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食居

喜欢旅游的人很多,喜欢旅游的原因也很多,我和林先生旅游大概最主要的除了去感受和享受每一个地方的美景之外,更愿意去感受一个地方独有的风味。北方有北方的大气,南方有南方的细腻,水土养人,人也因此有不同的脾气,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苏帮菜

苏帮菜顾名思义就是苏州本帮菜,苏州菜也依着当地的水土,有着“南甜”的主格调,用料上乘,鲜甜可口、讲究火候,浓油赤酱。

要说吃,我和林先生也爱吃,也讲究,但是不至于为了吃穿过大街小巷,跨过半个城市专门去品尝某一样美食。一般我们都会在饭点的时候寻找附近的美食,倒是这样态度,反而往往遇到很多让人惊喜的美食。

就比如,我们是傍晚到的酒店,收拾一下,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于是就在网上找找酒店附近的美食。没想到附近有一个评价还不错常熟蒸菜,我们点菜也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没有点什么推荐特色的松鼠桂鱼、南京烤鸭这些,最后点了我喜欢的蒜香排骨,老林爱吃的鱼,还有一个当地比较特色的乾隆凤爪,最后为了膳食平衡点了一个金花菜。味道都不错,最让人惊喜的是那条鱼,鱼是切好,然后上好料直接蒸的,鱼非常的鲜嫩,伴着上面的料,鲜味中带点咸辣,互不冲突,完美融合在一起,最后我们两个人居然吃完了这一整条大鱼。

苏州的食居

我本来不爱吃鱼的,但是确实因为太好吃,最后嘴里面残留的蒜味让走在马路上的我和老林都不敢开口,怕两个人互相熏晕在马路上,最后去便利店买口香糖才得以解救。

苏州的食居

苏州的食居

排骨和鸡爪这个都有着明显的苏杭特色,就是咸味中带着甜,鸡爪炖得很烂,肉感十足;排骨酥脆香嫩,外面的肉被煎炸的很酥,但是内里又十分的鲜嫩。但是我和老林作为湖北人,好像更喜欢周黑鸭这类卤制后的麻辣。

苏州的食居

最后的这个青菜,是苏州当地的特色,叫做金花菜,金花菜原本是一种野菜,但是被爱吃的人们变成了园蔬。我们本着尝鲜的心态,发现没有一般野菜都带有的些许苦味,口感很清新,伴着酱油和香油,鲜嫩可口。

苏州的第二天烟雨蒙蒙,在参观完拙政园之后,我们打算在最近的苏州老字号菜馆------小园楼吃饭,然后这大概成为过去上半年最后悔的决定之一,本来下过雨之后,身上都有着被淋湿的不适,加上苏州五一几天意外的很冷,我们就这样在小园楼的门口瑟瑟发抖等了两个多小时,现在变成了每一顿饭都有一个故事。

苏州的食居

怀着使命感一般,吃上了松鼠桂鱼,我是不爱糖醋这类美食的,最后大部分还是老林在吃,鱼还是很鲜嫩的。

苏州的食居

离开的那天早上去了一个小店吃早餐,是卖生煎的,生煎下面酥脆,上面面皮劲道,中间肉馅也很新鲜,但是感觉后来吃到的生煎都不如在上海吃的那一小碗。

枕河人家

苏州又称东方威尼斯,除了大街小巷,就是大大小小的河水环绕着苏州的旧城。前门坐轿,后门乘船。经过几百年甚至数千年之后,虽无需坐轿乘船,但屋后的水流依旧成就者枕河人家。

从虎丘出来,我们便坐船顺水至西塘,一路上我们看到有人仍然在这水中浣洗衣物,有人在河中给自家宠物冲凉,甚至还有人从家里搬个凳子在这流水中钓鱼,我不知道这水里有没有鱼儿,但是我想在我们的惊扰之下,也没有鱼儿上钩,也许,也许人家也只是为了钓鱼,而不是为了鱼。

苏州的食居

苏州的食居

可惜,船开得快,没有拍到什么照片,这有夜晚的西塘,白天的静谧和晚上的繁花截然不同,各有风情。

苏州人对园艺的喜爱应该是祖传的,从苏州园林,到现在苏州老城的普通住宅,苏州人都会进行精心的布置,种上自己喜欢的花草,后门靠水的窗台上也不放过,也会种上花草,在有限的环境中给予自己最大的欢喜。

苏州的食居

苏州的食居

苏州的食居

这个时节,看到最多的,是那开着金灿花朵,纸条垂到河里面的迎春,如果可以我想以后再窗台上种上一棵,让它随着阳光与雨露随风生长。

对于事物的烹饪,还有建筑的风格,每个人有自己的口味还有感受,每一个人去感受这些风景风味的环境心态都不同,但是希望这些看过的风景品尝过的美食,都能成为自己的故事和欢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