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哪位皇帝是你心目中的千古一帝?他们都有哪些历史功绩?

中华国学文化讲堂


史上公认的千古一帝指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权专制社会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的创立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秦王朝的建立对2000年的中国帝制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一、秦始皇帝(前259—前210):嬴姓,名政(正),又名赵政(赵正)。是中国战国末期秦国君主,后经秦灭六国之战统一中国开创秦朝,自命为秦朝“始皇帝”,俗称“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权专制社会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的创立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秦王朝的建立对2000年的中国帝制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二、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肯定儒学在教化方面卓越的贡献促进大一统思想的形成!促进儒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

三、隋文帝,他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使隋代获得了“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为中国古代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四、唐太宗,出生于武功别馆(今陕西武功),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唐朝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立年传媒夜话


纵观历史,从古至今,有很多皇帝都是值得学习的,都有自己的丰功伟绩。在众多的皇帝之中我最佩服的是秦始皇。

首先,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在四分五裂的时代,历史迫切的需要一个奇人出来统一疆土。而秦始皇应时而生,制定军事策略,选定人才,规划设计,通过自己的努力统一了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对于国家和历史的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

其次,秦始皇修筑长城和修建秦始皇陵。外敌入侵和其他民族的滋扰,不仅生灵涂炭,也对国家稳定造成了一定的伤害。秦始皇修筑长城不仅坚固了国家的防御系统,还有效的抵制了外敌的入侵。秦始皇陵的修建为我们留下了建筑史上的奇迹。

最后,书同文 车同轨,统一文文字度量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民之间的沟通,减少了民族交往中出现的矛盾。毕竟使用的文字不一样,互相看不懂这对于沟通来说是很有弊端的。度量衡的统一减少了贸易中的矛盾,不同的标准势必会影响双方的交易。

当然,秦始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暴君,秦始皇陵虽然留下来了但是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是不可计算的。焚书坑儒更是迫害了知识分子,这对国家文化的发展是不可挽回的损失,我们需要从正反两面看待秦始皇的为人。


萧萧文学


古代历史上哪位皇帝是你心目中的千古一帝?他们都有哪些历史功绩?

在我心目中的千古一帝当属康熙大帝。

下面说说我的理解。

一、康熙帝一生戎马生涯。

自古江山是打下来的,很多皇帝是顺理成章的继承王位、守住江山,康熙也是继承王位,但康熙大帝不是那种贪恋金銮殿宝座的人。

康熙帝是清王朝第四位皇帝。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当政初期,文韬武略,主张以武力征服,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少年时期就擒住鳌拜,三征噶尔丹,消灭台湾乱党,他的一生是马背上战斗人生。

二、康熙帝文治武功。

排除历史时代的局限性等因素,康熙帝可谓是丰功伟绩、功勋卓著。

康熙在位时期,文治武功成绩突出。军事战略上在北方评定噶尔丹、打败沙俄,平定了三藩叛乱,巩固了边防,也壮大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对内统治上,狠抓内政建设,消灭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为后世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文化基础。

三、历史评价。

康熙一生西征漠北、统一台湾、平定三藩、亲征噶尔丹。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力,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后人对他的评价极高。

毛泽东:康熙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打败准噶尔人,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法国伏尔泰:北京的耶稣会教士,由于精通历算而博得康熙皇帝的欢心,以致这位以善良仁慈、行高德美而驰名遐迩的君主,准许他们在中国传教,并公开讲授基督教义。

“千古一帝”留给后人评说的不仅仅是他的文韬武略、文治武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帝王对后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不是吗?

(您心目中的康熙是怎样的呢,欢迎点评,欢迎关注。)


山城小哲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当中,每一位皇帝都有过人之处,对当下社会做出了一定贡献也是社会不断推进的见证!在我心目中最有分量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当时隋朝杨广造成隋末严重大乱,导致人口锐减,使得武德年间、贞观初只有200万户[11] ,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提高政府效率。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这就是历史文明的贞观之治!


