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之聯的2018能否扭虧爲盈?

榮之聯的2018能否扭虧為盈?

靠生物雲、金融用戶業務能否幫助榮之聯2018扭虧為盈?對於一個傳統集成商來說,當下的翻身仗已經顯得比較艱難了。

——題記

早在2018年4月26日,榮之聯發佈2017年度財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8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8.38%;實現淨利潤-2.02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84.16%。

對於虧損了2億元的榮之聯,當然股東們有點小緊張,因而財報裡面對虧損原因做了簡單說明。

財報分析指出:“公司利潤虧損並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基於謹慎性原則,計提車網互聯、泰合佳通、壯志凌雲商譽減值準備2.98億元,如果不考慮商譽減值的影響,公司2017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600萬元。”

這樣的解釋都是馬後炮,既然事情都做了,按照財報的時間財務核算是虧損就虧損了,還有什麼理由找呢?這就像潑出去的水,怎麼回收都沒有太多實際意義了。

作為中國集成商領域的巨頭,榮之聯這些年確實在一步一步轉型自己的業務,畢竟這是一個雲計算、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大時代,不變必死,變則可活。當然,轉型如果順利的話,還會活得比當下更滋潤的。

財報靠收購說明榮之聯傳統業務吃緊

與此同時,榮之聯還在近期發佈了2018年第一季報,財報顯示公司一季度營收實現5.37億元,同比增長79.37%,淨利潤1954.4萬元,同比增長627.10%,漲幅超過6倍。預計2018年上半年扭虧為盈,收入較上年同期有大幅增長。

2017年虧損2億元,2018年第一季度就實現了營收接近8成的增長,淨利潤實現了季度性的接近2000萬元,同期相比增長了6倍還要多。

按照這個邏輯分析下去,榮之聯對外公佈的預期稱,2018年第二季度就可以實現扭虧。那麼這就說明了第二季度財報必須實現利潤1.8億元以上才能有機會實現扭虧。按照當前第一季度的營收5.4億元左右對比2000億元利潤來看,第二季度榮之聯必須實現比第一季度高達9倍的利潤,對等的第二季度需要實現超過45億元的營收才有可能。

因為榮之聯的公司毛利率是擺在那裡的,不可能在2018年突然實現突飛猛漲的毛利率吧。參考分析機構的數據來看,毛利率27.14%、淨利率3.59%的榮之聯,如果要在2018年第二季度實現扭虧,還是不科學的,有點忽悠吃瓜群眾的感覺。

照此分析,榮之聯在2018年不太可能扭虧了。但是我們繼續再看2018第一季度財報,公佈內容顯示:榮之聯在生物醫療領域重點進行市場拓展,實現收入2.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7%。但是,生物醫藥這部分收入佔公司同期總收入的10%多一點,毛利率也是在21%左右。

在金融行業,榮之聯通過收購贊融電子,為公司繼續拓展金融領域打下良好的基礎,贊融電子主要為商業銀行提供存儲解決方案,公司在2017年度金融行業收入4.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4%。金融行業這部分收入佔本季度公司總收入23%左右,毛利率也是在21%左右。

可見,在其2018年第一季度中,新收購過來的贊融電子對財報的貢獻不菲。按照毛利率計算,贊融電子為榮之聯本季度貢獻了0.9億元的毛利,淨利潤貢獻大概在0.16億元左右。如果沒有贊融電子的財務數字計算,恐怕本季度的榮之聯也將面臨季度性的虧損,即使不虧也可能微利見不得觀眾的。

因此,我們也看到了財經網站報道稱,榮之聯財務總監鞠海濤表示公司一季度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有二,一是母公司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23.52%;二是2017年併購的贊融電子一季度利潤納入合併報表。

生物雲、金融用戶業務是趨勢也是噱頭

榮之聯的財報分析中強調了生物雲、金融行業業務成為公司未來業績持續增長的原動力。但是在看到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的數據來分析,生物雲方面榮之聯佈局確實比較積極和快速的。

資料顯示,榮之聯醫療大數據平臺已經致力於優化臨床健康數據的採集、存儲與處理,並通過數據庫同步、數據抽取等集成技術實現臨床數據與臨床業務系統的分離,在大數據平臺上進行統一集成、統一存儲、統一利用。通過基於大數據技術的臨床數據分析建模,建設自然語言處理、醫學知識庫、可視化組件、系統管理等子系統,提供臨床數據統一視圖、決策研究分析、DRG臨床管理、科研數據應用等功能。

也就是說,榮之聯生物雲其實就是一個大數據平臺+AI的模式,其基礎架構在一個私有云之上。

只是在醫療領域,大數據平臺和AI的手段還沒有完全成為醫療生物領域的真正普及化情況下,這樣的舉措對於榮之聯應該算是比較前瞻的投入了。其中的行業探索風險,相信榮之聯也是十分清楚的。做一個吃螃蟹者,想要在行業興起的時候獲得很好的收割,其中的行業佈局投入在前期必然是虧損的。

雖然在2017年有了生物雲、醫療大數據平臺等佈局,但在2018年已經過去接近一半時間的情況下,我們還沒有看到榮之聯在這個領域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就足以說明2018年估計還是處於一個佈局期,收割期什麼時候可以到來,需要靜待觀察了。

因此,生物雲、金融用戶業務是趨勢也是噱頭。

即便如此,榮之聯也在集成商業務的經驗上,繼續擴張自己在與雲計算相關領域的業務和採購競標。

這就說明了像平安集團雲桌面這樣的項目,在虛擬化方面榮之聯還是主要依靠傳統的集成商業務在耕耘,傳統集成商的利潤率依然沒有太大變化,因此,榮之聯在非生物雲與金融行業領域的拓展上即使獲得一定數字的收入增長,在利潤表現上也不會十分強勁。

最終,榮之聯在2018年的經營成果上能否扭虧為盈,在面臨公有云廠商、企業級IT廠商雲化大面積推進行業用戶的情況下,打一場翻身仗的代價與努力必然比前些年更艱難了吧。(Aming)

——阿明/綜合評論——

(本文章和作者回復僅代表該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