字要比正文写得更为重要轻松一些,潇洒一些。

三、款识的字号

款识的字号一般都要比正文的字号小一些;但每件作品的情况有所不同,款字究竟应该小多少,也没有固定的比例,款字的大小与作品所采用的品式、正文的体裁和篇幅以及书家的艺术风格有关系。有时书家风格新异,艺术个性不同,款识字号也有突破常规的,如款字号超过正文,是不妥的。

款识的字号虽然小于正文,但因它是承接正文而下的,除榜书和对联外,一般不宜另换小笔来署款,以免影响通篇气韵。

书法作品上的款识(含书画杂识)

中国书画的品种及名称

书画家把写的字或画的画,经过装荣后,可分为手卷、册页、堂幅、条幅、屏条、横披,对联、扇面等。

1、手卷:就是把书画装裱成卷子,即书画横幅之长者,不适合悬挂,只可舒卷。卷子有大有小,手卷不仅便于案头展阅和临摹,而且适于保管、延长书画的寿命。

2、册页:就是把书画分成页数裝裱成册子,称为“册页”。册页一般分为八开、十二开、十六开最多为二十四开,都是双数。发现有单数者即为残缺,俗称失群册页册页有大有小,最小的册页称为袖珍册页。

书法作品上的款识(含书画杂识)

3、堂幅:俗称“中堂”因画幅较宽大,适宜悬挂在堂屋中间,故称为“中堂”。

4、条幅:窄于堂幅之直幅谓之“条幅”,特别是窄长的条幅,形如琴者又名“琴条”。

5、屏条:即书画成堂的屏条,常见的有四条、六条、八条、十二条最多为十六条。不能单挂多有四季景或临摹名家的绘画等。

6、横披:即横幅的字或画。

7、对联:俗称对子。两条的字数一样多,上下文辞相呼应。故称“对子”。另外,有“龙门对”,因字多不能直书一行,则写为两行,上条由右而左,头行字多末行字少下条,由左而右,亦头行字多,末行字少,相对挂起,字如“门“字,故称之为“龙门对”。上条和下条均由右面左的一样写法的称之为“顺龙门”。

8、扇面:就是书画家,在扇面上写的手或画的画,故称之为“扇面”。

9、小品所谓小品,就是指体积较细的字画。可横可直,装裱之后,适宜悬挂较细墙壁或房间,十分精致。

10、镜框 将字画用木框或金属装框,上压玻璃或胶片,就成为压镜。现代胶片有不反光及体轻的优点。至于不反光的玻璃,不会影响人对画面的欣赏,所以很受欢迎。

11、卷轴 卷轴是中国画的特色,将字画装裱成条幅,下加圆木作轴,把字画卷在轴外,以便收藏。

12、长卷 将画裱成长轴一卷,成为长卷,多是横看。而画面连续不断,较册页逐张出现不同。

13、斗方 将小品装裱成一方尺左右的字画,成为斗方。可压镜,可平裱。

书法作品上的款识(含书画杂识)

中国书画各部位名称

一件装袖完整的书画,各部位有一定的名称。鉴定书画时,必须对书画每个部位的名称术语,有全面的了解。

1、命纸:就是画心的托纸,无论画心是纸的还是绢的都有一层托纸。如果把画心的托纸揭掉,画心则减色无神了,即无生命,故名“命纸”。

2、二层:揭下的托纸,有时稍加匀填,即能谓其真画者,叫“二层”,又叫“魂于”,因其是画心二层,是命纸画的灵魂。也叫“混子”,是以假乱真的意思。在收购书画时,有可能通到这种情况,应特别注意。

3、让局:就是画心四边和裱边之间留有一分宽的空隙。谓之“让局”。

4、覆背:就是画幅背后整个的裱纸。

5、隔界:就是在条幅的上下或者手卷的前后,裱工加上一条不同颜色的绫或绢叫“隔界”成叫“隔水”。

6、诗堂:就是直幅画心上端,挂上一块纸方叫“诗堂”。一因器心短,经过衬托后比较得体;二是为了题诗赞画,所以叫“诗堂”,有人亦称“玉池”。

7、画杆:就是卷画用的圆木杆,画上端较细的叫“天杆”,下端较粗的叫“地杆”,

8、轴头:就是在地杆两端按的轴头,轴头多数是用红木、紫檀、牛角、象牙制品,轴头不仅增加画轴的美观,而且展卷灵活。

9、绊:在画幅背后地杆两边有两条绫或绢,如葫芦或云头样式的厢边叫“绊”。是为了保护画杆不致下落而设的。

10、包首:就是在画上首袖裱纸背后加架裱一段绢或缅绫。卷好后能包住画轴之首,故叫“包首”。

11、画签:在包首上端天杆粘有一段纸条叫“画签”。它是题写作者姓名和画的内容以及收藏者的姓名、年、月。

12、曲圈:就是画的天杆上灯的铜鼻,用它拴丝A,以便悬挂。

13、扎带:就是丝A中间抢的绢带,用来捆札画轴的。

14、燕带:就是画幅裱工的上端,粘有两条对称的直带叫“燕带”。

书法作品上的款识(含书画杂识)

中国书画材料

中国的字画可写在纸、绢、帛、扇、陶瓷、碗碟,镜屏等物之上,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壁画不入其列。

绢本 将字画绘制在绢、绫或者丝织物上,称为绢本。古画卷本虽多,但易被虫蛀,亦被折损,反而纸本更易保存。绢本看起来比较名贵,但底色不及纸本洁白。由于绢本绘画前准备功夫较多,故不及纸通行。

纸本 中国字画用纸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容易受水的是生宣,生宣加了矾水就不易受水,是熟宣。

壁画 古人在墓穴、洞穴、寺壁、宫廷等绘制大幅壁画,不少的壁画遗留至今,成为国宝。

折扇 古人扇画多较细小,以便携带。但现代人多用巨型扇画做室内装饰物,所以较古人更为实用

圆扇 圆扇多呈圆形或椭圆形,面积不大。但也有绢本、纸本之分。古代宫廷用的大扇或者掌扇,大至高于人齐,现在很少见。陶瓷花瓶、杯、碟、镜屏等器皿,亦有字画制作,所用颜料及制法不同,但字画原理及欣赏不变。器皿除瓷器外,如日历、灯罩、鼻烟壶甚至现代领带及衣物等,亦有以字画作装饰,而且十分流行,别具一格。西方盛行的圣诞卡等,用中国字画作图案者甚为普遍。

书法作品上的款识(含书画杂识)


艺术品企业洽购,金融质押,私下洽购大型拍卖 (图右下角V我 )

征集要求:

1 瓷器类:中国各代官窑及民窑瓷器等

2 玉器类:高古玉,明清和田玉,田黄、鸡血石等

3 杂项类:竹木牙雕、文房四宝、古家具、金银器、青铜器等

4 书画类:国内外历代著名画家、书法家作品、古书籍等

承诺:藏品没问题,有价值的确保百分百成交,信誉担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