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為京東導流,每日優鮮加碼分銷模式,社交電商何去何從?

微信搜索為京東導流,每日優鮮加碼分銷模式,社交電商何去何從?

以分銷為首,社交電商近來颳起一波“懷舊風”。

文 | 楊亞飛

核心導讀:

1.網易、每日優鮮等平臺型電商加碼分銷有何異同?

2.如何理解拼多多對自己“電商版Facebook”定位?

- 1 -

這一模式主要通過發展人員形成上下線關係,下線需交納特定費用或以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交納費用獲取加入或發展下線的資格,上線可根據下線人數、銷售業績等做依據計算應得報酬比例。這與非法傳銷行為類似,具有龐氏騙局特徵,有些人藉此賺得盆滿缽滿,也有人揹負一身債務甚至家破人亡。

事實上,每日優鮮已經嚐到了甜頭。根據此前媒體報道,每日優鮮聯合創始人、總裁曾斌在公開演講中透露,每日一淘上線約1個月銷售額已破千萬。

每日優鮮和網易推手僅是分銷大軍中的個例,市場內顯然還有更多玩家。但關於社交電商,階段性的最大話題和模式恐怕是以拼多多為首的“拼團模式”。

- 2 -

拼團模式不是社交電商?

拼多多最近負面纏身。商家維權視頻不斷被網友發到網上,創始人黃崢頭疼萬分。端午最後一天,黃崢臨時舉辦媒體溝通會,對近期諸多遭受質疑之處一一做出回應。

其中一個回答耐人尋味。對於外界給拼多多“社交電商”的標籤,他表示,社交電商是一個偽概念,“電商就是電商,社交就是社交”。黃崢還打了一個比喻,他將淘寶、京東比作搜索引擎式的電商,屬於電商版的Google,而拼多多要做的是“電商版Facebook”。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認為淘寶、京東等電商是以搜索為導向,而拼多多以社交模式為導向。換句話說,黃崢的潛臺詞是,淘寶、京東與拼多多並無直接競爭關係。

我們似乎可以由此得出這麼一個結論:以社交模式為導向的拼多多,並不認為自己是社交電商。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成立兩年多,拼多多靠拼團模式迅速搶佔市場份額,目前用戶已達3億人,2017年度GMV更是超千億元。對於拼多多來說,騰訊既是投資人,也是超10億月活用戶生態提供者。從社交到電商,從“人-人”到“人-商品”或“人-人-商品”,中間有無數路徑,拼團模式顯然是其中比較成熟的一個。但拼團模式廣為人詬病的兩點在於假貨氾濫和拼團破壞正常群聊、朋友圈等社交環境,電商不再是電商,社交不再只是社交。

筆者以為,比起社交電商,拼多多以社交模式為導向的說辭更像是一個偽概念。

- 3 -

從社交電商角度看智慧零售

智慧零售是以去中心化的形式存在的。《零售老闆內參》認為,去中心化生態的本質,是鼓勵生態內的玩家在規則內自由競爭,但自由並不意味著沒有最優解。恰恰相反,特定鏈接路徑有特定最優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