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四月的花海芬香醉游人,走进阳城发现精彩,传递感动,倾听最有温度的故事。阳城自古人文厚重,在这古老神奇的19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都有浓厚文化积淀着,除众多可见的物质遗产,还有更多的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月30日,华北一绝五行转妆非物质文化艺术节在阳城县东冶镇西冶村盛装举行。在活动现场上记者看到,礼炮齐鸣,锣鼓喧天,昂扬向上歌曲响彻云霄,来自四面八方上万名市民及游客欢聚在一起,共享华北一绝一五行转妆之盛典。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据了解,西冶村民间文化——五行转妆: 西冶村上古至今是一个相对安宁的地方,主要是她的闭塞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这样就为他特有的文化奠定了基础,吉氏先祖为躲避战乱灾难来到西冶,是在北宋年间,吉天佑是金大定年间进士,官至将军,后隐退,为西冶安居一方做了贡献,西冶人厚道而勤劳、多才而不露、重农而耕读的特点逐渐形成,在农耕社会,安宁而自足的生活就是一种满足,后其他姓氏的人在西冶安居,文化生活方式、信仰的交融,使西冶成为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地方,体现在众多不同风格的庙宇中,祈求幸福安康是所有西治人的向往,为了祈福及其他活动,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社火活动,《五行转妆》 是社火活动中极为隆重的形式,起源於明中期,是西冶抬妆的又名,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用于大型庙会、庆典和祭祀等活动,由先人张祖民首创。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张祖民为西冶张姓先祖,是阳城有名的泥塑艺人,泥塑艺术造诣颇深。西冶村自古就有三月十五传统庙会,每年的传统庙会都要在下河川桑花岩黑虎庙举行大型祭祀活动,当时的西冶村分为东社和西社,每逢大型的庆典或祭祀活动东西两社争先恐后出节目,白天有扛桩、旱船、高跷、花灯表 演,晚上有戏班、铁花等助兴张祖民为了丰富表演项目, 凭自己构思,绘制图纸,建议东社搞创新,用木料做成木头底架,把造型各异的铁架安装在底架上,再把泥塑安装在铁架上,通过装裱、绘画、剪纸等做成艺术品。泥塑有龙、凤、麒麟、牛、马、鹿、羊以及鸟类等,取山、水、树木、花草等为景6 绘画剪纸有宫殿、庙宇等0 为保持平衡在底架配有沙袋司当时只能利用人力抬参加表演,故取名抬妆,在当年的三月十五庙会祭祀活动中成功亮相并成为亮点。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有了当年的经验,次年进行大胆改进,合全村之力由原来一个增加为两个,逐步更新完美。在平台上增加了旋转装置,平台上的造型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运动,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成为西冶三月十五庙会必有的表演项目受到群众喜爱,吸引更多民众前来观赏,西冶村民更是把这个项目当成一种文化传承下来,至清代形成相当规模,由原来的以泥塑为主逐渐演变为真人和泥塑相结合,由固定演变为动态,由小到大,形成大、中、小三个型号,大型妆可供十至十二个十岁左右儿童上妆表演,需二十多至三十名青壮劳力抬妆,高度得到八米左右; 中型妆由六至八个十岁左右儿童上妆表演,需二十名左右青壮劳力抬妆,高度六米左右;小型妆由三至四个六至八岁儿童上妆表演,需八至十二名青壮劳力抬妆,高度四米左右; 抬妆用人多少可根据妆的高度、妆上表演人数和平衡配重来决定,用料取材於铁、木、水、火、土,在清中期命名为“五行转妆”。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新中国成立后,五行转妆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张公第十三代孙及传人张吉明更是心灵手巧,利用祖传的泥塑技术和风力、水力和杠杆原理,将转妆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妆上的作品有“二龙戏珠”、“犀牛望月”、“小鬼推磨”、九龙飞天”、“大闹天空”等,张吉明五十八时因病致双目失明,凭他熟练的泥塑技术还为每年的转妆制作泥人和水怪等,终年七十三岁。现存他的泥塑作品有:“送子观音”,随其学艺的有张凤岗、张有孝、吉瑞兴等,他们师兄弟成为西冶妆文化的中流砥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冶《五行转装》成为晋东南及华北地区独为数不多的转妆文化,每逢三月十五传统庙会的祭祀活动,阳城南半县以及河南济源、沁阳、博爱、温县、孟县等地都派乐队参加表演和观赏。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张凤岗更是将五行转装发挥到极致,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古装剧《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榜》、《杨家将》,现代剧《白毛女》、《红灯记》等,在妆上增加了石磨、水车等带动妆上人物、动物、鸟类进行有规律表演,有西冶村老秀才丁旺才作诗为证:踩祥云绕转妆千姿万象,孙悟空翻筋斗栩栩如生。火焰山闹荒汗红光千丈, 牛魔王遇大圣九死一生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西冶《五行转妆》参加了东冶人民公社的庆祝活动,参与本次制作的有张良胜、原繁荣等,这也是西冶《五行转妆》的最后一次表演。 因各种原因,转妆再没有出现, 但转妆传人从未忘记自己的衷心,吉瑞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自己家常做一些艺术品,他现存的作品有: 龙、凤、麒麟、马等。张良胜的作品以人物见长,有西游记人物及各种佛像。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现在西冶的转妆文化面临失传、老辈艺人相继去世,只剩八十高龄的原繁荣和年近七旬的张良胜,百姓提起《五行转妆》无不痛心疾首。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村党支部书记告诉我们说:西冶村借乡村振兴,文化振兴之春风,组织村民恢复五行转妆,拯救民间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发扬光大。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在东冶镇西冶村上映,现场震撼!

西冶一年一季的庙会,再次重现五行转桩的震撼场面!参观人数已经达到2万余人,电信、移动、联通信号瘫痪3小时、入西冶两段的公路瘫痪6 个小时!史无前例……西路至泥河路段拥堵5公里、东路至独泉路段堵塞5公里,更多的游客和远方的朋友为了亲眼目睹“西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转桩”,带着一颗好奇积极的心情前来关注,西冶村民的热情和好客:中午在小学食堂为外地游客免费做美味丰盛的午餐,让更多的朋友重新认识西冶这座沉睡千年的古村落!又复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