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轻重失衡”跌出百强之列 潘军:重拾房地产 2020年冲千亿目标

曾顶着“中国物业第一股”名号的彩生活,2017年营业收入16.28亿元,同比增长21.36%;同时,4.3亿平方米(截至去年底)的在管面积也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然而其母公司花样年,2017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42%,在行业的排位也由30强下降至108位(2017年易居数据)。

在今年6月的南京发布会上,花样年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潘军就直言,花样年已经意识到出现了“轻重失衡”,要重拾房地产。当彩生活的“故事”讲完了,“重操旧业”的花样年提出2018年300亿元、2020年1000亿元的业绩目标,欲重回主流地产商行列。

在行业集中度加剧的环境下,花样年能否完成结构调整并在2018年实现销售48%的涨幅,业内表示有待观察。

花样年“轻重失衡”跌出百强之列 潘军:重拾房地产 2020年冲千亿目标

营收下滑超10% 花样年重提房地产

在花样年2013年度业绩会上,潘军曾对媒体表示:“谁再叫我开发商,我跟谁急。”

持续刻意剥离房地产属性,花样年“得其所偿”,全力将彩生活推入港股,上市之初风光一时无两,估值一度超过母公司花样年。

不过眼下彩生活的市值和市盈率优势已然减弱。来自同花顺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彩生活的动态市盈率约20倍(绿城服务约44倍、中海物业约26倍),市值约102.76亿元(绿城服务141亿元、中海物业32.87亿元)。

随后的2016年,花样年即开始调整战略,“推广了两年时间,在此期间,我们发现自身轻重比例有些失衡。”潘军表示。

如今,多重建设导致社区商业严重过剩,而想要再次回到房地产主战场,花样年将面临如何解决目前的“失衡”?

从花样年成绩单可以发现,颇为明显的“失衡”是业务贡献率悬殊。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花样年房地产业务合同销售金额201.6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六成;但营业收入却仅为97.8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42%。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彩生活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36%,但整体数值16.28亿元,仅占总成绩单的16.6%。花样年的物业开发收入约66亿元,较2016年下降了21.1%,影响了“大盘”走势。

随之,花样年在房地产领域的排名出现明显变化。潘军直言,“我们从30强跌到50强,后来跌到百强。”克而瑞数据显示,花样年2017年度销售额的行业排名是108位。

潘军将此归结为“同行跑得快”。

在优淘城总裁薛建雄看来,房企过度轻资产之后,会出现规模太小的情况。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则表示,尽管众多房企纷纷走向轻资产,在国内整体环境下,房企还没有找到能取代地产开发的轻资产运营模式,轻资产对公司整体利润的贡献并未显现。

张波表示,目前国内房企还是更擅长于房产的开发销售模式,轻资产化放慢的同时,重资产化模式还是房企们会坚持的老路。“尤其是在流动性过剩,利率下行的长期趋势下,持有重资产的成本越来越低,重资产将变得越来越有价值。也许不久大家就会发现,在日益严重的资产配置荒时代,恐怕没有比优质的重资产更好的资产了。”

90%押注住宅冲千亿 商业持续轻运营

没有规模就没有江湖地位。的确,花样年在2012年前后提出转型轻资产的战略,再到如今主动承认出现了“轻重失衡”,要重拾房地产,实际上就是要重拾重资产。

不过从目前其资产情况来看,似乎并不容易。

就土储增量而言,截至2017年底,花样年规划土地储备建筑面积约1560.91万平方米,同比2016年仅增加4.2%。其中已签署框架协定的物业规划建筑面积为662.68万平方米。在布局区域上,一线城市占比25.9%,二线城市占比65.8%。

另外,来自花样年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花样年商业在管项目达到34个,其中自持项目10个,管理商业面积达3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全国项目布局将达到80个,资产管理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

“所以我们开始调结构,目前我们的结构有了侧重,90%是住宅,10%是商业。”潘军透露,未来花样年要“轻重并举”,即社区服务和房地产开发同时发力,房地产开发要拉上来,住宅的现金流要做上去。

潘军认为,未来花样年体系内外的货量储备已经超过3000亿元,所以今年业绩目标设定在300亿元,明年为500亿元,到2020年完成1000亿元目标。这三年业绩加在一起才1800亿元,目前的货量储备完全能够支撑千亿目标。

不过在提出“住宅商业缺一不可”、重走轻重并举的道路时,潘军强调,花样年的商业仍然是以轻资产为主,买商业物业来自持,太重了。

值得注意的是,潘军所言的商业主要是社区商业。

“目前社区商业的投资回报率有的为1%~2%,有的能做到8%~12%,这里面差距非常大,而社区商业成败要看项目人口需求、入住客户的消费能力、开发商的品牌、操盘策略及后期运营等。”薛建雄表示。

不少业内人士直言,社区商业体量虽相对较小但运营非易,要想真正从社区商业长期获利,依然要经受挑战。

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