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成都看什么?

到成都看什么?

文/申弓 图/网络

走马成都

申弓

新津水城梨花笔会中午结束,下午,会议主办者将我们送到成都,并在致远宾馆订好了房,大多代表都要在这里住上一宿,第二天才飞鸟归林。我的机票是后天的,在成都便有了一整天的时间。对于旅游来说,一天就只是一个白天,可成都之大,那是大大地超出了我的想像,如何能用最少的时间,游览更多的地方?

我谢绝了四川的朋友陪伴,也谢绝了广西的朋友相陪,先是打的来到了杜甫草堂。不想在临上车之际,遇上了河南的文友杜毅文,说哪也没有去过,说杜甫还是他的本家,正想着要去。只是他的车票是下午2点,正在犹豫中。我说还行,据我的经验,上车之前你还可以跑两个点,不过,那只能是跑马看花了。

出租车将我们拉到了北门,好在草堂不很大,我们从北门穿到南门,南门才是草堂的正门。门前一块照壁,路没有北门的大,也没有车辆,估计是禁行道,但当年杜甫先生就是从这里进出草堂的。我们重新从南门逐景而上,经大廨、诗史堂、梅园、过柴门,一直来到工部祠和少陵碑亭,正是梨花开放的时节,水沟塘池旁都植有梨树,真个是繁花似锦。这地方我22年前来过,不过,当时的景点好象没有这么多,比方史诗堂,那时是没有的。那是一座小院式的去处,里面根据杜诗中最有名的句子,配以塑雕,既生动又富于诗意。比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塑了个瘦老头,飘败的茅屋面前,双手斜举,面对苍天--“安得广厦千万间!”还有车鳞鳞马啸啸的战争场面,朱门酒肉以及路有冻骨的惨状,让人读出了沧凉和沉重。

到成都看什么?

从杜甫草堂出来,便又急急打的往金沙遗址赶。

金沙遗址在成都西北郊外,是继三星堆遗址以后四川成都的又一处重大考古发现。据报载,2001年2月8 日下午,在金沙村,一房产公司在开发小区内进行道路施工,开挖下水道时,突然在挖出的泥土中发现大量白色的骨状物,还有一些石人、圆形石器和铜器等,一些具有良知和文物知识的群众报了警,考研队才知道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后来在发挖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铜器石器象牙面具等,使一个悠远古国的历史面纱再次掀起,平凡的金沙村瞬间变得神奇而耀眼。

我们来参观的,是个挖掘的遗址,其实就是一个坑,上面加盖了漂亮的顶棚,坑内标明了,第几号出土现场,这好象没有多大的意思,象半坡遗址及秦兵马俑。正在为这80元的门票感到不值。小杜发现,在遗址的右边,一座斜面的建筑,便好奇地走了过去,原来是金沙遗址博物馆,那才是丰富多彩的。遗址里所出土的珍贵文物全都收藏在这里。博物馆共设五个展厅,大量的金器、青铜器、美玉、石雕及漆木器就存放在这里。

在看到第四展厅时,已是中午12点了,小杜不能再等了,便就此作别,他一个人去赶火车,我一个人继续旅游。

到成都看什么?

下一个点是武侯祠。

从出租车下来,看到一座巨大的石头,上书“三国圣地”,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手迹。抬头是正大门,上面悬匾却是“汉昭烈庙”,明明是来参观武侯祠的,门票也是买的武侯祠,可怎么进了另一个庙宇了?这里说起来还有一段不平的经历呢。据说原来的武侯祠建在刘备的昭烈庙旁边,与昭烈庙各成一庙,当时去武侯祠祭拜奉祀的老百姓很多,香火十分旺盛,而刘备庙则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明代蜀王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朱椿见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以武侯祠近逼刘备陵庙不合礼制为由,下令废除武侯祠,将诸葛亮附祀于昭烈庙刘备殿的东庑。明末,昭烈庙毁于兵火,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四川地方官朱可发等人重建了武侯祠,形成了一庙两殿(刘前诸后)君臣合庙的特殊体制。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四川布正使周琬又以不合礼数将武侯祠改为汉昭烈庙,门额虽改,但老百姓不买帐,仍然只承认武侯祠,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臣尊卑的礼仪和这座庙的本来名称了。

本人自然也是个崇诸者。过刘备殿,也只是走过场式地看了下,倒是二门的“良朋千古”的二十八位文士谋臣及武将值得一看。其中文臣廊内,并列着14尊蜀国官吏,都是有才有识、为官清廉的人才,贤臣董允直言敢谏,连后主刘禅也畏惧三分;邓芝也是文臣武相,作为蜀东战线防卫军团总司令,生活非常俭朴,终身不置私产,临死时家无余财,可谓清正廉洁典范;蒋琬、费玮,是诸葛亮临终遗命指定的两位治国继承人,两人才干虽不及诸葛亮,但都能忠实地执行诸葛亮的政策,执政期间均能保住蜀国的安定和繁荣。《出师表》中称他们为“贞亮死节之臣”。居于文臣之首的是有“凤雏”之称的庞统,他虽然生得短小粗俗,个性又放荡不羁,但才思敏捷,博学多智,才华直追诸葛亮。他开始并不为刘备所常识,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竭力推荐才受重用,却不幸在入蜀攻打雒城的战役中,被乱箭射死在落凤坡,年仅36岁。

