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肺應“省苦增辛”

夏季養肺應“省苦增辛”​夏季,是指我國農曆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即農曆四至六月。這三個月氣候炎熱,陽氣旺盛。立夏(今年為5月5日)以後,天氣一熱,隨著水液代謝的增加,人們馬上想到的是皮膚保溼,其實,肺部的保養更加重要,一是因為皮膚的溼潤與內裡的關係更密切,二是肺陰虧虛引出的問題也會影響到皮膚。與此同時,人們的飲食調養除了潤肺消暑外,還要注意不要損傷脾肺之氣。

孫思邀是我國唐代傑出的醫藥學家、養生學家,被後世尊稱為“藥王”。他把飲食與季節的變化聯繫起來,根據季節的不同和身體的營養需要來確定進食的重點。 他在《千金要方》中提出了“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之說,以利養生。中醫的五行學說認為夏時心火當令,心火過旺則克肺金,在《金匾要略》有“夏不食心”之說,從張仲景解釋“春不食肝”的論述中來看(“春不食肝者,為肝氣旺,脾氣敗,若食肝,則又補肝,脾氣敗尤甚,不可救。……餘髒准此)可知,人體心臟屬火,當旺於夏季,而肺氣相對虛弱,若再食心,必致心火更旺而乘灼肺金,故囑“夏不食心”。而心在五味中又對應著苦,也就是味苦之物能助心氣而制肺氣。

省苦增辛,即少食苦味,多進辛味。什麼是苦?什麼又是辛呢?《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匯》雲:“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中醫將食物的味道歸納為:酸、苦、甘、辛,鹹五種,統稱“五味”,五味為人之所求,乃人之所養,各有功用。甘味食物有益神、和中,緩急、健脾和胃等功用;苦味食物,有清熱瀉火、定喘瀉下等功用;辛味食物,有發散、行氣、活血、通竅、化溼等功用;酸味食物,有收斂、固澀等功用;鹹味食物,有軟堅、散結等功用。五味又各有所補和所傷,因此,四季擇食,五味適宜,對營養身體、保健身體有重要意義。

因為夏季屬火,五臟中對應的是心,也就是說夏季心氣偏盛,心火能夠克肺金,辛味歸肺經,所以在夏季,儘管天氣熱,人們可以適當的多吃些辛味的東西,如芹菜、蘿蔔、蔥白、芥菜等,少吃苦味的東西,這樣可避免心氣偏亢,有助於補益肺氣,尤其對肺氣虛的人來說更應該如此。

不過,我們也需要結合現在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如今,湘菜、川菜等辣味食物走俏全國,人們食辣的水平節節攀升,過於強調“增辛”就可能過猶不及。從理論上說,辣椒的辣屬於中醫所指辛味中口感偏重的一種,不應過食,而蔥、蒜或其他辛辣菜品相對溫和,可適當多吃,如此,才能真正達到養肺氣之效。

夏季養肺應“省苦增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