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閃電上會的小米突然不玩CDR了,背後原因是?

近期,小米將成為CDR第一股幾乎人盡皆知,出乎意料的是,小米官方微博6月19日早上貼出了給證監會的申請文件,文件顯示“公司經過反覆慎重研究,決定分步實施在香港和境內的上市計劃,即先在香港上市之後,再擇機通過發行CDR的方式在境內上市。為此,公司將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起申請,推遲召開發審委會議審核公司的CDR發行申請。特此公告”

12天閃電上會的小米突然不玩CDR了,背後原因是?

當天,證監會也發佈第88次工作會議的補充公告,證實小米申請推遲發審會時間,並表示尊重小米集團的選擇,決定取消此次審核。

12天閃電上會的小米突然不玩CDR了,背後原因是?

證監會發行部表示,小米集團經慎重研究,決定分步實施港股和中國存託憑證上市計劃,先發行港股,然後擇機在境內發行中國存託憑證,為此向證監會申請推遲發審會時間。證監會尊重小米集團的選擇,決定取消第十七屆發審委2018年第88次發審委會議對該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

1

小米曾為CDR,推遲上市

小米在發審會當天突然宣佈取消此次審核,是我們都沒有料到的,在此之前,媒體多次報道小米有望成為首家在A股發行CDR的公司,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小米12天就閃電上會

6月15日晚間,證監會發布消息稱,小米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將於6月19日召開的2018年第88次發行審核委員會工作會議中審核。

在6月7日,小米首次遞交了CDR發行申請,這就意味著,從首次遞交CDR發行申請到正式上會,小米總共只經歷了12天,而之前被市場認為是閃電上會的工業富聯從首次遞交IPO申請到上會總共花了35天。

證監會上週五發布公告稱,小米公開發行CDR事項原定於6月19日(今日)審核,外界一度認為小米將在當日成功過會,不料只看到取消審核公告。受推遲CDR影響,小米CDR概念股開盤大跌。

為了配合CDR的發行進度,小米曾將上市時間推遲了1-2周,計劃在2018年7月9日進行CDR和香港IPO的定價,並於2018年7月1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CDR,然後2018年7月17日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發行IPO。

此前,小米集團在證監會官網更新了CDR招股書。更新後的招股書顯示,小米擬以發行的B類股票作為擬轉換為CDR的基礎股票,佔CDR和港股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7%,且本次發行CDR所對應的基礎股份佔本次CDR和港股發行總規模(含老股發行規模)的比例不低於50%。小米表示,發行CDR將採用詢價方式確定價格,CDR發行按與港股孰低的原則定價。這意味著小米CDR發行價格肯定不會高於港股定價。小米的CDR融資規模仍未披露,不過業內人士預計,如果按各大機構分析師給出超800億美元市值來算,CDR融資額度可能超過56億美元。此外,高盛認為,小米的市值在700億-860億美元之間。摩根士丹利則表示,小米當前的公允價值最高可達到848億美元。小米估值很高,CDR過會成功率也很高,那麼,小米突然取消審核是何原因?

2

小米CDR發行為何推遲?

小米發佈的公告表示,決定分步實施港股和中國存託憑證上市計劃,先發行港股,然後擇機在境內發行中國存託憑證。據接近小米IPO的中介人士透露,考慮到境內資本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同時CDR作為一項創新的舉措,為了更有質量的CDR發行切實保障各方權益,小米和證監會達成共識小米CDR暫緩審核,後續擇機重新啟動。

根據證監會的文件要求,CDR的申請的條件包括: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億元且估值不低於200億;設立持續經營3年以上,最近3年內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等。根據已公佈格式內容要求,企業向證監會遞交申請文件,報請證監會核准。公開發行CDR,需要向滬深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請,交易所審核同意後,雙方簽訂上市協議。

曾經,為了配合CDR的發行進度,小米將在港上市時間推遲,先在上交所發行CDR,後在港交所IPO。這樣一來,小米將對應“未上市紅籌企業和境內創新企業上市估值不低於200億元人民幣、同時最近一年的營收不低於30億元”的CDR試點標準。

