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期淡水魚暴發性流行病的防治

淡水魚類暴發性流行病是到目前為止我國養魚史上危害魚的種類最多、危害魚的年齡範圍最大、流行地區最廣、流行季節最長、造成的損失最大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此病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稱,如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暴發性出血病等。進入高溫季節後,此病的發生率更高,危害更大,廣大水產養殖者須密切關注與積極防治。

病原

暴發性流行病在不同魚類,其致病病原體有一定的差異,主要是由嗜水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弧菌、魯克氏耶爾森氏菌等細菌感染引起。這類病原中許多是條件致病菌,池塘環境好,魚體抵抗力強時,病原菌雖存在水體中但不會引起魚病,池塘水質惡化、魚體抵抗力差時,易引起魚病暴發流行。

主要症狀

疾病早期及急性感染時,病魚的上下頜、口腔、鰓蓋、眼睛、鰭條基部及魚體兩側輕度充血,此時腸內尚有少量食物;嚴重感染時,魚體體表嚴重充血,以至內出血,眼眶周圍也充血(鰱鱅魚更明顯),眼球突出,肛門紅腫,腹部膨大,腹腔內積有淡黃色透明腹水,或紅色渾濁腹水;鰓、肝、腎的顏色較淡,膽囊大,腸繫膜、腹膜及腸壁充血,腸內無食物而有很多粘液;有時腸腔內積水或有氣,腸被脹得很粗。需要注意的是,該病因病程的長短、疾病的發展階段、病魚的種類及年齡不同,病魚的症狀表現多樣化。有時少數魚甚至肉眼看不出明顯症狀就死亡,這是由於這些魚的體質弱,病原菌侵入的數量多、毒力強所引起的超急性病例。

流行情況

危害的魚類主要有鰱、鱅、魴、鯽、鰻、鱔等魚類,水溫持續在28℃以上的高溫季節及高溫季節過後仍保持在25℃以上的水溫條件時,最易暴發流行,危害各種規格的魚類。

預防措施

1、適當降低養殖密度。進入高溫季節,魚體的代謝增強,攝食量增加,排洩的廢物增多,有機物的分解加劇,積累的有害物質超過池塘本身的自淨能力,造成池塘水質惡化,魚體的抵抗力下降,容易遭受病原菌的侵襲。因此,在池塘條件允許時,進入高溫季節後,可根據池塘本身條件、養殖水平等拉網分塘,適當降低養殖的密度。

3、使用質量較好的商品飼料投餵。由於目前池塘養魚中大都實行高密度精養方式,基本上投餵商品配合飼料,天然飼料基本不投餵或投餵很少,有些養殖者為了降低養殖成本,往往採用廉價的低劣配合飼料進行投餵,有的甚至採用單一的菜餅等投餵,造成營養不全,魚體內脂肪積累過多,肝臟受到損傷,發生脂肪變性,使魚體的抵抗力明顯下降,成為疾病的易感群體。因此,在魚類生長迅速而疾病多發的高溫季節,應投餵質量較好的商品飼料,或在飼料中添加複合維生素、複合礦物質、免疫調節劑等,可有效促進生長和加強魚體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的發生。

5、使用消毒藥物進行預防。在暴發性疾病流行的高溫季節,可定期在池塘食場周圍或全池潑灑高效溫和的消毒藥物,如二氧化氯製劑等消毒劑,可有效殺滅病原菌,改善池塘環境,防止疾病的暴發。

1、如果魚體體表有寄生蟲寄生時,須先殺滅體外寄生蟲。注意不能使用硫酸銅,以免加重暴發病病情。可根據寄生蟲的種類選用較溫和的殺蟲藥物。

3、使用消毒藥物期間,同時內服抗菌藥物5—7天。內服藥物可選用水族金安(15—20克/100公斤魚)、氟哌酸(2—5克/100公斤魚)、環丙沙星(1—2克/100公斤魚)等。

注意事項

1、殺蟲選用的藥物要有針對性,不能濫用殺蟲藥,以免刺激病魚,加重病情。

2、做成的藥餌在水中的穩定性要好,一般要求在水中至少穩定1小時以上。因此,藥餌中的粘合劑選用要恰當,藥餌做好後如使用2—3個雞蛋清包被,並適當晾乾後投餵效果更好。

3、投餵藥餌的量要準確。一般要求在投餵後30—45分鐘內吃完為好。

4、內服藥物須連續投餵5天以上,或停止死魚後,再繼續投餵1—2天,不能過早停藥,以免魚體內病原菌未被全部消滅引起復發。

5、外用的消毒藥物須潑灑均勻,食場周圍和池邊病原菌較多的地方可適當多潑,如使用粉劑藥物時要充分溶解後再潑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