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肥水的十大禁忌,你都知道么?

施肥养鱼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由于种种肥料有其优缺点,因此施肥也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习,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施肥养鱼的最大效果,切记“施肥十忌”。

(l)忌雨天施肥

雨天施肥至少有4大弊端:

①天气阴暗光照减弱,水体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对氮、磷等元素的呼吸能力较差;

②随水流带进的有机质较多,不必急于施肥;

③水量较大,施肥的有效浓度较低,肥效也随之降低;

④溢洪时,肥料流失性大。

养殖肥水的十大禁忌,你都知道么?

(2)忌闷热天气施肥:

天气闷热时,气压较低,水中溶氧较低,施肥后则使水中有机耗氧量增加,极易造成水体因缺氧而浮头;同时,天气闷热时,可能即将有大雨降临,犯了下雨天施肥的大忌。

养殖肥水的十大禁忌,你都知道么?

(3)忌浑水施肥

水体过分浑浊时,说明水体中粘土、矿粒过多,肥料中部分离子易被粘土粒子吸附、固定、沉淀,迟迟不能释放肥效,造成肥效损失。

养殖肥水的十大禁忌,你都知道么?

(4)忌化肥单施

施肥的目的是培育水体中的水产动物易消化的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经过食物链与能量流动,最终供水产动物摄食。

浮游动物吸收营养是有一定比例的,一般要求氮、磷、钾的有效比例为4:4:2。

如果单施某种化肥,肥效的营养元素比较单一,则其他的营养元素就会成为限制因子而制约肥效 的充分发挥。

(5)忌盲目混施

某些酸性肥料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时,易产生气体挥发或沉淀积于淤泥中而损失肥效;

某些无机盐类肥料的部分离子与其他肥料的部分离子作用会丧失肥效;有些离子被土壤胶粒吸附也会丧失肥效。

因此,并不是每种肥料都可以混合使用的。如果因防治疾病、调节水质需施生石灰时,最好等3 天~5天后再施肥,以免使肥效丧失。

(6)忌高温季节施肥:

施肥最适合主养鲢、鳙等肥水性鱼类,根据鲢、鳙的生长规律,施肥的季节宜在每年的5月~10月,水温在22℃~30℃的 晴天中午进行,但并非温度越高越好。

因为在7月~8月的高温季节,水体中许多鱼类喜食的浮游生物种群较少,水温超过30℃时应少施肥,水温超过35℃时应停施肥。

养殖肥水的十大禁忌,你都知道么?

(7)忌固态化肥干施:

干施的肥料呈颗料状,由于其自身的重力因素,肥料在水表层停留时间较短,易沉入水底,被污泥吸附,从而影响肥效。

正因为这个原因,许多鱼类专家将淤泥比喻成磷肥的“陷井”。一般在施用固态肥时,采用先溶解后兑水施入为最佳。

(8)忌摄食不旺或暴发疾病时施肥:

在水产动物摄食不旺时施肥,培育的大量浮游生物不能及时地被有效利用,易形成水华,败坏水质。在暴发疾病时,水产动物的抵抗力减弱,易引起中毒死亡。

(9)忌一次施肥过量:

如果过量施用铵态氮肥,会使水体中氨积累过多,造成鱼中毒现象;同时施有机肥过量,则使水体中有机物耗氧量增大,容易造成缺氧而鱼浮头。

所以施肥时,不能图省事,一次将肥料下足,应严格遵循“少量多次、少施勤施”的施肥原则。

一般要求3天~5天施追肥1次,使水体中的总氮 有效浓度始终保持在0.3mg/L以上,总磷浓度保持在0.04mg/L~0.05mg/L。

(10)忌施肥后放表层水

施用不同肥料后,经过一系列的理化反应,3天~5天后才可以转化成浮游生物,4天~7天左右优势种群的数量达到高峰 期,而且浮游生物的种群一般均匀分布在水体表层的1m~2m处。

如果施肥后放走表层水,则培育的浮游生物明显受到损失,造成肥效的下降,如果确因农业用水的需要,则应放底层水。

掌握施肥技术在于既要使水质变肥,水产动物易消化的浮游生物的种群和数量多,又要使水中溶氧不致过低,而影响水产动物的生存和生长。

因此,施肥时应掌握科学施肥,注意以上所述“施肥十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