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球》:相信奇迹的勇士,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最后一球》:相信奇迹的勇士,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这个夏天,无论懂不懂越位,看不看比赛,喝不喝啤酒,你都避免不了被反复刷屏的局面。四年一度的全球最重要体育赛事——没有之一——世界杯,让男女老少秒变球迷,为之疯狂。不用特指,所有人都知道我说的是哪个项目。

有“战斗民族”之称的俄罗斯,是本届世界杯的东道主。当俄国国脚们以摧枯拉朽之势豪取两连胜,昂首挺进淘汰赛之际,一部本国足球题材电影也连续两周成为票房冠军。这就是由“俄罗斯小李子”丹尼拉·科兹洛夫斯基导演并主演的《最后一球》。6月29日,既小组赛尘埃落定之时,这部影片就将在中国上映,称得上俄罗斯世界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最后一球》:相信奇迹的勇士,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相比俄片原名《Тренер》(教练),中文片名《最后一球》,既更有表现力和悬念,也更充分地诠释了影片的主题。曾经的国家队队长尤里(科兹洛夫斯基饰),因为一次球场上的致命失误,从民族英雄变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球员生涯惨淡收场,并看不到翻身的迹象。这个“最后一球”,给了他最致命的伤害,让他留下了最深的伤痛,最重的阴影,最痛的梦魇。

从天堂坠入谷底,在最失意的时候,来自小城市的流星队却力邀他出任主教练。这个曾经的天之骄子,起初并不情愿这份工作。他要带领一帮很不职业的职业球员,克服种种困难,战胜种种偏见,抗拒种种变数,去冲击他们原本不敢想像的荣誉。当真正的“最后一球”到来之时,尤里还能选择逃避吗?

《最后一球》:相信奇迹的勇士,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怯懦的人畏惧机遇,平庸的人怀疑机遇,自负的人挥霍机遇,而真正的强者,却总是能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他们不再是被动地等待机遇,而是积极地创造机遇。就像尤里和他的队员一样,相信奇迹的人,才能最终拥抱奇迹。

在世界大赛中出丑甚至丧失理智,对一个功勋球员是致命的打击。当全俄罗斯都在看尤里笑话时,流星队的女主席却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主席有着自己的考虑,尤里也有着自己的考量,队内的球员更是打着自己的算盘,有人在混日子,有人盼着转会,更有人忙于赌球,甚至还想架空教练。

真的勇士,不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是跌倒后还能爬起来。真的英雄,不是永远不会犯错,而是不会覆辙重蹈。置身陌生的环境,面对种种掣肘与约束,尤里用自己的专业、敬业与强大气场,影响和改变着每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之中,他自己也实现了凤凰涅槃式的蜕变。

两个小时的电影,如同一场高水平淘汰赛那般酣畅淋漓。俄罗斯民族情怀与好莱坞大片节奏巧妙融合,悬疑与张力贯彻始终,带给观众长久的感动与回味。特别是几场关键比赛场次,真正做到了让人血脉偾张。手持拍摄营造出的紧张与窒息感,平行剪辑产生的时空交错,动感背景音乐的巧妙烘托,让现场观众难以平复自己的情绪,为流星队球员的表现而心潮起伏。

《最后一球》:相信奇迹的勇士,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无情未必真豪杰。父子情是《最后一球》着力刻画的内容。无论中西,儿子对父亲表达关爱的方式,通常总显得不够直接。而父亲也为了维护自己的象形,往往不会表现得特别温柔。但那些暖心的支持方式,那样默默的付出,怎能不让我们感动和纠结?高潮戏份中,获胜球员掀起球衣,亮出下面的纪念T恤之时,无疑相当于引爆了催泪弹直戳每个人的内心。

显然,这是特别适合父子一道观看的电影。而意外收获的爱情,也让男主角不再独行,也让他的挣扎和拼命,有了更多的理由与动力。

身材修长的科兹洛夫斯基,有着运动员一般的体格,过往主演的《火海凌云》《硬核亨利》等高分电影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作为俄罗斯男人,他却向往成为一名足球教练。《最后一球》圆了他的梦想,更成为了他的导演处女作。在影片中,科兹洛夫斯基将尤里霸道总裁与温情暖男集于一身的复杂性格展现得相当到位,为作品增添了特别的魅力。而其他主要演员的表现,同样相当精彩。

《最后一球》的拍摄得到了俄罗斯联邦体育部及足球联盟的热情支持,也有Cinema基金会的大力资助。影片中出现的六个足球场,全部都是实拍,由此也保证了拍摄效果的真实震撼。

出演流星队主力队员角色的十人,并非职业运动员,而是从全国三千名演员中挑选出来的。他们接受了为期四个月的“斯巴达式训练”。这样的好处,是既让他们有着接近职业运动员的坚强体魄和足球技巧,同时又保持着专业演员的丰富表情与肢体语言,将最恰到好处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最后一球》:相信奇迹的勇士,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将《最后一球》引进大陆的,是业内有“中国狮门”之称的恒业影业。去年,他们操盘的《天才枪手》拿下近三亿。而借助俄罗斯世界杯的热潮,这部品质过硬、张力十足的世界杯献礼大片,显然会刷新俄罗斯电影在中国的所有票房纪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