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搶人大戰”持續升級,讓人才真正留下來靠什麼?

城市“搶人大戰”持續升級,讓人才真正留下來靠什麼?

最近天津的“搶人大戰”十分搶眼。有媒體報道,5月17日,天津市人社局透露,自天津發布“海河英才”行動計劃以來,不到1天便有30萬人辦理落戶申請。而根據媒體最新報道的數據,截至5月21日,已有5800餘人直接落戶天津,領取調檔函的人數則超過2.7萬。

據瞭解,自2017年以來,各大城市不約而同地發起了“搶人大戰”。相關動態也引發了輿論的持續關注和熱議。那麼,各城市“搶人大戰”之後將走向何方?讓人才真正留下來靠什麼?

城市“搶人大戰”各顯神通

5月16日,天津發布了新的人才引進政策,加入“搶人大戰”,大幅降低落戶門檻,不滿40歲的本科生等可以直接落戶,無需社保、居住證等條件。天津海河英才計劃發佈不到1天,已有30萬人申報查詢落戶事宜。

天津加入戰局3天前,海南推出“百萬人才進海南”人才新政。具有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技師以上職業資格或執業資格的人才,可在海南省工作地或實際居住地落戶。

近日西安也發佈人才安居實施細則,購房最高補貼100萬元。人才安居購房補貼標準為實際購房金額的50%。

西安購房補貼,這只是各城市“搶人大戰”的冰山一角。有些城市還亮出用安家費、科研啟動資金等招牌,有的以獎金、戶口吸引人才,而有的則打感情牌、地域牌、人居牌。一些中小城市甚至設立“零門檻”,只要是中專學歷就可落戶。

一組刷爆朋友圈題為《這些城市,正在拿命歡迎你》的漫畫將最近一段時間各大二三線城市搶奪人才的情景生動再現,似乎一夜之間,再創歷史新高的820萬大學畢業生找工作,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各城市為什麼要搶人?

城市“搶人大戰”持續升級,讓人才真正留下來靠什麼?

分析來看,各城市搶人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紅利的消失,人口老齡化趨勢越發明顯。多地在引進人才時,都會標上一條“年齡線”,這也意味著,城市在制定人才引進政策時更關注其所引進人才的發展空間,關注人才活力可以給城市發展帶來的益處。年輕人的活力、創新創業的熱情、甚至未來可能帶來的消費潛力都是城市管理者看重的財富。

在“搶人大戰”中,落戶可以說是不少城市引進人才的標配。如在南京等地,符合年齡限制等條件的本科生可直接落戶,而最新加入“搶人大戰”的石家莊更是明確,大專學歷即可落戶。西安宣佈: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身份證就能在西安落戶。新政實施第一天,緊急落戶的人數就達到8050人。

大量吸收外來人口,是提高城市活力的關鍵性舉措。從全國城市發展規律來看,甚至從世界城市發展規律來看,有經濟活力的城市大多是移民城市。北上廣深為核心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創造的GDP佔全國比重的40%,而這些城市大多是移民城市。

“搶人大戰”出現多方面問題

城市“搶人大戰”持續升級,讓人才真正留下來靠什麼?

城市間的“搶人”政策過於同質化

梳理本輪搶人大戰中各大城市採取的主要政策來看,主要為簡化落戶手續、提供住房補貼、對創業者提供資金補助等。各大城市間展開的搶人大戰存在明顯的“同質化”傾向。專家認為,過度同質化的“搶人大戰”之後,也可能造成潛在的人才迴流。事實上,早在幾年前,就有不少二三線城市釋放“利好”,吸引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人才來此工作,但不久之後,又出現了人才從“逃離北上廣”到“逃回北上廣”的現象,並未對這些城市形成長久持續的競爭力。

