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玩、收藏、送礼、指点江山,曾风靡一时的折扇竟是舶来品?

在古装剧中,最常见的道具便是折扇。尤其是文人雅士,几乎人手一把。收放自如,几点水墨,一缕暗香,挟着明月清风,飘然展开,成千古之风流。

把玩、收藏、送礼、指点江山,曾风靡一时的折扇竟是舶来品?

在明清期间,折扇被使用的尤其多。时而藏于乾坤袖里,时而举起指点江山,折扇比得宝玉,已经深入华夏文物之中,难分难解。

可是这折扇并不是我华夏的原生品。它来自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北宋年末,折扇从日本传入,在此以前中国只有羽伞和团扇。

把玩、收藏、送礼、指点江山,曾风靡一时的折扇竟是舶来品?

在北宋端拱元年,日本和高丽两国多次进攻折扇,像变魔术一样能够折叠的扇子,引起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极大兴趣。士人们尤其喜欢上面的日本画。

把玩、收藏、送礼、指点江山,曾风靡一时的折扇竟是舶来品?

当时的文人如此喜爱折扇上的日本画是有时代背景的。有宋一朝,失去了盛唐的广阔领土,也失去了唐人的豪迈之气,宋词中的婉约之风,足见宋人价值观转向精致化。而日本民族对于精致细小之物的天才自古以来就已显现,折扇即为一例。宋人的婉约与折扇的婉约,婉约到了一起。

把玩、收藏、送礼、指点江山,曾风靡一时的折扇竟是舶来品?

而在那之后,折扇广泛地进入文人的日常生活,是在明朝。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和日本的商路打通,折扇在此时大量进口到中国。

随后折扇在中国大量的仿制,国产化以后的价格十分诱人,遂风靡全国,成为文人一件时尚的小玩意,各阶层的男女都使用。甚至到了再大庭广众之下,不带扇子会被认为是缺乏风度的。

把玩、收藏、送礼、指点江山,曾风靡一时的折扇竟是舶来品?

折扇在日本最开始的用途,是大臣上朝时记录用的小册子,把要汇报的事情记载在折扇上面,收起来藏在袖子里,每一单记录几件事。折扇的前身就是就是竹简,经过日本民族的天才改良,把卷书改成扇册。自从进入中国以后就走上了高端路线,从随身的装饰,到文人的雅玩,收藏,互相馈赠,或作为道具用于舞台之上,甚至已经成为中国明清文人士大夫,不可离身的礼器,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把玩、收藏、送礼、指点江山,曾风靡一时的折扇竟是舶来品?

折扇传到中国之后,在中国得到极大的发扬,日本折扇反而渐渐衰微,改为更类似于团扇的日本扇。书画名家和扇骨工匠将扇子制作发扬到了一种很极致的状态,从大小、工艺、材质上都非常考究。

一把扇子从扇骨到扇面可能涉及有十几种工艺,比如扇骨锉金银丝、竹胎雕漆、竹骨浅浮雕等,基本上能用于器物的中国传统手工艺都可以在扇骨上体现。

把玩、收藏、送礼、指点江山,曾风靡一时的折扇竟是舶来品?

把玩、收藏、送礼、指点江山,曾风靡一时的折扇竟是舶来品?

把玩、收藏、送礼、指点江山,曾风靡一时的折扇竟是舶来品?

折扇的扇骨是折扇拆掉扇面之后的部分,最外侧的两根称为大骨,中间的为小骨,小骨插入扇面的纸口,大骨固定扇面两端。

扇骨常见材质有竹子、檀香、象牙、玳瑁、紫檀、红木等,以竹子最为多见。竹子韧性很好,收缩性适中,意象清静、素雅,与中国文人贴合最为紧密,所以成为文人扇的最多选材。

把玩、收藏、送礼、指点江山,曾风靡一时的折扇竟是舶来品?

当然,折扇早已经不是生活必须品了。现在大部分作于手工艺把玩、装饰或者收藏。但是折扇工艺及文化,会一直传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