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腫瘤大咖|邵志敏面臨的乳腺癌“矛盾”

遇见·肿瘤大咖|邵志敏面临的乳腺癌“矛盾”

在此,向文中故事中所有涉及的患者表示感謝,也向所有默默付出的醫生表示敬意。

總第⑬期

遇见·肿瘤大咖|邵志敏面临的乳腺癌“矛盾”

邵志敏

面臨的乳腺癌“矛盾

文 / 戴 戴 攝/湯彥俊

兩年來“遇見腫瘤大咖”團隊不惜時間和成本,堅持面對面的“遇見”,通過跟訪每一位“大咖”的臨床工作和深度專訪,獲得第一手資料,每一位被採訪醫生的自我階段性整理,包括成長經歷、對醫學理解以及對生命感悟,是這個系列的最大財富。

然而,在邵志敏教授的採訪中,他不講故事,不談人文,不談過去,也不談個人。

邵志敏說:“你今天也看到我很直率,喜歡的、不喜歡就直接表達出來,我是憑著自己做人的良心去做醫生。”

採訪中可獲得的一手資料十分匱乏,無法全鏈條整理出邵志敏教授的故事,因此,就寫幾個片斷吧。

1

邵志敏很直率。

早上8:30,查房結束後,科室秘書陪我們擠過走廊,進入診室時,我被這裡的“盛況”震驚了:約10平米的診室裡,裝了20多人,有醫生、患者、家屬,很熱鬧。

我問,邵教授一上午要看多少病人?秘書答:大約170人。

我的大腦快速運算,從早上8點看到下午2點,6小時一分一秒不間斷的情況下,170人,每人平均2分鐘左右。

適應了診室裡的嘈雜之後,我逐漸看出了門道,這裡有一條就診的“流水線”:四位年輕醫生分成兩組接診,每組各一臺電腦,一個寫一個問;每次兩名患者同時就診,4名患者進入診室內候診區,其他在診室外等著。

邵志敏教授同時處理兩組病人,看病歷、查體、給方案穿插著進行,猶如圍棋高手一對多的“車輪戰”,不僅需要極強的時間統籌能力,還是對體力和腦力的巨大考驗——身體不停走動,大腦隨時更換頻道。

一上午,邵志敏的兩把椅子幾乎都是空著的,因為他需要不停走動,要到簾子後給每個病人查體;要維持診室秩序,“攔截”候診區的患者或家屬上前圍觀;要提醒患者離開時帶好隨身物品;還要應對隨時進來要求加號的患者。

10點以後,診室裡還增加了一排站著的“B超隊”,這些患者是前幾天的門診開單並做完檢查的,這一次看結果不需要再掛號,邵志敏會在接診間隙插空給她們判斷結果。

門診過程中他突然問我:“一上午有什麼感受?是不是覺得病人多,醫生壓力很大?有時候人文關懷可能不夠?”

遇见·肿瘤大咖|邵志敏面临的乳腺癌“矛盾”

對於這個問題,在下午的專訪中,邵志敏說:

的確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每個病人都希望找到最好的專家給自己看病,又都希望看得非常精細,對專家來說,數量與精細之間如何妥善解決?

病人看我一個門診需要等很長時間才能掛上號,等到實際就診時,她們又會認為“好不容易掛上了號,一定要多佔用一些時間解決所有問題”,因此,病人自身需求也是存在矛盾的。

我現在一天能看170個病人,如果我一天只限30個號,也就意味著,我只能幫助30個人,這對另外的140人是不公平的。醫療資源的缺乏與人們的期待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時,作為一名醫生,就只能做到我認為對的。

我的中心思想是幫助更多的人,所以患者來加號我都會給加的。如果我限號,外面的黃牛號可能會被炒到幾千元,這到底是誰獲益呢?