“搶人大戰”被指變成變相炒房

各地爭搶人才釋放政策紅利的本意是通過吸引人才,在二次城鎮化進程中抓住成長時機,打通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競爭力的上升通道。但讓人意外的是,房價的飆升卻“尾隨”而至。儘管這些城市大部分都是2017年以來房地產限購的重點城市,房地產市場政策依舊保持高壓態勢。但人才政策卻在一定程度上為“買房”開了綠燈——新落戶居民獲得了買房資格。

國家統計局近期的監測數據也證實,這些城市確實出現了樓市成交和價格明顯上揚的現象。以西安、成都為例,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份西安房價環比上漲11.2%;成都2017年二手房價格上漲超過70%,居全國之首。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表示,過去城市之間的競爭是資金的競爭,但現在隨著我國產業升級和服務業崛起這一結構變化,各地對人才的重視逐漸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不過,一些城市也出現了‘一箭雙鵰’的現象,把搶人和放鬆限購連在一起,用人才政策來挖房地產限購政策的牆腳。”

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日約談12個房價過快上漲城市,其中大部分城市落戶政策寬鬆。為了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樓市發展定位,5月19日,住房城鄉建設部重申了房地產調控不放鬆的基調,對各地進一步做好房產調控提出明確要求。

“搶人大戰”滋生“戶口空掛”現象

在部分城市降低落戶門檻之後,人未到、戶先落的“戶口空掛”現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對此,部分城市強調,要確保杜絕“戶口空掛”、“暗度陳倉”等現象的發生,必須嚴格實行落檔才能落戶的規定,而在現實中,“戶口空掛”現象並非個例。

據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張翼介紹,無論是人在戶不在,還是戶在人不在,“戶口空掛”的現象都會導致公共資源的設計、配置、使用等方面出現問題。

媒體觀點:“搶人大戰”不能先搶到再說

《齊魯晚報》刊文認為,在最初發動“搶人大戰”的那些城市裡,包括“戶口空掛”、房價快速上漲等副作用已然出現,也出現了政策波動的情況。就以天津為例,起初的超低門檻造成一系列後果,之後不得不作出的“政策補丁”又給城市打上了“朝令夕改”的烙印。即便如此,相當多不符合最新政策要求的先來者,卻已經拿到了準遷證。這種人為造成的不公平,甚至是政策調整都無法彌補的。

城市的決策者當然要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但權力行使始終要保持嚴謹謙抑的態度,不因“搶人大戰”的白熱化而衝動,也不應陷入落戶人數多寡的政績比拼之中。在之前的招商引資競爭中,類似的情況其實已經發生過,政策上“動作變形”,教訓是深刻的。既然心繫城市發展,就要把目光放得更加長遠,相比給予新人的優惠政策,一座城市的吸引力更體現在如何對待“舊人”上,其中就包括地方政府用怎樣的方式使用手中的決策權。

新聞觀察:城市“搶人”更要“留人”

優秀人才會為城市帶來更多的就業紅利、結構紅利,為城市帶來高質量發展所必須的人力才智,優秀人才所特有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潛力能夠為社會全面進步提供重要的支撐。但是倘若城市基礎建設、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生態環境等各方面的硬件條件難以與之匹配,那麼人才戰略也只能隨著人才的二次外流而流產。城市要“搶人”,更要“留人”,要推動城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全面協調發展;要提升城市經濟“硬實力”的同時,不忘發展城市文化“軟實力”;要通過增強城市歸屬感、親近感、優越感,保障人才能夠安居樂業;要通過種好“梧桐樹”,主動“引鳳築巢”。

由此觀之,短期的政策紅利確實能夠吸引人才,但是如何讓人才來而忘返,才是擺在“搶人方”面前最重要的課題。如何為優秀的人才提供更加優質的生活品質、更加和諧的社會秩序、更加公平的發展環境,是值得每一位城市決策者深入思考的。讓人才能夠“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充分發揮其各方面的能力,使人才優勢切實轉換為城市發展動力,才是我們“絞盡腦汁”引進人才的初心和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