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昭化区虎跳镇聚焦“新、奇、特” 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

四川新闻网广元6月29日讯(王菲菲)产业发展是确保贫困户有相对稳定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推进脱贫攻坚任务落地的关键所在。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中,广元市昭化区虎跳镇瞄准市场空隙,聚焦“新、奇、特”,通过种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农副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收入。

黄金木耳 为群众带来“黄金”

金耳,又称黄木耳、黄金木耳、金黄银耳、黄耳、脑耳,是一种食、药、美容兼用菌。在虎跳镇三公村黄元林的金耳大棚里,一朵朵金耳镶嵌在菌棒上,好似怒放的黄玫瑰。

黄元林2017年投资40万元开始种植金耳,经过近一年的发展,金耳大棚已经达到40个,拥有菌棒12000根。

“现在我们已经将金耳销往成都、重庆等地。干货零售200块钱一斤,如果厂家直接上门来收,统货每斤卖160块。”黄元林告诉笔者,他的金耳产量十分可观,每星期可以晾晒200余斤干金耳。黄元林算到,按照每斤160元计算,一个星期的收入就能达到3万余元。金耳的生产周期长,从投产至今,黄元林的干金耳产量已超1000斤。

广元昭化区虎跳镇聚焦“新、奇、特” 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

黄元林晾晒金耳

“金耳发展前景好,今年试种一旦成功,明年我将大面积在全村种植,带领更多老百姓尤其是贫困群众发家致富。”作为村干部,黄元林说他有义务和责任带领大家共同致富。2017年底,黄玉林一手成立了广元市昭化区金玉林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已经吸引了30余户建卡贫困户在该合作社务工。

“我是去年9月份来合作社务工的,一天的工钱是100块,所以我每月务工收入差不多有2000多,最多的时候能拿到3000。要是搞成功了,明年我也打算种一点金耳。”离家近、活儿轻松,每月还能拿到这么多,三公村建卡贫困户邢满洲对此收入很满意。

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 巧念“ 立体循环生态种养”致富经

虎跳镇的“新、奇、特”产业,并不仅仅局限于金耳。在虎跳镇东沟村四组,占地面积300亩的瓜蒌在充足的日光下长势正旺。

“目前大家看到的这一片是我们合作社瓜蒌种植基地的一部分,约50亩,共种植瓜蒌1万余株。经营模式以瓜蒌生产为主,并在瓜蒌下面套养蟾蜍。”广元金壳蟾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黄金先穿梭在瓜蒌架下查看蟾蜍活动情况。他告诉笔者,该瓜蒌基地于去年10月份开始搭架种植,现在可以看到架上的很多瓜蒌已经开始冒花蕊。

现年36岁的黄金先是一名退役军人,2016年,他积极响应国家“全民创业、精准扶贫”号召回乡自主创业,投资50万元开办起了广元金壳蟾蜍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蟾蜍。经过探索实践,形成了“水中牛蛙+地里蟾蜍+天上药材+周边家禽”的立体循环生态种养模式。

“多年生植物瓜蒌,全身是宝!它的果实、果皮、果仁及根茎都能入药,属于药食兼用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黄金先告诉笔者,正常情况下,只要不出现大旱、冰雹等极端恶劣天气,瓜蒌每亩地的亩产量保守估计在4000斤。而瓜蒌市场价一般不低于8毛钱一斤,所以每亩瓜蒌的收成至少在3000块钱以上;养殖蟾蜍20万余只,蟾衣每公斤售价在1—2万元,药含量高的每公斤可达3万元……一笔笔算下来,黄金先说他有信心带领东沟村乡邻一步步走上致富路。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农业品牌。黄金先说,从一开始种植瓜蒌,合作社就按照“绿色有机”的方向进行发展。

“我们使用的都是有机肥,后期锄草也采用人工锄草,尽量减少农药使用,因为合作社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致力于打造有机农产品。”黄金先的发展理念,正是虎跳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体现。

据悉,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虎跳镇契合市场需要,加强特色产业建设,先后种植茯苓等中药材2300亩,栽植无刺花椒150亩,发展藤椒100亩,种植黄金木耳15万棒、瓜蒌300亩,不断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