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嶽竹編唯一傳承人去世 數學老師“兼職”開竹編課搶救非遺

資陽市安嶽縣的安嶽竹編工藝作為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之一,曾是進貢御品,暢銷國內外。然而,和諸多非遺一樣,安嶽竹編同樣後繼乏人。尤其是該項目的唯一代表性傳承人汪子明去年去世後,傳承遁入困局。

困境中,汪子明曾經學有所成的學生,如今擔任數學教師的李剛站了出來。因為他,其所在學校3年前開起了竹編課,將竹編技藝搬進課堂,由他“兼職”傳授安嶽竹編工藝。如今,3年過去,有30多名學生學有所成,他寄望能有學生將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安岳竹编唯一传承人去世 数学老师“兼职”开竹编课抢救非遗

安嶽縣李家鎮初級中學老師李剛在編制竹編作品

安嶽縣文體廣新局也表示,李剛重拾安嶽竹編技藝,並傳授給學生,或將成為安嶽竹編這一非遺的“搶救師”。下一步,他們準備將其作為安嶽竹編工藝代表性傳承人申報,以更好地傳承這一工藝。

曾為進貢御品暢銷國內外 如今傳承人已逝後繼乏人

四川素有“竹鄉”之稱,安嶽竹編更是源遠流長。早在戰國時期便編制竹箕填石攔河,唐代時與生活結合,有了竹扇、竹蓆、竹鳥籠,及至清朝時期竹編與文化藝術相結合,尤其是用竹絲編制的“龍鳳席”細薄、光滑、柔軟、可摺疊,成為御用佳品。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安嶽竹編中的涼蓆、枕蓆、桌席、蚊帳、帳簷、條幅、掛屏、座屏等高檔竹編工藝品,暢銷國內及歐美、東南亞、中東、日本等地,頂峰時全縣從業人員達2萬餘人,每年可外銷300多萬件,其中以安嶽縣李家鎮的竹蓆、永清鎮的竹背、高升鄉的筲箕和龍臺鎮的竹編生活用品為代表。此後,安嶽竹編作品在國內外展出,收穫了很多讚譽。其中,“毛主席在天安門揮手致意”7尺條幅等作品至今保存在首都展覽館。

然而,上世紀90年代起,竹編日用品被塑料製品等廣泛取代,需求量日益減少,難以為繼的竹編藝人陸續外出打工,從事竹編行業的人越來越少。2002年底,曾經享譽中外的安嶽唐氏工藝竹編廠停產後,家庭作坊式的生產因竹編工藝複雜、工期長、產量少等原因舉步維艱,逐漸被淘汰。

儘管如此,但本世紀初,安嶽竹編藝人創新開發了竹絲書畫、竹絲寶扇、屏風、座屏等幾十個品種,上百種圖案。2009年,安嶽竹編工藝成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但此後多方努力,安嶽竹編也未能走出困境,後繼乏人的局面仍未能改變。“主要是市場因素決定,而編制一個好的工藝作品,耗費的週期太長,價格也不算高,所以從事竹編的人越來越少。”安嶽縣文體廣新局負責人說。

安岳竹编唯一传承人去世 数学老师“兼职”开竹编课抢救非遗

安嶽竹編代表性傳承人汪子明生前創作時

安嶽縣文體廣新局藝術股負責人介紹,去年,安嶽竹編工藝的唯一代表性傳承人汪子明去世。“他還曾去學校教過竹編,也帶過一些徒弟,但學有所成的徒弟基本都沒從事這一行了,他的後人也沒人學過竹編。”該負責人坦言,目前,除了鄉鎮有人編制竹蓆、簸箕等實用竹編產品外,安嶽鮮有人從事工藝竹編行業,安嶽竹編確實後繼乏人。

安岳竹编唯一传承人去世 数学老师“兼职”开竹编课抢救非遗

安嶽竹編代表性傳承人汪子明的作品

數學教師“兼職”教竹編 3年有30多人學有所成

儘管安嶽竹編後繼乏人,但在傳統竹編之鄉李家鎮,當地初級中學卻在3年前將“竹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依託少年宮開設了竹編課,寄望將安嶽竹編這一非物質文化技藝在校園內傳承下去。而這一切,都緣於該校數學教師李剛,曾師從汪子明的他學有所成,獨立完成的“哪吒鬧海”工藝竹編,曾在成都參加全國工藝品賽展時獲三等獎。