亦余兰兮


我最认为历史上可以成为千古一帝的是秦始皇。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有作为的皇帝有很多,比如汉开国皇帝刘邦,开疆拓土的汉武帝,汉中兴的宣帝,东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清康熙,这些都是在历史上有作为给百姓留下很高声望的皇帝。

而我认为最能是称得上千古一帝的当属秦始皇。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对中华大地的功劳可是功不可没的。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结束了战国时期各国战争不断,国与国之间并存的局面,这也为后世做了一个长久的榜样。

在领土上,秦始皇统一了全国,那么在政治上,他创建了皇帝制,这也让后来的朝代而世代沿袭。皇权至上,中央集权。还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这为经济的发展和促进极大地得到了进步和飞跃。铸就了闻名于世的万里长城,抵御了匈奴外族的入侵,也为后世的灿烂文化书写了光辉的一笔。

有人总是认为秦始皇是暴君,他建造阿房宫、筑长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天下百姓民怨四起。他焚书抗儒,坑杀了无数的无辜百姓。他也不过是一个人,有功就会有过,然而我觉得秦始皇的功大于过,过也掩盖不了他伟大的功绩。所以,秦始皇是历史上最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的皇帝。开创往往是最伟大的。

欢迎分享!


商杰JACK


我心目中的千古一帝不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更不是所谓的康熙大帝,而是在历史上很少被人提及的隋文帝。

隋文帝很少被提及,是因为他的儿子、被认为是昏君的隋炀帝杨广抢了风头。杨广导致天下大乱,李密用甚至用“罄竹难书”来形容他的罪过。

再加上,隋朝二世而亡,仅仅存在了38年,导致杨坚在历史沉默了不少,但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杨坚配得上千古一帝的名号。

一、杨坚结束了近300年的国家动荡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大一统

在这一点上,杨坚是不次于秦始皇的。

秦始皇灭掉六国,实现国家统一 。而杨坚也是这样,先灭掉北齐,成了隋朝后,又灭掉了南陈,国家再次一统。

隋朝的大一统意义重大,因为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三国鼎立,再到西晋的短暂统一,随后又陷入了混乱。

(南北朝)

紧接着就是“五胡乱华”,北方汉人陷入地狱般的境界。从最初的东晋、五胡十六国,到南北朝并立,

近300年来,国家一直陷入分裂状态。直到杨坚才实现了统一跟和平。

二、杨坚实行科举取士的制度,给了普通人走上仕途的机会。

虽然科举制度有很大的弊病,但对普通人家出身的读书人来讲,是个不折不扣的福音。

诏京官五品已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书·百官志》

因为两汉时期,实行的是“察举制”,就是地方官考察推荐有才能的人到朝廷做官。

在这种制度下,想想就知道有很大的弊端,虽然也有出身贫寒的的被推荐,但大多数都是富贵人家的公子走上了仕途。所以才有了“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民谣。

曹丕废汉自立,依靠的是许多豪门大族的支持。他当然要把好处留给这些人,因此就实行了“九品中正制”。

这个制度,简单来说,你出身高贵,就自然当高官,你出身低贱,即使有才华,基本上一辈子也只能做下等官吏。

当了东晋时期,也就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科举考场)

科举就像现在的高考,对我等小民来说,他是目前来说相对公平的一种考试制度,想想曾经的推荐工农兵进大学,你就知道高考的优越性了。

所以,创立科举制的杨坚功不可没。

三、杨坚人品高贵,生活简朴,是一夫一妻制度的坚定执行者

在古代,三妻四妾是常有的现象,对于皇帝来说,虽然不像传说的那样“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或者后宫佳丽三千,但一生只有一个妻子的是极其罕见的。

就像我们所称颂的伟大君主李世民,他和长孙皇后可以说是古代“君正后贤”的模范。可李世民除了皇后外还有10位妃嫔,其中一位还是齐王李元吉的妻子。最小的武媚娘还跟他的儿子李治经常私下沟通。

(杨坚、独孤剧照)

相比于李世民,杨坚的人品简直高贵了许多。他和独孤皇后相守相爱一生,值得称赞。

四、杨坚均分田地,减少赋税,发展经济,促进了社会的极大发展

杨坚吸取南北朝时期的弊端,把田地均分给了百姓,还大大降低了田赋,不仅粮食丰收丰产,国家的粮仓粮食都盛不下了。百姓更是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丁男、中男受露田(种植五榖)80亩,永业田20亩,妇女受露田40亩。奴婢5口给1亩。永业田不归还,露田在受田者死后归还。《隋书·食货志》

