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好吃饭”也会得胆结石?

为什么“好好吃饭”也会得胆结石?

我国胆结石的发病率较高,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胆结石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女性多于男性,这可能与雌激素的分泌有关。虽然胆结石多发于成年人,并且40岁以上者多发,但是,近年来胆结石的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医学界关于胆结石的发病机制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成核学说。胆汁中溶解状态的胆固醇形成结晶的过程称为成核。一项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在老鼠的胆囊里放一根头发丝,一段时间后就会围绕这根头发形成结石。人类胆囊结石的形成原理与之相似,是因胆道发生感染并分泌粘液,胆汁就会围绕粘液进行分泌,慢慢结合成结石。

为什么“好好吃饭”也会得胆结石?

影响胆结石的发病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地域,城市人口的发病率高于农村人口,这主要与城市中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2、饮食,长期大量吃油腻的食物及烟酒过度,都会增加胆结石的发病率。饮食不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就像前面提到的患者)胆汁不能按时排出,会在胆囊中聚集,胆囊的浓缩功能会使胆汁浓缩,最终会形成胆结石;

3、性别。女性多于男性,可能与雌激素的分泌有关。雌激素会影响胆囊的排空,使胆汁淤积,易形成结石。妊娠期患胆结石的几率更高,这是因为怀孕的时候子宫升高,会挤压胆囊,使胆囊活动受限,排空困难,最终使得胆汁屯积成石;

为什么“好好吃饭”也会得胆结石?

4、肥胖,肥胖者体内胆固醇的浓度较高,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也相应升高,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多并达到一定的浓度后,胆固醇就会析出,胆汁淤积,粘度增高,慢慢会形成结石;

5、运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大多为多吃少动,这样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胆汁的正常排泄,胆固醇容易沉积形成结石;

6、年龄,随着年龄增大,胆结石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新陈代谢相对减慢,胆囊的收缩力日渐减弱,因而胆汁中的胆固醇易于淤积成石。

那么如何预防胆结石呢?1、饮食规律,按时用餐,尤其要吃早餐。2、减少脂肪的摄入量,日常生活中不吃或者少吃脂肪含量的食物,比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之类的食物;3、加强身体锻炼,多运动,减少体内脂肪堆积。尤其是肥胖者更需要加强活动,控制体重;4、不要随意服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发生脂类代谢紊乱,从而影响胆固醇代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