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是爱国基因!交大有一大批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科学家

上世纪40年代末,陈学俊以优异的成绩获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回国后即任交通大学教授,1957年9月,陈学俊携妻子及4个孩子,乘坐交大第一批基础技术课与专业课教师的专列由上海来到了西安交通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钱学森冲破美国层层封锁踏上艰难的回国路途,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繁荣贡献了一生……

新时期、新阶段,有这样一批批西安交大人选择通过出国留学来不断丰富自身阅历、深入研究知识、学习技能。在外经历风雨千万,增进才识万千,历尽千帆仍不忘发掘你、培育你的祖国。

全都是爱国基因!交大有一大批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科学家

为什么会回到交大?一千个问题一个答案

西安交大尽全力为海外人才与祖国之前搭起回家的桥梁。近年来,西安交大在人才队伍整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摸索、试验与创新,制定出台一系列推进人才引进政策。如,选派专业团队赴国外开启“点对点”式的专场人才招聘会;实施“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汇聚一批已在相关领域崭露头角的杰出青年学者;举办“丝绸之路青年学者研讨会”搭建交流平台,讲好交大故事;改善体制机制,构建学术特区,提供积极的政策倾斜与条件支持。近3年来,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近200人,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有人问到,国外这样好,国外那样好,为什么学成还要归来?西安交大到底有什么吸引着他们回来?

8年前,云峰带着自己多年的学术积累和核心技术从美国归来。他说道,“我希望把自己的专长和积累全部贡献给养育我的祖国。个人的命运只有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我是一个中国人,回来是想为我的国家和民族尽一点绵薄之力。”

全都是爱国基因!交大有一大批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科学家

梦想为方向导航,坚守成就希望

2015年,王嘉寅归国受聘于西安交大后,就开始研究中国人种的癌症遗传基因,并在学校支持下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学医疗健康大数据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大数据驱动的辅助决策团队。近两年来已在Nature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顶尖期刊和CCF生物信息学推荐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项目。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西安交通大学长久以来,注重为青年人才提供培育理想、实现自我的沃土,为高素质专业人才不断打造与提供国内一流的科研平台。青年人才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在知识的田地上坚守,不断耕耘。

全都是爱国基因!交大有一大批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科学家

青年知识分子成长之路,是情怀更是担当

西安交大的一位“80”后博导,名叫许领,2005年大学毕业至今,长期行走于黄土沟壑台缘,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开展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工作,围绕黄土高原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刻苦钻研,在黄土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控技术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为黄土地区防灾减灾提供科技支撑,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西迁精神”新传人的风采,为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在他看来,践行“西迁精神”的实际举措就是响应国家号召,将个人的科研理想与国家需求相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青年知识分子凭借自己对国的热爱,对家的向往,怀揣着赤子之心,通过自己在科学技术上的研究,将知识的力量转化为自己对国家科技进步奉献的一点绵薄之力。他们是赤诚的,他们是朴实的,他们用情怀,坚持不懈,用担当,砥砺前进。

每年,从西安交大走出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才,又引进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才,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深切的体会到“爱国奋斗,无怨无悔”的西迁精神凝练,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奉献报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未来,西安交通大学将继续秉承“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扎根西部、服务国家。

注:部分图文素材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