综上所述,杨坚在位时间虽然短暂,但他统一全国,开创科举、均分田地,降低赋税,一夫一妻,可以说是位伟大的帝王。

朋友们,我是“北冥説史”,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解读。感谢您的“关注、点赞、评论”。


北冥说史


第一个是,唐朝贞观天子李世民,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协助他父亲李渊,在太原积攒力量,隋朝末年,刀兵四起,阳光,婚姻庸无道,有十几家反王,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李世民和他父亲李渊,见时机成熟,在太原,起兵,顺应天时民义,先收复,瓦岗山英雄,大谋士徐茂公,丞相魏征,兵马大元帅秦琼,福将程咬金,罗成,瓦岗山46友,民间传说,46友当中,都是星君下凡,李世民,微,天策上将,一举扫平反王,一举定乾坤,开创了贞观之治,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李世民开创了中华文明,和古代,中华民族古代伟大复兴,创造了历史奇迹,在中国,没有任何朝代,超过李世民执政年代,波斯人,阿拉伯人,日本人,朝鲜人,都到唐朝取经,学习,同时,李世民还派唐僧,到印度取经,开创了中国走出去,接收外部文化的先河,创造历史,李世民执政23年,风调雨顺,老百姓犯了错,画地为牢,古代有历史记载,这是空前的,所以说李世民,虽然有玄武门之变错误,但是不影响它的功劳,人生当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最佩服的就是唐朝李世民,爱护百姓,能听进不同的建议,御驾亲征,保家为民,在历史上,皇上打仗御驾亲征,历史上没有的,这样的盛名君主,千古一帝,最符合实际的,李世民,千古留佳话,万古流芳,谢谢


北斗星3557


在迈克尔哈特榜单中古代历史上有两位皇帝上榜。迈克尔哈特榜单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100人排名。其中两位皇帝分别是:秦始皇和隋文帝杨坚

我心目中的千古一帝非隋文帝杨坚莫属。

梁启超《李鸿章传》中看到一句话“李鸿章乃是时势所造之英雄,而非造时势之英雄”。这句话就让我想到了这个事情,西方人之所以推崇杨坚,就在于两个字——创制。

隋文帝杨坚的4项创新影响后世深远,看完之后我相信你也会认同隋文帝杨坚是千古一帝的不二人选。

  • 科举制: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使得寒门子弟得以出人头地

科举制的意义在于打通了朝廷与社会中下层的沟通,一批拥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以施展才智,他们来自民间,了解民间,这十分有利于隋朝的统治与发展。以科举选拔人才这也让社会风气得以改善,读书的风气盛行。

科举制的出现改变了门阀与权阀霸占高位的局面,所有的官位都需要凭借真才实学去取得,无法再依靠世家大族的势力取得,那门阀大族也就逐渐衰弱了。对我国古代选贤纳士也确实有积极作用

  • 实行“均田制”

大幅度降低税负,减轻百姓负担。他鼓励农桑、轻徭薄赋,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国库的财政收入。即使他的儿子挥霍后依旧造福了唐朝国库六十余年。

  • 三省六部制

中国封建社会宰相的权利极大,出现了像董卓、曹操、这样的专权者。三省六部制下,宰相变为了一种虚衔,而真正掌握宰相权力的是内史省(唐代改名中书省)长官,却没有相对应的品级,只是一种临时性的职务。符合了皇权增加的趋势,也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 修订《开皇律》

对前代81条死罪、150条流罪、1000余条酷刑以及灭族等恶法都一概废止。大大减少了法律的残酷性和野蛮性,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在法制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科举制与三省六部制这两项划时代的政策,一直延续了1300多年。以上4点是其他皇帝所不具备的,所有他是我心目中的千古一帝。