如今先發行港股,後期再申請CDR時,小米將要滿足“已經上市紅籌企業要求估值不低於2000億元人民幣”的標準,難度增大了。

在小米宣佈暫緩發行CDR之後,一名負責小米IPO的投行人士表示,現在外界過度解讀小米暫緩發行CDR的事情。小米並非取消發行CDR,而是暫緩。原因是國內資本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太多,CDR也是相對比較創新的產品,小米為了各方的利益考慮,決定採取先在H股上市再擇機發行CDR的穩妥辦法。如果推遲CDR,是因為小米選擇優先保護投資者的利益,那麼並無問題。

小米此次推遲CDR也有可能與估值有關。近期監管部門先後召集機構召開了兩次有關創新企業該如何定價的會議,目的其實也是希望通過合理定價,努力引導市場各方理性投資,維護市場平穩運行。

另外,證監會相關人士稱,“傳統的市盈率等估值方法不完全適用(發行CDR)試點企業,新的成熟的估值模式尚未建立或未經有效檢驗,估值和定價難度較大,需要通過充分的市場詢價來發現價格。”要求詢價機構在發行定價中,報價前進行獨立、深入、客觀的研究,保持足夠的審慎,報價要經得起時間檢驗和市場各方推敲,切實起到對發行人的價格約束作用,促進發行人審慎定價。

3

其他公司CDR發行也會受到影響嗎?

此前在被問到是否願意迴歸A股發行CDR的時候,許多“獨角獸”企業都表示願意迴歸,但是看政策而定,總體來說企業對CDR還是持樂觀態度。CDR簡單來看就是把在香港或境外上市的股票拿出一部分,通過一系列的轉換,拿到境內A股來“上市”。企業積極籌備CDR,與上市類似,能幫助企業籌集資金,也表達了對於市場政策和改革的支持,但無論是眾多企業的觀望態度,還是小米突然推遲CDR,背後也透露出了也是對於政策和市場不穩定性的擔憂。哪家企業將作為“吃螃蟹”的第一人,獲得機遇的同時也伴隨著風險。

4

發行CDR對A股流動性構成壓力 

發行CDR勢必會對A股造成一定影響,有利有弊。一些觀點認為,發行CDR會對A股流動性構成壓力。高盛分析師劉勁津分析稱,預計包括小米在內的潛在CDR發行將總計“吸金”高達600億美元。他提醒,高價的“新中國”公司可能會面臨壓力,因投資者可以選擇買其他大型的知名度更高、更賺錢的股票。瑞銀證券高挺也表示,高品質的成長股在推出CDR後受到投資者熱捧,為創業板高估值但增長偏緩的個股帶來拋售壓力。

從第一批CDR名單可以看出,擬迴歸的企業都是行業龍頭,市值標準在2000億。那麼其迴歸必然會導致一定資金的分流,短期會對股市資金面造成一定壓力。但也不是說A股市場不能承受,這取決於迴歸A股的CDR流通數量以及各公司迴歸的頻率,如果集中迴歸必然對資金面造成較大影響,但如果循序漸進則相對可控。

CDR對A股當然也有好處,例如,CDR企業都是國內優質企業,中國也是各公司最主要的市場,迴歸A股有利於更多用戶能在境內資本市場上更便捷地分享上市公司快速發展的收益。另外,有利於A股和國際市場接軌,眾所周知境外股和A股市盈率一般差異比較大,如果美中概股迴歸A股,則可以直接進行市盈率等估值的比較,有利於衡量兩個市場同一公司的估值水平,反應兩個市場投資者的偏好,但是如果估值偏差太大,則可能會向中間值迴歸,有利於投資者更全面的瞭解國際市場信息,做出更專業的投資決策。

此次小米推遲CDR也無需做過分解讀,畢竟只是推遲不是取消,港股上市後將繼續CDR進程,另外,其他名單內的企業也將在不久的將來通過發行CDR的方式在境內上市,可以預料中國企業CDR之旅還有更多看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