与蜀国的文臣相比,似乎武将更为出色。赵云位居武将之首,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在当阳长坂坡时,他只身在乱军中保护了甘夫人和幼主刘禅;在汉中争夺战中,他凭胆识,杀退曹军,刘备称他“一身都是胆”。五虎将之一的马超,足智多谋,武艺高强,当他还是一支独立势力时,曾在渭水大曹操,弄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连曹操也说,“马儿不死,吾死无葬地也”。后来战败失利,归顺刘备,被封为五虎上将。姜维本是魏国一名小将,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就收降了他,也是诸葛亮的关门弟子,诸葛亮死后,他担当起蜀国的军事重任,曾九伐中原,力图完成诸葛亮光复汉室的遗志。还有老将黄忠,每次战斗中总是常先登阵,勇冠三军的人物,后来被封为关内侯,成为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并列的五虎名将。

这些文臣武将塑像如真人般大小,且了阵容整齐,可见诸葛亮治蜀时井然有序,一派兴旺的景象。

到成都看什么?

匆匆走过了文臣武将廊,便来到诸葛殿,诸葛亮殿又叫致远堂,是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而得名。门口的第一联对子“三顾频繁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大殿的门楣上高悬着“名垂千古”的金字巨匾,殿宇虽比刘备殿小却也典雅精致,宏敞开朗。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歌颂诸葛业绩和人品的楹联匾额,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殿正中的一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上联含“七擒孟获”的战例,下联“宽”“严”两字分明指“不治法正”和“挥泪斩谡”的故事。这副对联称颂了诸葛亮的文韬武略,从宽严、和战的辩证关系总结了诸葛亮的治蜀经验,给人以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借鉴。它的思想意义精深,艺术形式完美,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正殿是诸葛亮的坐像,高二米,头戴纶巾,手持羽扇,身披金袍,凝目沉思,神态安神地端坐在正中的龛台上,真是一代名相风范。诸葛亮一生做了很多有益于社会进步勤正爱民的好事,他不仅是历史上第一位推行民族政策的人,也是第一位提倡薄葬并以身作则的人,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更是非常敬慕,于是,人们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和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

从武侯祠出来,看看才是下午四点多,便又马不停蹄地跑了锦里的三国街,那是按照汉朝建筑风格而建的一条小巷,所谓小巷,即只有不到三米宽的街道,全用作人行,连自行车也没有进入,两边全是小商品及小食,多为四川特色小食。

到成都看什么?

在品过有名的蜀中豆腐花后,身上增添了活力,便又一气跑了步行街有天府广场。当今的时代,每一个城市都设有一个或几个广场及步行街。而这两个去处就最能体现这个城市的文特色。步行街是我每到一个城市所必须要去看看的地方,这些年来因为家务缠身,外出的机会不多,只见识过沈阳、上海、郑州、南昌、南宁等市的步行街,感觉到一个城市与一个城市的不同,而成都这个城市,给人的感觉是宽松、和谐、休闲,其步行街也显现了这种风格。我是从街切入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错杂的几尊青年男女塑像,一个个手持称动电话,边走边拨打,是一派的轻松自如。街道与其他城市大同小异,都是花岗岩铺成,各种商店商品琳琅满目,倒是步行街的另一头,还有个孙中山的塑像,那是尊黑色的坐像,背后是用中国红镌刻的天下为公的先生手迹。没有查看资料,我还真不知道孙中山先生与成都会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到成都看什么?

天府广场最大的特色是那十二座柱碑,分别将四川的文化、艺术、历史、特产、传统、景致等分别树立其上。再就是广场北面,紧靠着四川科技馆前,立有毛泽东白色塑像,听说是全国最高大的主席塑像之一,是标准的“毛主席挥手我前进”,让人读出激越,回味历史。

于夜幕降临时才拖着疲惫的步子回到了宾馆,自要了一瓶天府啤酒几样小菜,慢慢地咀嚼,慢慢地品味,越嚼越觉得四川的文化丰厚,越品越觉得天府的味道浓郁。

到成都看什么?

申弓,原名沈祖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小小说学会会长,中国小小说金牌作家得主。1981年起,曾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1000多篇(部),已出版小小说集《蜜月第三天》《粉红色的信笺》《邀舞者》《沈祖连微型小说108篇》《圣洁》《男人风景》《申弓小说九十九》《做一回上帝》《母亲的红裙子》《有奈无奈》《得意忘形》《前朝遗老》《广西当代作家丛书.沈祖连卷》《青山秀水》等14部。曾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文学最高奖铜鼓奖、中国小小说最高奖金麻雀奖。部分作品入选《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中国新文学大系》《21世纪微型小说排行榜》等国家大书。有作品被译为外文发表到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并入选日本、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大学教材。曾供职于广西钦州市文化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