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为心之液,这些部位总是出汗,可能身体出了问题

夏季气温一高,我们就容易出汗,特别是那些比较胖的人,动不动就出汗。很多人说出汗排毒好,但是很多汗液的味道真的让人很尴尬,而且黏黏的,让人有点烦躁。关键是,如果总是一个地方出汗就不是件好事了。

1

汗为心之液,调节体温

发汗的原因有:外界气温升高引起发汗;或体内产热增加所致的热刺激引起发汗;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吃辛辣热烫的食物、运动等亦可引起发汗。

如果汗腺功能不正常,当人体处在高热状态时,不能发挥分泌汗液的作用,人就会发高烧,还可能造成心、脑、肝、肾及血液系统受损。

汗为心之液,这些部位总是出汗,可能身体出了问题

中医则认为,汗是人体五液之一,人体内的津液出于腠理,就叫做汗。《素问·评热病论》说:“汗者,精气也”。中医还有这样的说法,叫“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等

这是因为,中医认为心在脉为血,在津为汗,汗与血同源,由阳加于阴,气化而成,故称“汗为心之液”。

2

出汗到底是好还是坏?

因运动而产生的排汗是主动出汗;因天气、环境或心理压力造成的出汗称为被动出汗。专家解释,被动出汗只是在人体浅表层出汗,如蒸桑拿;主动出汗才是真正的深表层出汗,也就是让人从里向外出汗,如运动出汗。

汗为心之液,这些部位总是出汗,可能身体出了问题

主动出汗是人体进行的自我调节,出汗后不仅让人感觉很舒服,还能起到排出毒素、控制血压、促进消化、防骨质疏松、增强记忆、护肤美容、减肥等作用。

另外一方面,中医讲身体静止情况下出的汗,叫“动汗”,极易出问题,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盗汗等。

不因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特别怕风怕冷,这叫自汗,是气虚的表现。

夜晚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叫盗汗,是阴虚的表现。

而且,如果总是一个地方出汗,要警惕身体健康问题。

3

这些部位总是出汗,可能身体出了问题

1、前胸总是出汗:心虚

如果平时前胸总是出汗,就表示你的心虚了。这个要特别注意,需要补心气。补心用莲子,补气用糯米。用莲子和糯米一起熬粥喝,既补心气又补肾气。

汗为心之液,这些部位总是出汗,可能身体出了问题

【做法】:把十几颗带心莲子泡软,加糯米一起煮成粥。

2、手脚心爱出汗:心肺功能比较弱

有人其他地方不太爱出汗,一出汗,就出在手心、脚心。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一般是心肺功能出现障碍后导致的问题。

汗为心之液,这些部位总是出汗,可能身体出了问题

首先,这人的肺里应该有寒,而且是陈年的积寒。这种陈年的积寒被关在肺里,导致出汗的功能出现障碍。所以,身体别的部位就不容易出汗。

其次,这人心脏功能可能还比较弱。心脏功能弱,肺里又有积寒,那么,就会导致其他部位的汗排不出来。因此,汗只能从最容易出汗的地方——手心和脚心出来。

这种情况,往往是小时候开始并长期积累形成的,不容易转变。只有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调理,才会起到缓解的作用。可以尝试以下这个比较方便坚持的小方法来调理。

【做法】:晚饭的时候,把2~3瓣大蒜切碎了,搁置20分钟,让它氧化一下,大蒜的有效成分是要跟空气接触以后才能发挥出来的。然后,可以在吃饺子、吃面条的时候,生吃这些大蒜。

汗为心之液,这些部位总是出汗,可能身体出了问题

蒜是走肺的,它能够帮助肺热起来,有一定的驱赶肺寒的作用。对于心脏功能,它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3、额头出汗: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

【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要保证充足睡眠,否则容易导致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饮用,有平肝功效。

4、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如果平时鼻子总出汗,说明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议1】肺气不足主要是因为其天生体质虚弱造成。没事的时候用双手敲打双腿,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人体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敲打刺激,可起到调理肺经的作用。既能按摩劳累了一天的双腿,也能提高免疫力~

【建议2】:百合玉竹粥

玉竹,有滋阴润肺,养气,生津止渴之效;又因其补而不腻,可补益五脏,滋养气血;且有抗氧化功效,可调节免疫力;百合恰好有清肺养肺、镇咳平喘、清心安神的功效,可以改善肺部功能,抗击并排出毒素。

汗为心之液,这些部位总是出汗,可能身体出了问题

5、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你内分泌失调有关。

汗为心之液,这些部位总是出汗,可能身体出了问题

4

这种情况出汗,暗示身体健康问题

1、睡觉时爱出汗:阴虚盗汗

有的人睡觉时爱出汗,睡着睡着,身上就湿了,觉得燥热不舒服,就把被子撩开。撩开被子又冷,盖上又出汗,这就是典型的阴虚盗汗。

夏天,北方的饭馆经常提供酸梅汤,里面有乌梅,它有两个作用,一是止汗,二是养阴,其解暑清热作用要好于绿豆汤。加上乌梅养阴,出汗多了就阴虚,所以酸梅汤是一个最佳选择。有条件的还可加点五味子、黄精,能补肾补阴。孙思邈建议人们从农历五月份开始吃五味子,就是怕夏天汗太多,耗散太重。

2、一动就出汗:气虚

如果身体平时没有其他特别的症状,但一动就出汗,这是气虚。气虚可以用黄芪和大枣一起煮水喝。

汗为心之液,这些部位总是出汗,可能身体出了问题

【做法】:每天用30克黄芪,加6个掰开的大枣,用熬中药的方法,连续三煎三煮。黄芪属于根部,熬的时间要长一点,才能熬出它的药性。把3次熬出来的药汁合在一起喝就可以了。

【注意】:感冒的时候不要喝黄芪大枣茶,上火的人也不要喝。

5

养生出汗有妙招!

除了患有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的人群外,大多数人都适合依据自己的身体条件主动出汗。以下是养生出汗的几种方法:

1.运动前喝热水、热粥

运动前喝杯热水或热粥,让毛孔进入将开未开的状态,再锻炼一段时间,就能让毛孔全部打开。但运动后一定不要马上吹空调、风扇或洗凉水澡,要耐心等汗消退。

2.巧用生姜促汗出

生姜既暖脾胃,又走表开汗孔。经常在空调环境上班的人,可以坚持喝生姜水,比如茶叶加生姜片泡水、生姜红枣水等,促进排汗。

3.静坐一小时

每天定时关掉空调,静静地坐一个小时,培养身体主动出汗的能力。

汗为心之液,这些部位总是出汗,可能身体出了问题

4.晒15分钟太阳

夏日阳光是人体出汗最佳的动力,应每天上午9至10点或下午4至5点,晒15分钟左右的太阳。

5.自我发热

可以用热水袋、暖宝宝等贴在膝盖上,让人体传热,热深入到皮肤深处,或者用热水泡脚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主动出汗作用多多,但若是出现某个部位经常出汗或者动不动就出汗、阴虚盗汗的情况就要注意了,及时调理一下身体。这么好的提示,快快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