半天,一個人親自接診170個患者,還要給出準確的診斷和處理意見,醫生的壓力和強度可想而知。到中午1點時,還有幾十個病人沒看完,邵志敏為了趕在1點半會議前結束“戰鬥”,連平時在診室隨便對付幾口麵包的午餐時間也省了……

為了“幫助更多的人”,邵志敏承擔了最重的工作量和壓力。

在“醫療水平不均衡、優質資源缺乏”面前,醫生和患者都是現實的承受者,都要為此作出犧牲。

如何儘可能找到彼此可接受的平衡,需要醫患間的互相理解。

遇见·肿瘤大咖|邵志敏面临的乳腺癌“矛盾”

2

“幫助更多的人”這個中心思想,在邵志敏的診療流程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乳腺外科佔了三層樓,一共170餘個床位,據媒體2016年公開報道的數據,這裡每年完成的乳腺惡性腫瘤手術達4500餘例,佔了上海市乳腺癌總手術量的43%-44%。

邵志敏親自帶著一個醫療組,管著一層樓的病人,每週一三上午門診,週二四全天手術。手術日一天多則二十多臺,少則十幾臺。

為了利用有限的病床儘可能多地收治病人,邵志敏在流程管理上做了很多創新:

他打破每個大夫固定的床位數界限,讓床位在醫生間“轉起來”;在保證醫療安全的前提下,推行患者“自我照護”模式,術後帶著引流管就可以出院,換藥和拆線到專設的門診,還設有全天候緊急情況處置的綠色通道。

經過這樣的流程改造,患者術前等待和術後住院時間大大縮短:確診為乳腺癌的患者一兩個工作日便能獲得手術床位,住院第二天就做手術,平均住院日從過去的10天以上縮短為現在的7天以內。

這裡的臨床工作就像一艘巨輪,高速前進,並有著巨大的吞吐量。醫生的工作流程,是按工作內容各司其職,各管一攤。

邵志敏稱之為“專業化”:

診斷醫生專門做診斷,外科醫生只管開刀,重建醫生就是整型外科醫生,化療的醫生只管化療。醫生各自專業化,專業之外的事,每個醫生都要了解,但不需要自己親自去做。我不要求下面的醫生全能,做不到,也不靠譜,從專業角度來說,我認為這也不是一個好的發展方向。

這是邵志敏掌舵的這艘乳腺癌巨輪,高效運轉的機制,也是最大的特色。

他說:

因為病人太多,我不敢說我是最人文的,但是我至少保證解決病人的實際問題,不漏掉一個癌。目前,全科室可手術的乳腺癌患者,一期、二期、三期總體平均的5年生存率達到89.7%,與美國的數據完全是匹配的。

遇见·肿瘤大咖|邵志敏面临的乳腺癌“矛盾”

邵志敏說:

對大多數乳腺癌患者來說,當“活得長”並不是太大問題時,“活得好”就是重要的目標,這也是乳腺癌的特殊性。

對於乳腺癌患者來說,她們面對的除了死亡的威脅,還有毀形帶來的心理創傷。失去乳房這個性器官後,面臨的愛情和婚姻的悲歡離合,這已不光是個醫療問題。

遇见·肿瘤大咖|邵志敏面临的乳腺癌“矛盾”

3

我們常說,醫學家們勇於攀登醫學高峰,其實醫生們想法很樸素,只是想為患者解決問題,因為這些患者帶著病痛和期盼,真真實實地出現在醫生們面前。這也是邵志敏做科研的動力。

強大的基礎研究能力,是邵志敏團隊的一個極大優勢,研究結果也多次獲得各種省部級大獎。他擁有一個很大的“乳腺癌分子生物實驗室”,醫生們把臨床上遇到“沒解決”的問題帶到了實驗室,這裡有二三十位專職科研人員進行深入研究。

本來想聽他講自己經典的科研故事,他卻反問了一堆的“為什麼”:

乳腺癌為什麼會發生?

為什麼這人會患乳腺癌,而那人不患?

是否能找到一些基因可以預測哪些人會早髮乳腺癌?

是否能找到一些標誌物,及時阻斷後,就可以減少復發轉移的發生?

