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張愛玲的荒蕪……

我不曾看過很多張愛玲的書籍,因此也揣摩不了她所撰寫的人物的喜怒悲歡裡是否憑添了她的心意。只是從她的生平,才在腦海裡逐漸浮現出這個瘦削而又高俏的上海女子。張愛玲就跟我想象的民國時期的上海女子一模一樣,著一身暗色絹花旗袍,安靜而神傷。

這是張愛玲的荒蕪……

出生

張愛玲身世顯赫,祖父是清末名臣張佩綸,祖母李菊耦的父親是李鴻章。世家大族,書香門第,她從小耳濡目染,這是她才華不可磨滅的淵源。隨著舊貴族家庭的逐漸凋零,她的父親賭博欠債,迎娶新人,母親遠洋留學,天各一方。十幾歲的她,未曾長久的感受過來自父母的溫暖,便急匆匆的長大。這是張愛玲的荒蕪……

求學

張愛玲最溫柔的時光,是在港大讀書的時候,遠離苛責冷漠的父親,與好友炎櫻一起購物,看電影,逛商店,買零食。青春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但這樣的日子並沒有維持很久,隨著香港淪陷,她不得不返回上海,成為一個職業作家。她不同於眾人,或是謙遜或是容忍,她抬著高傲的頭顱,挺直著脖頸,她說過出名要趁早。於是如她所想的成為了上海紅極一時的小說家。這是張愛玲的荒蕪……

愛情

這是張愛玲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遇見胡蘭成,她的高傲與自閉,輕蔑與不屑都低在塵埃裡,從塵埃裡開出花來。她天性喜歡聰明人,而恰巧胡蘭成便是那個極有悟性的聰明人。儘管胡蘭成大她十四歲,儘管他是汪偽官員,儘管他已有原配妻子,但此女子又非彼女子,她只在乎自己的心意,何曾管得了他人流言中傷。只是亂世之戀,如何善終?這是張愛玲的荒蕪……

令人扼腕的是,張愛玲如此才華橫溢,卻所託非人。在她心裡,胡蘭成就是自己唯一的傾城之戀。可胡蘭成卻是花花公子,遊花戲蝶,鶯鶯燕燕,所愛無數。張愛玲最喜歡的是《詩經》裡的那句“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而胡蘭成並不能也不願給她舉案齊眉,終老白首的一生。

當胡因為政治問題避風頭到武漢時,引誘了十六歲的護士小周,在溫州逃難,又勾搭上了朋友家的姨太太範秀梅。這樣薄情、無情、多情的人偏偏遇上了一個深情、鍾情、長情的張愛玲。於是一切都如佈滿蛀蟲的朽樓舊木,轟然倒塌。 自此以後,張愛玲再也不是那個轟轟烈烈而又追求極致的女子了。就像她自己說的,我將只是萎謝了。愛情凋敝,人自枯萎,至此,一場相識相愛與相知,恍然南柯一夢。這是張愛玲的荒蕪……

離鄉

新中國成立後,張愛玲因為與汪偽胡蘭成有染,在內地受到排擠與輿論攻擊,於是她去了香港又輾轉去了美國。在美國因為不夠出名過著貧困潦倒的生活,因為現實原因,最後又與美國作家賴雅成婚,新任丈夫年長她許多,也並沒有什麼積蓄,因此兩人的日子也仍舊落魄逼仄,直到丈夫去世後,張愛玲的經濟問題才逐漸好轉。這是張愛玲的荒蕪……

晚年

張愛玲的晚年深居簡出,很少有人知道她的消息,她也很少接受別人的會面,一個人獨居,安靜而淡然。後來香港臺灣又流行起一股張愛玲熱。而這位曾經穿著合體旗袍的上海貴族女子,卻荒涼了半生。 她的人生自此謝幕,享年七十五歲。

這是張愛玲的荒蕪。

就像她在《天才夢》中寫道的:“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 她生於大家貴族,幼小年紀就親眼目睹著家業衰敗,歲月凋零;她處於刀弋亂世,雖然紅極一時,卻為了生計而做一個職業女性苦苦支撐;她憧憬著一生一世一雙人,到最後卻所託非人,耗盡半生長情。她的清高、她的孤傲、她的燦爛、她的美好,在後半生的貧窮與顛沛流離中再無音信。這是張愛玲的荒蕪,她一生悽苦孤獨。只是偶爾午夜夢迴,可曾有人願意真心為她,填補這片荒蕪?她哭訴道胡蘭成許她現世安穩,卻不給她安穩。那就在這片荒蕪裡,願使她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斯人已矣,夢久了終會醒。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