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些高校教师经常要凌晨两三点才能睡觉?

D医农

本人在高校从事人事人才工作,对高校教师的生活方式还是挺了解的。题主说的这种情况是有的,但并不是普遍现象。很多人都会有工作到凌晨2、3点才睡觉的经历,包括我这样一个做机关工作的,每年都会有好几天要连续熬夜。高校教师也差不多,会有熬夜的时候,但绝对谈不上经常。

最近学校在做人才评价改革,也就是研究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文件。经过前期的摸底,我们很清楚的发现,高校教师队伍其实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是新人,入职5年内,只有讲师职称,或者还在短聘期。这部分青年教师是比较辛苦的,一般处于学术团队的底层,科研任务重,教学也还处于适应期,日常需要备课,也需要憋论文、申基金,这类青年教师最有可能熬夜。有好几个老师就曾给我说过,为了申请国基,他们年三十、初一、初二连续工作72小时,困了就趴一会。

第二是竞争型人才。一般45岁以内,已经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他们的工作目标就是长江、杰青,甚至院士。他们要申报重点基金、拿973、要发高水平论文、要报省奖报国家奖。他们上要寻找更高层次人才的支持,下要带着团队成员拼命出业绩。这些人虽然不会在实验室熬通宵,但会因为准备报奖材料、项目汇报材料,会因为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而连轴转,他们因为年龄原因可能不会熬夜,但仍然会是5加2,白加黑。

第三是骨干教师。这部分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有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没有太大的向上动力,只要做好本职工作,也能衣食无忧了。这部分教师的生活是比较有规律的,大部分时间会早起到学校,上完课去实验室检查一下学生工作情况,处理一些工作,然后按时吃饭。如果没有课,也许就不去学校了。他们会找一两项爱好,工作已经不是生活的全部了。他们偶尔也会熬夜加班,毕竟手里也有项目、奖,或者也参与了项目、奖。不过,这样的时间并不多。

第四是半退教师。这样的人很少,但绝对有。我此前在多个问答里都提到过。这次摸底,我们更是掌握了数据。有一部分教师,课时量平均偏下,然后没有任何业绩,没有论文,没有项目,指导学生也没有突出成绩。这类教师有不少并不是不干活,而是喜欢做私活,比如说兼职、开公司,有项目也不入学校的账。下一步,学校肯定会拿这部分教师开刀了,至少也会降级聘用。

根据学校的情况大概测算了一下,第一种占到15%左右,第二种5%左右,第三种就是大多数了。第四种大概有十来个人。这是一所211高校的情况,985前两种比例可能会高一些。但总得来说,大学是由大量普普通通的师资组成的,不可能每个人都拔尖,也不可能每个人都在拼命,这只是一份正常的职业,钱重要,家庭和身体也同样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