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掀起達菲的蓋頭來

一、西藥也有神話

說到流感,估計很多人會想到所謂的神藥板藍根。

每次出現流感疫情,板藍根都免不了被調侃一番。

以至於中醫本身也順便被不明真相者調侃。

其實不僅是中醫裡面出“神藥”,

西醫也會出“神藥”的。

因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達菲又一次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網上有人稱之為抗流感的“神藥”。

所以,出神藥,並不是中醫或西醫的問題,

而是腦殘粉多少的問題。

中西醫都有腦殘粉,所以都有“神藥”。

僅此而已。

我讀《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至於達菲,為啥要說“又一次”呢?

達菲治流感,

主要是靠其有效成分的代謝產物抑制病毒的酶活性,

以抑制病毒從細胞內釋放,

從而降低身體內的病毒載量,

來達到治病的效果。

看上去很完美的機理,可是卻有不小的副作用。

早在多年前,達菲就已經被發現副作用問題,

尤其是對未成年人的副作用,

會造成嘔吐、譫妄、驚厥等問題。

用中醫的觀點來看,

是傷了胃氣,導致邪氣入裡,有機會逆襲心包。

非中醫人士也許意識不到這個問題,

但副作用明明白白,

所以達菲一度被打入冷宮,

在有些國家,甚至被明確規定不得用於未成年人。

我讀《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只是西醫對流感並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而達菲對付流感也確實有一定效果

(其實多半還是因為shang ye li yi),

所以還是作為一種處方藥,

在嚴格控制處方劑量的前提下被使用。

二、掀起達菲的蓋頭來

達菲,是這個藥的商品名,很清新有木有?

中文直譯名叫磷酸奧司他韋,很高冷有木有?

化學名就更加難記了,

叫做(3R,4R,5S)-4-乙酰胺-5-氨基-3-(1-丙氧乙酯)-1-環己烷-1-羧酸乙酯磷酸鹽。。。

很神秘有木有?

就像之前網上流傳的段子:

這麼個有點清新,又有點高冷,還有點神秘的“妹子”,

回到老家一看,原來就是隔壁村的二丫。

掀起達菲的蓋頭來,

其實並沒有那麼神秘。

它的來源就是你我家裡燒菜常用的大料!

我們南京人稱之為八角(這個角要念入聲)。。。

就問你驚訝不驚訝!

我讀《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當然,出身並不能說明什麼。

八角代替不了達菲。

從八角到達菲,還需要提純、改性等多步處理。

所以,說達菲的原料是八角,

這並不是瞧不起西藥達菲,

更不能作為中醫的驕傲。

掀開達菲的蓋頭,

只是告訴大家這麼個事實。

然後,

要談一談中西醫藥劑開發的不同思路。

三、中西藥開發的不同思路

從達菲就可以看出西藥開發的思路。

這種思路有點像星探。

大體上就是三步:發掘、包裝、推出。

首先,發現某種有潛力的天然產物。

發現的途徑有很多,包括從中醫裡獲取靈感

(但最後的研究成果並不是中醫的)。

然後,分析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開始進行不同的合成改性,獲得相應的產物。

接著,開始體外體內實驗,

尋找療效最佳、副作用較小的產物。

我讀《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這種開發模式有很多優勢。

首先,開發出的商品,

成分明確,效果明確,副作用明確。

其次,由於是人工合成,

製造成本大大降低,可以大量生產。

並且,由於是人工合成,

能獲得天然藥物不具備的藥理學特性,

對付特定的病原體效果會很好。

然而,相應的也會有一些問題存在。

首先是有些藥物的副作用,

可能未必在臨床試驗期間被觀察到,

而是在投放市場使用了一段時間後,才被發現。

這就比較討厭了。

比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不少會有四環素牙,

這就是藥物的副作用在投入使用後才被發現的後果。

如果副作用出現的週期更長,

甚至會影響到下一代人的健康,

那就更討厭了。

其次,雖然生產成本降低,但並不意味著藥的價格低。

作為商品,永遠是商人賺錢的工具。

並且,價格高低還是相對次要的。

一旦專利到期,藥品被大量仿製,

藥商無利可圖時,就會另起爐灶,

開發另一種藥來賺錢。

這本質上是一種浪費!

並且,會造成新的不確定因素產生。

最後,也就是被中醫所詬病的,

西藥因為純,偏性也是很大的,

對於外感病來說,直接對抗的重大缺陷就是,

一旦病原體發生變化或進化,

現有的藥物效果馬上就會大打折扣。

一方面,是治不好病。

另一方面,是直接導致超級細菌或病毒的出現。

中藥的開發,走的是另一條思路。

這條思路類似於組團打怪,

大致也是三步:發掘,組隊,上線。

第一步,還是發現天然產物。

但下一步,中醫乾的事情

是直接研究該產物對人體的作用效果。

然後,採取炮製的方法改善藥物性質,

採取配伍等方法把若干藥組合在一起發揮作用,

並且通過炮製、配伍和對證,

把組合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這就不是一味藥在戰鬥了,

一味藥的藥性可以起到某些作用,

但團隊要發揮的作用,可能和單味藥本身的作用並不一致。

最後,就是通過臨床檢驗後,成方,

我讀《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這種思路最被人詬病的是

作用機制不明確,有效成分不確切,

效果不穩定,副作用不明確。

因為各種講不清,也使得有些人把中醫玄化神化。

尤其是發展中醫的政策出臺後,

中醫變得有利可圖起來,

更是容易藏汙納垢。

但是,如果從純技術角度來說,

這種思路的優勢也是明顯的。

首先是組團作戰可以剋制單味藥物的副作用,

並且發揮出團隊的最好效果。

其次是絕大多數情況下,

中藥方劑是著眼於調節機體自身的能力。

比如通過提升免疫能力,

由免疫系統自身發揮作用,去除邪氣。

因為不完全針對病原體本身,

受病原體變化或進化的影響就很小。

這樣就可以不變應萬變,

用古人方治今人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