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走西北,才知道世界没有尽头

走一走西北,才知道世界没有尽头

作者/ 林子间

这次的西北行,真的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出发前几日得知行程,当晚就订了机票,大冬天的没有准备过冬衣物,临时去街头购买,可是南方的冬还是在艳阳天里,真是又绝望又兴奋,于是拖着东拼西凑的装备出发了。

北方的冬天不比南方的艳阳冬,一下飞机就匆匆套上羽绒服和帽子,冷的牙齿直打颤,是那种刺骨的寒冷,这种干冷干冷的冻感竟让我兴奋不已,些许是夹杂着旅行的兴奋吧。

DAY1:兰州

到达兰州已是半夜,这个城市不再只是印象中的兰州拉面,此刻我就站在这片离家2000多公里的土地上。不再如南方城市般的拥挤,宽阔的马路,和其他城市一样的灯火阑珊,只是略带萧瑟的夜。

出租车司机一路向我们介绍着这个西北城市,数落着它的繁华和苍凉。友好的他坚持要带我们去领略黄河母亲的尊容,这条从小到大被教科书夸赞的母亲河,让我肃然起敬,毕竟她养育了一方水土,甚至是半个祖国。

走一走西北,才知道世界没有尽头

晚上住进提前预定好的青旅。第一次住青旅,文艺复古的打扮,干净素雅。入夜的静谧尤其让人倍感亲切。只是遗憾的是,凌晨入住,早上七点就离开了。其实还挺想感受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好好坐下来,听听老板讲讲人来人往的故事,看看墙上的留言,体会下那些背包客的生活。因为一直听朋友说住青旅的感觉很棒,可以遇见很多有意思的人,而他们正过着我们期待的那种生活。

第二天早上是在动车上度过的,从兰州出发到张掖,一路的景色让我们欣喜不已。由于11月是旅游淡季,这列车上的也大部分是前往新疆看雪山的,来西北的并不多。

听当地人说,离开兰州,不断深入西北腹地,会越来越荒凉,人烟稀少。在列车上的我们就感受的很深,从开始的一排排平房,到牛羊成群枯黄的牧场,再到望不到的边际的成片黄褐色的戈壁荒漠和若隐若现的雪山,这些对于当地人来说看惯的景,在我们眼里却稀奇的很,旅行的魅力大概就是如此吧。

走一走西北,才知道世界没有尽头

DAY2:张掖

到达张掖已经是中午了,匆匆吃完午饭,包车去了丹霞。一路上都是两排笔直笔直的杨树,光凸的线条感尽显西北大地的苍凉。师傅说,一个月前深秋的落叶纷飞,更是美极了。

杨树之外一片片的是黄褐色的土地,时不时还跳出几片花海,师傅说,这边是盛产种子的地方,产的种子十分的优质,而我们所在的南方,大部分的种子就是这边供应的。

不久就到了丹霞景区,果然是淡季,偌大的出口也就我们几个人影,不用排队就买好了票。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个季节并不是最适合来丹霞的季节,雨季的时候来,丹霞特美;下过雨的地面,会呈现五彩斑斓的颜色,整片整片的,就像是颜料往上涂抹而成的。可是千里迢迢的我们,也总不能就这样回去等到雨季再来,还是兴致勃勃地走进了丹霞。

坐上景区大巴,一路上都是低矮的丘陵,望着窗外,真正看到有颜色的土地,还是被震撼到了。深入丹霞腹地,几乎是看不到植被,放眼望去全是千奇百怪的光秃秃低矮的丘陵,在冬天冰冷的阳光下,颜色并没有特别的突显,杂七杂八的颜色中,红色和黄色居多,绿颜色也时不时衬托一点,但是却是不深的绿,天空却也是出其不意的蓝。

走一走西北,才知道世界没有尽头

在人烟稀少的景区内,丘陵上延绵不绝的栈道和景区马路上陆续行驶的大巴车也成了一道风景线,在自然的力量面前,虽然渺小,略显孤单,却也有了独特魅力。

丹霞的日落后,我们连夜赶往敦煌。没有动车,没有白天车次,凌晨的火车站真是热闹非凡,拖着行李的老老少少,有疲惫的身躯,落寞的眼神,也有满是期待的我们。这大概是除去夜店酒场外最为热闹的城市边缘了吧。

经过一夜奔波,早上七点到达敦煌,可是这里却还是黑色的夜,车站外满是迎接你到来的出租车,我们坐上其中一辆去往已经订好的酒店。

走一走西北,才知道世界没有尽头

DAY3—4:敦煌

午后,我们出发第一站,鸣沙山。

说是山,其实是沙漠,敦煌市内很小,鸣沙山和月牙泉景区就市周边。行驶在路上,车窗外还是普通的民房,而不远的前方就是光秃秃的沙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引诱着我们。

第一次萌生想去沙漠的想法,还是高中看三毛的写的《撒哈拉沙漠》的时候,懵懂的我感受着她和荷西刻骨铭心的爱,在她的笔下笑和哭,那时还想着以后要像她一样去流浪,这曾是我一度的梦想。“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写的多么动人。

