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1988》就是照着我们的生活拍的

《请回答1988》就是照着我们的生活拍的

八十年代中期,我出生在一个北方小镇。出生后就一直住在我爸单位分的房子里,分到手时只有一间小北房,越住越小,就在对面又起了一间大南房,附带一个放杂物的凉房和一个炭房,还顺势围了个院墙,形成一处院子,全算上一共一百四十八平米,虽然简陋,倒也规整。

当时北方家庭生火起灶主要靠煤,几乎每家都有一个专门放煤的房子,本地叫炭房,没条件的人家就把煤直接堆在院子里,怕雪的,会苫上一块塑料布。每年凛冬将至,各家各户都要提前储备数吨,堆满炭房,才能安然过冬。

印象中,卖煤的煤车一般都是夜里到,随车还会跟几个卸煤的人,都带着炭黑色白线手套,嘴里叼着烟。车上站一个,搬起来往下递,下边等一个,伸手去接,搂住后往前送几步,传给下一个,一传二递,煤炭入库。胡同没灯,漆黑之中,只见几个烟头一闪一息,连成一线。煤客走后,家中便可点燃今冬第一炉火。月份牌上的立冬不算立,只有这炉炭火烧到通红,炉壁剔透,热浪扑脸,这冬,才算立了。

鄂尔多斯是煤乡,不玩儿蜂窝煤,都是原始粗犷的大煤块,每次使用前,得先持炭斧将其砸成小块,再送至炉中。引火是门手艺,各家有各法,我们家一般是用报纸,以报引火,划火柴,点报纸,从灰口探进去,燃烤底炭,起初我得用五六张报纸才能引出星点火斑,后期我只需一张,便可燎炉。

还有一个省事儿办法就是和别人借火种。深冬雪夜,久出未归,推门进屋,直吐寒烟,赶紧收拾火剪、铁簸箕,出门借火。邻居大门没锁,几步便到正屋前,主人笑脸出来,不必开口,看手中器具便知来意,挥手请到屋内,火剪做客他炉,不敢造次,夹小不夹大,顷刻告谢出来,铁簸箕已成风火轮。回家置于炉内,两三杯茶工夫,火势轰人。

煤配火炉,可取暖、烧水、做饭、烤馒头片,无所不能。大部分人家有炕无床,一炕通铺可睡数人,比床实在。炕有两种,火炕和非火炕。火炕甚妙,暖腚暖心,一般与灶台相连,这样便可分享炉灶余热,不必单独烧炕。火炕邻近灶口的位置就叫炕头,一般留给长辈宾客。火炉火炕,万般好处,唯有一险,炭烟致命。后半夜的冬天,才叫冬天,通体上冻,无火难度。睡前必须压一块大炭到炉中,才能扛完漫长冬夜,但冬夜漫长,炭灰久积烟筒,稍不走运就会通流不畅,毒烟借缝游散,随风入夜,杀人无声。命大者爬地而出,命衰者一睡永眠。

活下来的街坊邻居共处一巷,一票小孩儿常年奔于巷中,奔成发小儿。每到饭点儿,各家各妈倚门而站,手扶锈铁大门,放声咆哮:「二蛋,吃饭。」二蛋可怜,回家没吃几口,就会被母上派去给隔壁王姨送一碗刚出锅的素馅饺子尝尝鲜,回来时,手里必多一份王姨刚腌好的解腻油黄瓜。赶上旺季,二蛋一中午得换四五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