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央行再次降準釋放4000億!樓市或迎重大利好!

摘 要

4月17日晚間,央行決定,從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同日,上述銀行將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MLF。

「重磅」央行再次降準釋放4000億!樓市或迎重大利好!

1

突發!央行降準!

全文如下:

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流動性結構,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同日,上述銀行將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MLF)。

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完)

劃重點:

降準範圍: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大部份都降)

降準幅度:1個百分點,降準後準備金率為16%或14%

資金用途:主要用於償還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先借先還”。

釋放資金規模:約13000億元。償還MLF約9000億元,釋放增量資金約4000億元,大部分增量給了城商行和非縣域農商行。

降準目的: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一是可以增加長期資金供應,銀行資金成本將有所降低。置換MLF使商業銀行付息成本有所減少,有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二是釋放4000億元增量資金,增加了小微企業貸款的低成本資金來源。要求把新增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投放。

具體操作:一是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上述幾類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二是在降準當日,持有未到期MLF的銀行,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MLF。

2

降準對樓市有啥影響?

降準的直接效應就在於銀行的可用資金會增加,這樣會直接帶來流動性的增強和資金成本的降低,所以對於各類銀行來說未來在貸款等領域的自有度會上升,同時對於相關產業的支持力度也會加大。

從房地產市場的角度看,當前也開始面臨了一些資金面收緊的風險,尤其是銀行貸款等方面確實是收緊了。所以類似的政策顯然能夠緩解房地產資金面不足的風險。畢竟,樓市對經濟的作用是比較大的,有的地方甚至是拉動經濟的主要動力。所以,從正面來看,降準也希望能夠對樓市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能夠促進正常交易和消費,維持樓市的平穩。問題的關鍵在於,從前幾次降準的情況來看,降準的目的全被金融機構給扭曲了。名為“定向”,實為“變相”,亦即定向降準釋放的資金,大多被銀行變相進入到了樓市。不然,樓市也不會一直處於“不差錢”狀態,不會在去年一段時間銀行的新增貸款主要依靠個人房貸來維持。

這也意味著,此次降準釋放的資金,到底會有多少進入到樓市,成為樓市的利好,將備受關注。如果置換前的資金都是用於幫助開發商的,用於樓市的。那麼,置換就意味著對樓市的支持,形成樓市的利好;千萬別以為個人房貸利率越來越高,首付比例也越來越高,就認為金融機構不支持樓市了。金融機構與開發商之間的交易仍然存在,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暗中交易也存在。所以,資金轉道和變相的可能仍然是存在的。不然,這麼多次定向降準政策出臺後,小微企業不會再資金短缺,融資成本也不會那麼高了。

考慮到近期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本身來說是略顯悲觀,但此次央行降準政策,有助於實現更為寬鬆的房貸環境。

3

降準對股市有啥影響?

定向降準作為央行釋放流動性的一種方式,會對市場帶來何種影響呢?長江證券策略團隊曾發文《歷史看,定向降準後的市場走勢情況》,分析了2014年以來的多次降準。

2014年以來,央行共進行了8次降準,其中3次為定向降準(2014年4月,2014年6月和2015年6月),5次為全面降準(2015年2月,2015年4月,2015年9月,2015年10月和2016年3月)。(部分全面降準的同時進行了定向降準,這種情況我們將其歸類為全面降準)降準之後的30天,股市只有2次下跌,其餘均上漲。漲幅最大的一次是2015年2月,上證綜指上漲達16%。

從2014年以來,定向降準和全面降準之後5個交易日、30個交易日以及90個交易日,上證綜指和創業板指數的表現:整體來看,定向降準後市場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規律;而全面降準後,市場在短期(5個交易日、30個交易日)大概率上漲,但長期來看並無明顯的規律。

從過去幾次定向降準的背景來看,一般是經濟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有通縮的風險以及外匯佔款下滑等問題出現時,主要屬於政策微調,其影響力度和範圍小於全面降準。

此次央行通過定向降準一方面可以對沖目前市場的流動性壓力,但同時由於並非全面降準,因此不會給市場傳達較為寬鬆的流動性預期,而且存在三個月的緩衝期,真正的實施將在2018年。

整體來看,降準對於市場的影響並無絕對的統計規律,更大程度上或影響風險偏好,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降準短期形成提升風險偏好的可能。但中期來看,更需要關注中長期金融去槓桿政策的落地情況。

4

央行解讀全文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

降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保持不變

1、此次通過降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將如何操作?

答:此次對部分金融機構降准以及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操作,主要涉及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這幾類銀行目前存款準備金率的基準檔次為相對較高的17%或15%,借用MLF的機構也都在這幾類銀行之中。其他存款準備金率已經處在較低水平的金融機構不在此次操作範圍。

具體操作分兩步:第一步,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上述幾類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第二步,在降準當日,持有未到期MLF的銀行,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MLF,降準釋放的資金略多於需要償還的MLF。以2018年一季度末數據估算,操作當日償還MLF約9000億元,同時釋放增量資金約4000億元,大部分增量資金釋放給了城商行和非縣域農商行。

2、此次通過降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的主要考慮是什麼?

答:當前,我國小微企業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了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可以通過適當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置換一部分央行借貸資金,進一步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流動性結構,同時適當釋放增量資金。具體來看:一是可以增加長期資金供應,銀行資金成本將有所降低。置換MLF使商業銀行付息成本有所減少,有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二是釋放4000億元增量資金,增加了小微企業貸款的低成本資金來源。人民銀行將要求相關金融機構把新增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投放,並適當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改善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上述要求將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

3、降準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

答: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保持不變。此次降準釋放的資金大部分用於償還中期借貸便利,屬於兩種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替代,而餘下的小部分資金則與4月中下旬的稅期形成對沖,因此,在優化流動性結構的同時,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量基本沒有變化,保持中性。同時,還要看到,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為了防範金融風險,仍需保持相對較高的存款準備金率。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綜合:中國人民銀行官網、21世紀經濟報道、券商中國、中國經濟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