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挫败蒙古铁骑西征的马木路克王朝

13 世纪50 年代, 蒙古帝国发动第三次西征, 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建立一个东起太平洋、西临大西洋的世界帝国的迷梦。旭烈兀征服西亚大部分地区之后, 南面已达波斯湾、阿拉伯海, 北面、东面分别为同宗同族并且处于交恶状态的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所以, 叙利亚和埃及成为旭烈兀家族对外扩张的唯一方向, 征服叙利亚和埃及成为历代伊儿汗的最大夙愿。自1260年艾因·扎卢特战役开始, 埃及马木路克王朝一次又一次地给予蒙古军以顽强而胜利的打击, 不仅彻底地打破了蒙古人不可战胜的神话, 遏制住蒙古人西侵的浪潮, 而且使旭烈兀家族根本无法实现建立世界帝国的迷梦。

马木路克王朝是伊斯兰世界日益危机的困境下埃及的穆斯林政权面临强大的十字军和蒙古军不断威逼的产物。12 世纪中叶之后, 伊斯兰世界进一步走向危机, 巴格达的哈里发政权有名无实,游牧的塞尔柱人从中亚南下, 在阿拔斯王朝西部各省区相继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哈里发政权已经成为塞尔柱苏丹政权的附庸。而8 世纪中叶就开始与阿拔斯王朝公开分庭抗礼的后倭马亚王朝(756- 1492 年) 在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的沉重打击下迅速萎缩。三足鼎立的伊斯兰世界唯有埃及的艾尤卜王朝(1171- 1250年) 凭借强悍的突厥军事贵族所建立的军事寡头政权顽强地抗击着川流不息的十字军东征, 伊斯兰世界的中心实际上转移到埃及, 开罗不仅是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而且也是整个穆斯林世界的中心。

成功挫败蒙古铁骑西征的马木路克王朝

伊儿汗国频繁地攻击叙利亚的主要原因是伊儿汗国的蒙古人一直担心埃及的马木路克人和金帐汗国的蒙古人联合进攻入主西亚的旭烈兀家族, 为消除潜在的危险, 诸伊儿汗试图残破叙利亚边境地区借以削弱马木路克人的攻击; 另一方面, 穆斯林世界的统治者们尤其是埃及的马木路克王朝都希望复兴阿拔斯哈里发政权, 同样也对异教的伊儿汗国统治者构成莫大的威胁。

萨拉丁死后(1193 年) , 盛极一时的艾尤卜王朝迅速解体, 伊斯兰世界不仅无力进取, 而且诸如贝鲁特、撒法德、太巴列等被收复的城市相继重新落入西亚的欧洲人之手。1249 年法王圣路易九世发动第七次十字军东征, 埃及再一次面临严重的直接威胁, 埃及的危机促成伯海里系的马木路克人(the Bah r iyyamam lūk s, 1250- 1390 年) 作为一个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因素登上穆斯林世界的中心舞台。马木路克王朝( 1250- 1517 年) 在拜伯尔斯即位前的十年(1250-1260 年) , 其军事首领弱肉强食、相互倾轧, 但它并未对马木路克素丹政权产生太大的影响。相反, 马木路克王朝在面临新的更为强劲的外敌——蒙古人入侵的威胁之下, 变得更加巩固。1258 年旭烈兀终结了巴格达的阿拔斯政权并继续向西进军, 前锋直至加沙,埃及的马木路克王朝又一次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突厥奴出身的马木路克将领拜伯尔斯在耶路撒冷以北的艾因·扎卢特战役(1260 年) 中成功地阻挡住蒙古人西进的凌厉攻势, 消除了蒙古人对埃及的威胁。

成功挫败蒙古铁骑西征的马木路克王朝

1260年,怯的不花在巴勒斯坦与法兰西人发生了激烈的利益冲突, 叙利亚南部的法兰西人和蒙古人的联盟关系遂告破裂, 而且镇守叙利亚的蒙古军不足万人, 这些事实极大地鼓舞了埃及马木路克人和穆斯林驱逐蒙古人的勇气。1260 年9 月, 拜伯尔斯统帅的马木路克军与怯的不花的蒙古镇守军在艾因·扎卢特(今约旦河左岸贝桑附近) 决战, 蒙古军因寡不敌众, 统帅怯的不花阵亡, 全军溃败, 蒙古人所占领的叙利亚诸城全部丧失, 分离达250 年之久的叙利亚与埃及重新合并。艾因·扎卢特战役消除了蒙古人对埃及的威胁, 阻止了蒙古人的西征。1260 年11 月, 旭烈兀乘拜伯尔斯刺杀马木路克素丹古突兹(Q u tuz) 以及篡夺素丹之位而引发埃及内乱的时机, 派遣约六千人的蒙古军再一次出征叙利亚, 蒙古军又攻克阿勒颇和哈马两城。1260 年12 月的第一次霍姆斯之战, 蒙古军败退, 伤亡甚众。1262 年旭烈兀受到来自北面金帐汗国别儿哥汗的公开挑战, 不得不把注意力转移到高加索地区,无暇顾及叙利亚和埃及。