6月26日,在李家鎮初級中學竹編興趣教室裡,李剛及學生們編制的竹編作品分類陳列,既有竹編文字和竹編圖畫等作品,也有揹簍、竹籃、筲箕等實用的生活用品。其中,一幅製作精美的《八駿圖》竹編作品格外引人注目,這是李剛在2011年暑假花了43天時間編制的,曾有人出價4000元。“每週三下午上竹編課,但因為下週就要考試了,所以這周的竹編課沒上。”李剛說。

安岳竹编唯一传承人去世 数学老师“兼职”开竹编课抢救非遗

安嶽縣李家鎮初級中學,竹編興趣教室內擺放著不少李剛及學生們的竹編作品

今年45歲的李剛於1992考入安嶽縣師範學校,在校期間,學校曾聘請工藝竹編傳人汪子明到學校傳授工藝竹編。“我從小就跟著家裡人編背篼和一些簡單的竹蓆,加上我也喜歡書法和繪畫,便參加了學習。”李剛回憶,兩年中,至少有200多名學生跟著汪子明學習竹編。但不少同學因嫌工藝竹編破竹等工序繁雜,且無繪畫基礎,相繼退出,學有所成者甚少。“我獲獎的‘哪吒鬧海’工藝竹編就是那時編制的,也是200多名學生中唯一一個獲獎的。”

安岳竹编唯一传承人去世 数学老师“兼职”开竹编课抢救非遗

安嶽縣李家鎮初級中學,李剛(站立者)在竹編興趣教室內教授竹編技藝

師範校畢業後,李剛被分配至學校教書,2002年調至李家鎮初級中學擔任數學教師。教學任務重,加之擔任班主任,他無暇從事工藝竹編創作。“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曾徵集各地工藝品展銷,當時想做,但沒做成。”李剛說,直到2011年,他在央視中看到關於老師汪子明的節目,得知安嶽竹編已後繼無人,這才逐漸喚醒他,“不能把技術爛在肚子裡”。為此,他慢慢撿起曾經學過的竹編工藝,在2011年利用暑假,編制了“八駿圖”。

2015年,學校開展青少年學技能活動,便想到了會工藝竹編的李剛,竹編技藝由此搬進課堂。每週三下午的興趣課,李剛都會分藝術組和生活組對學生進行授課,講解工藝竹編和實用竹編的編制工序和技巧。“第一期有12名學生參加,其中4人基本掌握了竹編工藝工序和技術。”李剛說,3年來,共有100多名學生學習竹編,有30多名學有所成,其中有10多人能獨立編制一些工藝竹編或實用竹編作品。

安岳竹编唯一传承人去世 数学老师“兼职”开竹编课抢救非遗

安嶽縣李家鎮初級中學,學生們在竹編興趣教室內學習竹編

“學校開了竹編課,挺好奇的,就來學了,也算是一種愛好。”該校初二學生陳珍說,經過學習,如今她能獨立編制竹編文字作品。

李剛說,據他了解,安嶽目前掌握竹編工藝的人還有,但因年事較高,加之市場等因素,早已不再從事竹編行業。而他自認為,自己是從事安嶽竹編最年輕的人。“我之所以教學生竹編,就是想把這門技藝傳下去。不一定要求他們的技藝有多精湛,但至少要讓他們會完整的編制工序和技巧。”李剛也期待,他能遇到幾個有天賦的學生,然後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安岳竹编唯一传承人去世 数学老师“兼职”开竹编课抢救非遗

安嶽縣李家鎮初級中學學生編制的竹編作品

或成為竹編“搶救師” 當地準備將其申報為傳承人

安嶽竹編工藝的唯一代表性傳承人汪子明去世,那麼,後繼乏人的安嶽竹編這一省級非遺又如何傳承呢?

“主要是安嶽竹編的市場小了,所以很多曾經的竹編藝人外出打工了。”安嶽縣文體廣新局負責人說,雖然未做過具體統計,但從掌握的情況看,如今有為數不多的人在外地從事竹編行業,而安嶽本地除了一些實用竹編匠人外,鮮有人從事工藝竹編行業。

在安嶽縣文體廣新局看來,李剛在學校開設的竹編課上傳授安嶽竹編技藝,至少培養了一部分人的興趣,只有有人學,才能將安嶽竹編工藝傳承下去。“但目前的面還比較窄,需要進一步擴大。”該負責人認為,李剛師從汪子明,其通過教學重拾安嶽竹編技藝,或將成為安嶽竹編這一非遺的“搶救師”。

安嶽縣文體廣新局藝術股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他們準備將李剛作為安嶽竹編工藝代表性傳承人申報,並採取更多措施,以將安嶽竹編這一省級非遺傳承下去。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