……

求知過程中有幾種狀態:第一,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第二,你知道你不知道;第三,你知道你知道;第四,你不知道你知道。

醫學科學尤其如此,不是躺在已有成就上孤芳自賞,而是保持著“你知道你不知道”的清醒,才能永遠對科學研究保持著敬畏。

邵志敏的實驗室圍繞這些“為什麼”做著許多的努力。醫學的每一項突破都是漫長而艱難的,身處其中要守得住寂寞;而身在臨床,對威脅患者生命的疾病無可奈何,讓邵志敏有更加堅定的研究方向,也更加感覺到緊迫。

遇见·肿瘤大咖|邵志敏面临的乳腺癌“矛盾”

對話 · 邵志敏

戴 戴:研究乳腺癌三十多年,你對這個疾病有什麼認識?

邵志敏: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乳腺癌越做下去,你會發現很多不能解決的問題越來越暴露出來。比如乳腺癌的轉移,現在大家都在攻,但還是總有一個特定的人群會發生轉移,而且這麼多年來,這個人群的數量似乎下降的並不多。

戴 戴:也就是說,在防止復發轉移這件事上並沒有太大突破?

邵志敏:對的,從全世界範圍來看,也只有一點突破,就是在Her-2陽性的復發上的突破,其他突破沒有。

戴 戴:其他方面雖然沒有大的突破,但還是有很多進展吧?

邵志敏:我從1985年做乳腺工作到現在,越做越深,變化每天都在發生,雖然還沒能攻克乳腺癌這個難題,但也有了質的飛躍。比如我們團隊發現了多個轉移調控基因,希望如果及時把這些“開關”阻斷,復發轉移就可能減少。當然,這還在探索中。

戴 戴:研究復發轉移是醫生們的工作,對於普通人來說,對這個疾病的認知最重要的是什麼?

戴 戴:怎樣做到早發現?

2000-2008年,我們團隊做了上海閔行七寶社區10萬名女性的乳腺普查,這種篩查,需要政府投入很多的資源,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篩查的好處就是早期發現率很高,同樣的乳腺癌,篩查出來的比自己摸出來的早期幾率高得多了,這樣保乳率很高,化療率很低,生存率很高。

邵志敏:對,乳腺癌領域真正標誌性的進步很少。

戴 戴:你覺得這個疾病需要突破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邵志敏:需要突破的東西太多了。

戴 戴:從你團隊現在做的研究看來,你預計未來你們會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戴 戴:你作為科主任,依然親力親為承擔著海量的門診量和手術量,這種工作量和壓力不是一般人能隨的。

戴 戴:當初為什麼選擇回國?

邵志敏:想回來就回來了,沒有什麼很大的理想,就是對外科有點執著,就這麼簡單。現在想來當初的決定是對的,留在國外也許就安逸平淡地過一輩子,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可以做這麼多自己喜歡的事。

遇见·肿瘤大咖|邵志敏面临的乳腺癌“矛盾”

第一季回顧:

第1期:遇見·沈 琳|對於患者生命,腫瘤醫生比誰都“貪婪”

第2期:遇見·吳一龍|他,代表著肺癌歷史上的“中國貢獻”

第3期:遇見·徐兵河|暖男,將照顧晚期乳腺癌患者當“特權”

第4期:遇見·魏麗惠|是女人,更是女人的醫生

第5期:遇見·郭 軍|“黑老大”死磕癌王黑色素瘤的血性

第6期:遇見·周彩存|一位肺癌醫生的軟實力和硬實力

第7期:遇見·毛 穎|外科醫生的手,神經科醫生的腦

第二季回顧:

第9期:遇見·石遠凱 | 讓醫生有力量和勇氣去探索

第10期:遇見·朱 軍 | 如果這輩子一定要得一次腫瘤,我選淋巴瘤

第11期:遇見·喬友林|宮頸癌防控的“中國名片”

遇見·花絮篇

遇见·肿瘤大咖|邵志敏面临的乳腺癌“矛盾”

查看文章

轉發分享

請戳右上角,選擇“發送給朋友”或“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