成功挫败蒙古铁骑西征的马木路克王朝

通过1266 年库拉河战役和1273 年赫拉特会战,阿八哈汗成功地解除了伊儿汗国所面临的来自北面金帐汗国和东北侧察合台汗国的严重的军事威胁。但与此同时, 马木路克王朝拜伯尔斯对伊儿汗国的亲密盟邦和属国小亚美尼亚王国以及鲁木地区不断地发起军事打击。1277 年4 月, 鲁木地区的一些突厥异密们怂恿和帮助拜伯尔斯进兵鲁木。在阿布鲁斯坦(A bu lu stayn, 即今土耳其阿尔比斯坦) , 马木路克军与鲁木地区越一万四千人的蒙古驻军展开激战, 蒙古军统帅秃忽和秃答温阵亡, 蒙古军大多被击毙。拜伯尔斯逝世之后, 其旧部继续操纵马木路克王朝实权, 两年内先后废黜白赖凯(1277- 1279 年) 和赛拉米什(1279 年) 的素丹之位, 埃及政局动荡不安。1279 年盖拉温篡夺王位, 大马士革长官宋豁儿(Sunqu r al- A shqar) 叛乱并通好伊儿汗国。为报阿布鲁斯坦战败之辱, 阿八哈乘马木路克王朝内讧之际出兵叙利亚。1280 年9 月, 一支蒙古侦察分队袭扰阿勒颇城。翌年, 阿八哈汗委任宗王忙哥·帖木儿统率5 万蒙古军, 并在3 万小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以及波赫蒙德七世的法兰西人协助下浩浩荡荡进军叙利亚。1281 年9 月, 盖拉温亲率8 万军队在霍姆斯与蒙古军展开会战, 史称第二次霍姆斯之战。第二次霍姆斯之战既给予伊儿汗国的蒙古军以决定性的打击,解除了蒙古人对埃及的再一次威胁, 同时为马木路克王朝1291 年彻底肃清叙利亚的十字军残余势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成功挫败蒙古铁骑西征的马木路克王朝

1301 年伊儿汗国遣使埃及, 提出不平等的议和条件, 遭到马木路克王朝的拒绝, 合赞汗决定第三次出征叙利亚。1303 年3 月蒙古军先锋统帅忽都鲁沙进攻阿勒颇、哈马诸城, 合赞汗随后督师。4 月忽都鲁沙抵达大马士革, 在马儿只·苏法尔草原(M ar j al-Suffar) , 蒙古人、亚美尼亚人以及格鲁吉亚人组成的5 万联军与马木路克王朝素丹纳绥尔率领的埃及军队展开鏖战。初战蒙古军告捷, 但终因蒙古军缺水乏食, 全军溃败。埃及军奋勇追击, 俘虏蒙古士兵1 万余人, 缴获战马2 万匹, 伊儿汗国进攻叙利亚又一次受到重创。苏法尔草原之役后, 伊儿汗国再也无力继续进行大规模地对外扩张战争。

完者都汗继续追随伊儿汗国历来反埃及马木路克王朝的对外政策。1312 年完者都曾派遣一支小规模的蒙古军尝试攻掠叙利亚, 结果无功而返。1312 年之后, 蒙古军再也没有越过幼发拉底河, 伊儿汗国征服叙利亚和埃及的迷梦终成泡影。继完者都汗之后的不赛因虽然统治伊儿汗国17 年(1317- 1335 年) , 但如格鲁塞所说:“他终身是那些以他名义实施统治而且互相争权夺利的蒙古封建主们的傀儡。”[6 ]另一方面, 埃及的纳绥尔在其统治后期(1309- 1340 年) , 贪图安逸, 生活奢靡, 挥霍无度, 国力日渐衰微。1322 年伊儿汗国和马木路克王朝终于签订和平条约, 结束了两国间长期的仇恨、敌视、骚扰和攻伐, 双方实现了睦邻友好的关系。不赛因死后不久, 伊儿汗国迅速解体,1355 年伊儿汗国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