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名录|燕园——戈裕良黄石假山遗构

苏州园林名录|燕园——戈裕良黄石假山遗构

大家好

我叫

『 燕园 』

很荣幸被列入《苏州园林名录》

下面是我的自我介绍

一、历史沿革

我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由清乾隆间东阁大学士蒋溥之子、台湾知府蒋元枢建造,初名“蒋园”。

1829年,山东泰安县令蒋因培出资购得此园,取北燕南归之意,将我改名为“燕园”。并大加修葺增饰,请江南叠山名家戈裕良用本邑虞山黄石在园中叠成假山一座,名“燕谷”,构思奇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道光二十七年(1847),园为邑人知县归子瑾购得。

光绪三十四年(1908),园为清外务部郎中张鸿购得,重加修葺,因园内有燕谷假山,故晚号自称“燕谷老人”,并于此园写成《续孽海花》一书。

建国后,该园先后由常熟市(县)公安局、文化馆、皮革厂等单位使用。

1984-1985年修复部分建筑,并对公众开放。

1998-2000年,燕园再次实施修复工程。

2007年,燕园进行了东扩及修缮工程,扩建面积千余平方米。至此除冬荣老屋,燕园诸景基本完成修复。

2013年5月,燕园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就是我的前世今生

苏州园林名录|燕园——戈裕良黄石假山遗构

二、基本状况

我的类别是

【宅第园林】

管理单位是

【常熟市旅游局】

使用单位是

【常熟市城市古迹名胜区管理处】

目前我主要的用途是

【 游览服务,为大家展现我最美的一面 】

苏州园林名录|燕园——戈裕良黄石假山遗构

三、园林要素

占地面积3520平方米(约5.3亩)。全园在总体布局上巧妙的可划分为三区。

入园门过门厅至前庭院为一区,其后设以东西向横廊,作空间分隔,左为西长廊,右为“三蝉娟室”粉墙花窗,院中植以丛丛翠竹,布以小径,掩映其后园景色,使人顿时有空间出邃、深莫能侧之感。

苏州园林名录|燕园——戈裕良黄石假山遗构

苏州园林名录|燕园——戈裕良黄石假山遗构

在院东又巧辟小园一方,是为第二区。北置鸳鸯式四面厅,名为“三蝉娟室”,室内上悬匾额“三蝉娟室”为苏东坡手迹。室前有荷花池,池水曲折逶迤。池南湖石假山耸立,怪石嶙峋,状如群猴汇集,奔、跳、卧、立,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别具情趣,因名“七十二石猴”假山。山间植松与苑木,复于东侧架以廊桥,名“绿转廊”,红栏黛瓦,跨水而立,东岸翠竹丛丛,桥廊北置西向“梦青莲花庵”,南通“童初仙馆”,馆内为书斋四间,布局顺应自然地形,由园东临池桥廊与小桥导入,曲折幽静,饶有趣味。池东“梦青莲花庵”为两层建筑,登小楼可西眺虞山风光。而池西则沿园墙复有廊经假山石洞,亦可达“童初仙馆”,布局之妙,蔚为观止。

苏州园林名录|燕园——戈裕良黄石假山遗构

苏州园林名录|燕园——戈裕良黄石假山遗构

有东西横廊至“五芝堂”为第三区,五芝堂为昔日园主人迎会亲友之所,在堂前置“燕谷”假山一座,咫尺山林,石景奇特,引人入胜,而假山之东沿园墙又有以高低错落之廊道与曲径修竹、点石构成的“诗境”景点,漫步其间,引人遐想,趣味无穷。由此顺廊道可北入“赏诗阁”,由此可俯瞰全园秀丽景色,远眺虞山风光,历历在目。出阁沿廊下山,可至名曰“天际归舟”的临水旱舫,人移景换,组合巧妙,使该区以“燕谷”为主体之园景,曲折多变,新意迭出,堪称佳绝。假山之西长廊沿园墙贯通全园南北,直抵“五芝堂”,廊中部置半亭名“伫秋簃”与“燕谷”、“三蝉娟室”构成极好的相互借景。人在廊中游,园景犹如连续的画卷,美不胜收。

苏州园林名录|燕园——戈裕良黄石假山遗构

苏州园林名录|燕园——戈裕良黄石假山遗构

有“五芝堂”后至园后门则为第四区。该区为园主人与家属日常生活起居之处,但也布局精宜得体,西为“冬荣老屋”,庭中植有女贞、桂树、翠竹,绕以山石,饶有意趣。东侧以廊分隔自成小院,建有“一希瓦阁”、“十愿楼”,分别为园主人与家属居住及藏书著述处。阁楼前庭中植以松、红枫等花木,绕以山石,景色明丽清雅。

苏州园林名录|燕园——戈裕良黄石假山遗构

戈裕良堆叠燕谷时,以虞山石景为蓝本,纯用本山黄石为之,故极逼真,而又运石如笔,变化万端,山以大块石为骨,小石补缀,拼锒对缝,不假外力,且山石纹理、色彩,相接自然、和谐,复又于山南麓置涧水丰湾,蜿流入洞,意境自然。东山则于洞中置以石室,中有明井,并有石梯出山巅,通至赏诗阁,实有巧夺天工之妙,浑于自然,又在自然基础上再创造,堪称开我国造园史上一代新风。

苏州园林名录|燕园——戈裕良黄石假山遗构

苏州园林名录|燕园——戈裕良黄石假山遗构

最后

要和大家说一下的是

我现在的建议保护类别是

全面性保护

我的具体地址是

常熟市辛峰巷8号

苏州园林名录|燕园——戈裕良黄石假山遗构

苏州园林名录|燕园——戈裕良黄石假山遗构

苏州园林名录|燕园——戈裕良黄石假山遗构

苏州园林名录|燕园——戈裕良黄石假山遗构

本文内容由

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