置身沙漠之中,是爬不到头的沙坡,爬上一个,还有一个。放眼望去,流畅的线条勾勒着苍茫的沙漠,人在其面前,是渺小的存在。景区内不断循环播放着月牙泉的音乐,在低沉的乐声中,面对着无垠的沙漠,是一种诉不出的苍凉感,无关情绪,却让人想流泪,这或许就是自然的力量吧。

走一走西北,才知道世界没有尽头

我们骑上骆驼,在赶骆驼的阿伯的带领下,在沙漠中一步步蹒跚前行,留下一串串骆驼的脚印。

这是阿伯自己家养的骆驼,每只都有名字,有两只叫小白、小黑。我们要下骆驼拍照的时候,在阿伯的招呼下,小白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吓得我措手不及。

古代没有交通工具的时候,聪明的人类就是利用了骆驼易驯服的特点来负重,一排排一队队的骆驼,在沙漠中不紧不慢的行走着,在烈日和夕阳下,成为沙漠的一道独特风景。

走一走西北,才知道世界没有尽头

来敦煌必去的景点就是莫高窟了,淡季的莫高窟人也并没有很少,但是可以参观的洞窟比旺季多了几个。由于不能拍照或者录像,一路上都认真的听着讲解员的解说。看着眼前这些从古时候留下来的精粹,好想穿越到那个年代,看看几盏灯下,几个人,在洞窟内是如何作画的。

说实话,来看这些人文古迹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的,否则像我就只能当时无比震撼,事后就剩几个字“值得一去”的感慨了。

听他们说,来莫高窟的人很多是学者、艺术家,可以在洞窟内待上几天,甚至是月和年的。古代留下来的文明确实让人无比震撼,那时候匠人的匠心让现代人自叹不如。想想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能称的上瑰宝的又有几件。

走一走西北,才知道世界没有尽头

DAY5:玉门关、阳关、汉长城、雅丹

在敦煌的最后一天,我们去了塞外。

出了敦煌,就是实实在在的塞外了,在敦煌起码还看得到绿色,但是一出市区,就是无边无际的戈壁荒漠,千篇一律的褐色,没有一点的生命迹象,也只是偶尔飞过几只不知名的鸟。

一路上我们从玉门关到汉长城,雅丹,再到阳关,车行驶在开阔的马路上,遇见的也只是几辆同是来旅行的车辆,再没有民房之类的烟火气息。

也只有到了这里,才真正能体会“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无奈。古时戍边的将士在这个寸草不生的土地上征战,他们的苦也只有那些边塞诗人能懂吧。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描写过这个地方,字字句句是道不尽的感伤。

走一走西北,才知道世界没有尽头

到阳关的时候,在遗留的烽燧的下方,刻着王维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塞外 ,再也没有朝雨,没有青尘,没有青青柳色,故人更是没有了,只有漫天的尘土和望不到尽头的荒芜。

我一个人站在阳关的烽燧下,望着无边际的黄土和天空,想起那些曾经西行在这条路上的苦行僧,想起那些搭盖帐篷取火,吹着羌笛的将士,似乎还能看到他们的影子,在这片土地上行军,在战马上驰骋,仿佛还能感受到他们打了胜战的喜悦,败了战的颓废。也不知这片土地上埋葬了多少他乡的尸骨,如今才剩下这一片片的黄土。

走一走西北,才知道世界没有尽头

当年盛极一时的汉长城,如今也只剩下了残垣断壁,破败不堪的矗立在漫无边际的戈壁荒漠中。我们走近玉门关的汉长城,很难想象,眼前看起来像草堆的泥土堆积物,曾经却为军事防御之用。

一座烽燧硝烟起,一座又一座相继点燃烟火,在这荒野中,一簇簇的烟火四起,壮观之余该有多萧瑟。想起王昌龄的诗句,很恰当地描绘了这个景象,“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走一走西北,才知道世界没有尽头

除去玉门关、阳关这些历史遗迹,最值得一去的就是雅丹,这个被称作魔鬼城的地方。为何称作魔鬼城,度娘是这么解释的,"进入雅丹,遇到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当地人们俗称雅丹为"魔鬼城"。

在路上,我们也听司机说起,某年有个大学生独自来到雅丹冒险,深入雅丹的无人区,而后在里头迷路,最后被发现尸体的时候,他是用自己的皮带自杀而亡的,可见夜晚的风是多可怕,像是鬼哭狼嚎,才得以形成这样壮观的风蚀地貌吧。

而我们能参观的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旅游观光车上看去,就像是茫茫大海的感觉,和午间的阳关相衬托,那些千奇百怪的造型确是壮观无比。

回程的路上,我们遇见了公路上的最美夕阳。这一路,看过丹霞的日落,看过沙漠的日落,最美的还是回程的日落。由于要赶往敦煌去搭回程的火车,几乎没有时间在路上逗留。而窗外的夕阳还是让我们忍不住下车驻足,默默在公路上看着它西下。

走一走西北,才知道世界没有尽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