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对“道”的解读,谁能有老子的亲传弟子权威

说到对“道”的解读,谁能有老子的亲传弟子权威


文子,姓辛,名妍,号计然,文子为字。师从老子,与孔子同时。著有《文子》一书,该书在唐以后又被称为《通玄真经》。上世纪70年代,河北省定县40号汉墓出图的竹简中就发现了《文子》一书。经过对比发现书简上的文字内容与流传到现在的内容相比,相同的有六篇之多,这一铁证更让后人肯定了此书的价值。

说到对“道”的解读,谁能有老子的亲传弟子权威

作为老子的弟子,文子对道的理解与解读尤其值得我们关注,所以先从《文子·道原篇》开始了解。

道的本原:

老子说:“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存在于天地产生之前,没有具体的形状可言,其本性深远而微不可测,听不到它的声音,所以只能勉强地把这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命名为‘道’。”

道这个东西,最高而没有顶点,最深而不能测量,容纳涵括天地,承受着无影和无形,就像泉水一样汩(ɡǔ)汩而流而不会衰竭。泉水流动起来虽然混浊,但它一旦平静下来就会慢慢地清澈了。

它在空间上是无限的,在时间上也同样是无限的,道之微妙,确实不可把握,它可以缩小又可以伸张,可以黑暗也可以光明,可以柔软也可以刚强,可以含阴也可以吐阳,而又能与日月星辰一样彰显光明。

山因为有了道而高,渊因为有了道而深,野兽因为它而奔跑,鸟儿因为它而飞翔,鱼儿因为它而游动,凤凰因为它而翱翔,星辰因为它而运行,以灭亡换取存在,以卑下换取尊贵,以退却换取前进。

说到对“道”的解读,谁能有老子的亲传弟子权威

古代的隧人、伏羲、神农,得到了道的纲纪和真谛,立足于道的核心,在精神上体会到了道的本质就用它来安抚了天下。

所以道能总括天地的动静,道像车轮那样转动而不停止,像水那样流淌而不停歇,与万物同始同终。风起云涌,雷鸣雨降,只要与道同游,就能取法天地动静的规律,与万物共始终,应变于自然的变化。

天下万物虽然都各有其特性和生长过程,但最终在本体上还是要复归到道上来,道既是起点,又是终点,

以无为的精神去对待事物就可以合乎生死之道了,只要在内心保持无为的准则听凭自然,任凭自然地发展,虽是无为,实则有为,死生是一种自然规律,如听凭规律,就使生者不得不生,死者不得不死。凡是符合无为的言论、行为,就是符合了道的原则,也就可以与德相通。只要能保持清静无欲的心态而不自大,就可使阴阳调合,刚柔得体适度,万物不同亦可各安其性。

怀德的好处

调和阴阳,让四时按规律运行,融合五行,润泽草木,浸渍金石,就可使禽兽长得高大,毫毛亮丽润泽,鸟卵自然的特点不被破坏,兽胎不会没出生便死掉,只要动植物各随其性,各自按着其自身的规律生长和生活,就不会出现相互残害的情况。父亲也就没有丧子之忧,兄长也就没有哭弟的哀痛,儿童不孤,妇女不寡居,虹霓不会现于天空,盗贼不会行于天下。

说到对“道”的解读,谁能有老子的亲传弟子权威

如何做到无为?

老子说:大丈夫心神安逸无所思,清静无为无所虑,以天为华盖,以地为车子,以四时为马匹。以阴阳为驾驭马车之人,就可以无路而行,无怠而游,无门而出。以天为华盖则无所不覆,以地为车子则无所不载,四时为马则无所不使,阴阳御之则无所不顺。因此行事快速而不失稳,明知遥远而不觉辛劳,且不动四肢,不损聪明就能明察天下事物的人,才是抓住了道的关键所在,才是观察到了道的末端细微之处。

所以天下之事不可违背其规律而单凭主观想象去做,而应该按自然的趋势顺逆去应对天下之事,万物的变化是不可以探究的,只有抓住了其中的道才是最关键的。所以说只要体会到了道的本质,按规律去做事,表面上似乎不存在了个人主观意志,但在客观上什么目的都能达到,不施加自己的主观意志,也会因势利导而达到天下大治。

所谓的无为,就是不以个人主观意念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所谓的无治,就是说不改变自然而因自然而治;所谓的无不治,就是因循着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因势利导而治之。(所谓无为者先物为也;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从五个方面理解道

老子说:用道来治理百姓,就是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自然界运动的客观趋势。这样,万物的变化就无不相合,各种事物的变化也就没有不合谐之处。所以,道就是虚无、平易、清静、柔弱、纯粹素朴。这五个方面,就是道的形象啊。

所谓的虚无,是道的归宿;所谓的平易,是道的本质;所谓的清静,是道的镜子;所谓的柔弱,是道的作用。正反两个方面相反相成,互相转化,这是道的常规和常态;柔,是道的刚;弱,则是道的强。柔与刚,弱与强相反相成,柔可克刚,弱可胜强。

所谓的纯粹素朴,是道的主体。虚空无为的人内心没有负载,清静平常的人内心没有累赘。嗜欲不存,是无为的极点;没有好恶,是平常的极点;一成不变,是清静的极点;不与物念相杂揉,是纯粹的极点;没有喜怒哀乐是德的极点。

说到对“道”的解读,谁能有老子的亲传弟子权威

至人之治的方法,就是放弃自己的主观思维活动,消除自己的主观行为,依照道的要求废除自己的智慧,与百姓共同统一到道的标准上。

遵守道的要点,在于减少贪欲,忘掉名位势利,除却嗜欲,减少思索忧虑。掌握了守道的要点就会做到明察,减少了欲求就会有所得。所以,通过这种以内制外的方式进行管治,就会百事不废。这样也能得到百姓内心的拥戴,得到了百姓拥戴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而且得到了道的真谛,人也会五脏安宁,思虑平息,筋骨强壮,耳目聪明。

说到对“道”的解读,谁能有老子的亲传弟子权威

大道是坦荡荡的,并不艰险,距离人自身也并不遥远,不过盲目地前往远方是寻找不到的,在自己身上寻求,才会得道(大道坦坦,去身不远,求之远者,往而复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