你认为呢?欢迎补充交流,我是孙小慢,更期待你的关注


孙小慢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英雄纷纷出来争抢地盘,其中夹杂着一位‘枭雄’,他的名字叫曹操。说曹操是枭雄其实并不完全正确,许劭有一句话对曹操评价最为正确:“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曹操从最初征讨黄巾军到董卓灭亡期间,首先想到的是东汉的利益,汉献帝的利益,打败数万黄巾军,对于几十万的俘虏,曹操明白,天子尚在不允许手下拥有‘私兵’,二话不说直接放了。汉献帝被董卓胁迫时,曹操一心想要解救汉献帝于‘水火之中’,十八路诸侯成立后,一路连克至洛阳,董卓被迫成都长安,撤退之时即是董卓灭亡之日。无奈的是关中各路诸侯得到消息后却‘日置高酒会,不思进取’,愚蠢的错过了解救汉献帝、诛杀董卓的良机。数次被冷落后,是曹操不顾个人生命,率领本部兵马拦截董卓,试图将汉献帝从‘恶魔’手中解救,可惜追击过程中被董卓手下大将徐荣所败。

吕布刺杀董卓后,天下诸侯纷纷争抢地盘,曹操却没有这样做,他明白,汉献帝还活着,东汉需要振兴。于是亲自前往洛阳将无人问津的汉献帝及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接往许都。虽然汉献帝落魄成不像个皇帝,但曹操还是将他奉为天子,而且细心的曹操还办了一件非常体面的事情—送还赏赐。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在位期间把江山丢了;最痛苦的莫过于江山在,无人可差遣,各自为政。汉献帝面临的就是最痛苦的,不光痛苦而且还很没面子。

曹操在洛阳见到汉献帝时,蓬头垢发跟一个要饭的没什么两样,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多么希望地上有条缝能够钻进去避一避。曹操很聪明,不去关注皇帝及诸位大臣们的仪态,行君臣之礼时,眼中皆是诚恳,汉献帝见此为之动容,这才决意跟随曹操回许都。回到许都后,曹操安置好汉献帝后,紧接着派人送还‘赏赐’,什么御赐的杯子、盆子、筷子、碗等等一大堆生活日用品,曹操的做法可以说给足了面子。你想想,洛阳时汉献帝都快成要饭的了,身上肯定没钱,也许有一帮文臣在的时候汉献帝才觉得自己算个皇帝,没有了他们估计连他自己都不信当今天子是这熊样。曹操的做法让所有人认为:这不是臣子施舍给天子的,而是天子收回曾经赏赐的东西。做臣子的理应帮忙保管这些御物而没有权利使用他们,如今天子需要这些东西,做臣子的当然如数奉还了!

曹操不仅送还汉献帝的赏赐,还要收复东汉失去的领土。攻伐张绣、斩吕布、败袁绍、灭袁术,曹操的势力扶摇直上,最初的信念也开始动摇。而那些被曹操救下的文臣,太平久了开始出来作妖,纷纷跳出来指责曹操:“曹操,你‘挟天子以令诸侯’与董卓有什么区别?!”“曹操,你这个恶魔,竟然不顾天子意愿,肆意发动战争,百姓疾苦,天下动荡,你有什么功劳可谈?!”“曹操,你加封九锡,自封为王,是想要造反吗?!”“曹操,你…”终于,曹操烦了,跟这些自诩正义的家伙谈道义简直是对牛弹琴,既然如此,那就杀吧!

杀完孔融再杀祢衡,接着又把杨修杀死,这些人被搞死后,世界算是清静了不少,他们眼中,只能付出没有回报,如果索要回报你便是恶人,所以曹操不会成为‘圣人’,只能成为恶人,之前所有的功劳也将被抹杀的一干二净。

当曹操权力进一步巩固,枭雄本色一览无遗,从一开始接到汉献帝至许都,如果是太平盛世那么曹操也许会继续繁衍生息自己的宦官世家,成为一个‘治世能臣’。可惜生逢乱世,在那些‘圣人’的监督下,能臣是活不太久的。曹操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应当前的形势,成不了能臣,只能做一个枭雄!



