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析事例挖掘深意——议论文分析事例法

议论文中常常会使用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要想使议论文论证严谨有力,就必须对所举事例进行分析。一些考场议论文,尽管论点正确、鲜明,选取的事例也典型、可靠,但是由于在举例之后没有进一步挖掘事例包含的事理,缺乏必要的分析,导致论点和事实论据联系松散,给人以堆砌事例之感。所以,举例之后的分析就显得非常必要。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析事例的方法。

【技法点拨】

一、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在列举事例和道理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如: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这段话用王阳明“格”竹子失败的事例,论述了“中国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的观点,是比较典型的因果分析议例方法。

二、正反对比法

正反对比法是使所举事例形成正反对照,然后加以分析,论证观点。如:

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以上的分析,紧承事例,角度一正一反,对照鲜明,有力地论证了“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这一中心论点。

三、反向假设法

反向假设法,就是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假设分析,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

上面文字举做工苦和听演讲苦两个反面论据,接着用“倘若……难道不……”假设分析,从而论证“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即应乐业)这一论点。反向假设法,常用“如果……那么……”或“假如/倘若……怎能……”等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来连接。

四、类比分析法

类比分析法,就是把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深入浅出、触类旁通地证明论点的方法。

这段话用读书的好处与运动的好处作类比,由不同的运动可以去除身体相应的疾病,进而证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的道理。把事例引申类比,从而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五、揭示实质法

揭示实质法,就是在列举出属性相同或相关的几个事例之后,对其进行归纳升华,点明论据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深化论点。如:

这段文字中,作者在列举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五个事例之后,归纳提炼出了“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