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与“崖山之战”,崖山以后无大侠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部短篇《越女剑》。金庸大师一共创作了十五部作品,故事的时间跨度也很大,从战国到清朝。

可是细读金庸大师的作品你就会发现。金庸大师的作品以宋元交替之际著名的“崖山之战”为时间节点,前后产生了很大变化,感觉完全是两个世界。

金庸武侠与“崖山之战”,崖山以后无大侠

虽然金庸大师在作品中没有提及过这场著名的战役,但是从小说的情节内容的叙述中还是可以看出“崖山之战”对金庸武侠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崖山海战是南宋末年宋元的最后一次战役,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兴亡,最终宋军全军覆没告终。战后宋朝随之覆灭,元朝完全统一了中国。以元代宋,古典意义中华文明自此而绝。一个国家的主体民族被奴役,征服者还是社会文化上落后于所有被征服民族的游牧民族 ,正常的发展进程被打断,给中华文明(单指汉族文化、文明)带来了巨大伤害,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

崖山之战后汉族整体被奴役,汉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受到史无前例的打击和破坏。旧有的纲纪、伦常、道德标准都被打破了,金钱和暴力是社会大众追求的。而这些也在金庸大师的一部部作品中被映射了出来。

金庸武侠与“崖山之战”,崖山以后无大侠

一、崖山之战后没在产生过决定武功

北冥神功、小无相功、葵花宝典、独孤九剑、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九阳神功、六脉神剑、斗转星移等等,每一种武林绝学都是前人辛勤智慧的结晶,其本身也承载着江湖记忆和英雄传奇

但是这些仔细想一想这些武学都是在崖山之战前被人创造出来的。

虽说倚天中张三丰创出太极拳剑,成就一代宗师。但是张三丰创出太极拳剑时已经是百岁高龄,算算年龄,他是南宋人。其实张三丰应该算是宋代遗民,他的成就应该算是中华古典文明的落日余晖。

崖山之战后,金庸世界里就再也没有绝顶武学诞生。

一本葵花宝典的残篇“辟邪剑谱”就能让人纵横天下,罕逢敌手。想想真是让人叹息.....

金庸武侠与“崖山之战”,崖山以后无大侠

二、崖山之战后没有产生那种“为国为民”的大侠

无论是乔峰还是郭靖,他们身上有很强烈的家国情怀,他们为了国家、为了百姓,四处奔走,甚至抛头颅洒热血,践行者“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理念。

可是崖山之战后,出现的却竟是像张无忌和令狐冲这样不着调的角色。

最可气的是袁承志,帮着李自成推翻了明朝。结果后来看到满清锋芒太盛,觉得自己打不过,就带着手下跑到东南亚去了。

要说崖山之战后,最有大侠范的是陈近南,可惜他只知愚忠于台湾郑氏,缺少了意思对百姓和民族的责任感。

金庸武侠与“崖山之战”,崖山以后无大侠

三、崖山之战后江湖人对名利的追求高于武功

少林扫地僧或称无名老僧,话说扫地僧的出场,可真的是“不出则以,一出惊人”在武林人林在少林寺作威作福的时候,扫地神憎以一个大智慧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独孤求败,纵横江湖三十馀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柰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既无敌于天下,乃埋剑于斯。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

这两位金庸笔下的绝顶高手,虽然人生际遇大相径庭,但是都有有一颗坚定的武者之心。不为名利所动,专心习武修行。(周伯通、黄药师、欧阳锋等高手也都对名利看得很淡,但对武学都有很执着的追求)

而崖山之战后,江湖人却名利越来越热衷。

岳不群为了取得五岳掌门挥刀自宫。

连城诀中,为了梁元帝宝藏,江湖人可谓丑态百出。

一个闯王宝藏,更是纠缠了几代人。

...........

没有人在专注于武学一道。就算是练武,也不过是为了获取名利罢了。

武侠世界就在人员腐化!勾心斗角、小人横流,物欲纵横,中不断衰退!!

金庸武侠与“崖山之战”,崖山以后无大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