草原上的海洋


这里是平興论史。

如果说历史上小编做崇拜的帝王,那非柴荣不可!他的文治武功远迈汉唐,给宋太祖赵匡胤打下了统一江山的坚实基础。

(后)周世宗柴荣,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以外戚身份继承皇位的人之一,为了更好的了解周世宗的功绩,我们先从他的谥号和庙号入手。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世宗是他的庙号,一般用于承上启下的英明之主,当然帝系传承到旁支的帝王也可以使用这个庙号,比如说明世宗朱厚熜。总而言之,世宗是正谥,是对帝王工业的肯定。而关于谥号,从‘睿武孝文’中不难看出周世宗的能文能武,在文治武功上都很有建树。下面我们来简单的刨析一下谥号的含义:

睿,圣也

威彊敌德曰武

慈惠爱亲曰孝

经纬天地曰文

谥法有很多种,但是这几种解释最符合柴荣。他是圣明之主,他的天威震慑住了南疆各国包括北方的契丹。他爱民如子,慈爱有加,是五代十国唯二给予人民百姓修养身心的帝王(另外一位是后唐明宗李嗣源)。下面让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柴荣的文治武功。

1.\t柴荣在文化上的功绩

柴荣即位后,立刻下令招抚流亡,减少赋税,恢复中原经济。当时,北方及中原经过一系列的战争,百姓痛苦不堪,柴荣的举动正好使中原开始复苏,他整顿吏治,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经济开始繁荣。他也鼓励逃户回乡定居,减免各种无名科敛,安抚流民,招民垦殖逃户田,编制《均田图》,派遣使者分赴各地均定田租,查实隐匿耕地,使之均摊正税,废除曲阜孔氏的免税特权,动员民众兴修水利,疏浚漕运。所以无论是在治水还是农桑,周世宗都基本上是亲力亲为,很多时候都是亲自设计亲自现场监督。

司马光曾经评价柴荣:“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周世宗是多么仁德的人啊!比起爱惜自己的身子他更爱百姓。周世宗是多么开明啊,他不以无益的政策而废除有益的政策。司马光是宋中后期(仁宗、英宗、神宗、哲宗)的名家,从他对周世宗的赞叹可以看出周世宗柴荣的影响之大,文治影响之远。

2.\t柴荣在军事上的功绩

历代帝王,只有文治是不行的,还必须得有武功。周世宗柴荣的武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独树一帜!

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运动,周世宗柴荣占了最重要的一位。当时很多拖欠税款的民工为了躲避税负和徭役,便出家为僧,极大的加重了社会的负担以及人口的流失。周世宗在征伐后蜀孟昶的时候,下达了灭佛的命令:

“诸道府州县镇村坊应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敕额者并仰停废”

意思是各地中原有的寺院保留,在建的和准备建的寺院如果没有允许不准再建。并且在之后让大批僧尼还俗,参加西征,投入生产,这大大的加速了后周国力的进步。

柴荣曾经制定过治国方针: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可惜柴荣的生命过短,要不然他可以更快的完成这个目标,原因就在于他超人的军事才能。他一生5次亲征,历次用兵都亲临战斗第一线,先征后蜀,极短的时间内攻破四州城池。后来,他三征南唐,迫使南唐李璟去除帝号,迁都洪州。再后来,他北伐辽朝,他仅用了42天,兵不血刃,连收三关三州,17县,所以严格意义来说,宋朝所念念不忘的‘燕云十六州’其实已经收复了部分领土了。正当他准备乘胜夺取幽州,收复唐末的失地时他病倒了,只能返回汴京。所以有人评说,若柴荣不死,幽云十六州早就被收回,打平天下都是小菜一碟。

让我们使用伟人毛泽东的诗词做结尾吧!

沁园春·世宗

风旷云哀,水寂山横,日落时分。

看三关克尽,四州新复,王师万里,荡破强臣。

大阵如云,重旌蔽日,壮气冲霄四海吞。

须明日,更挥师北上,灭尽胡尘。

天亡不世之君,令无数遗民泪满襟。

纵千秋万代,君王不复;山河万里,何处追魂?

君若苏生,扬鞭策马,成全大业只明晨。

亲征日,振长鞭大破,万马千军。

这里是平興论史,我们下次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