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能祛病,也能造病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十二。(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汗出見濕,乃生痤疿。”——《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

原文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

“汗出见湿”,就是出汗的时候遇到湿气,就容易产生什么呢?叫做“乃生痤疿”。“痤”指的是疖疮,通常指的是那种小疖疮,叫做“痤”。“疿”通“痱”——就是痱子的“”痱”。汗疹,就是出汗的时候的疹子,汗疹俗称痱子。张介宾的注解为:“汗方出则玄府开。”就是汗刚出的时候,人体表面的“玄府”——我们可以理解为汗毛孔张开。汗毛孔张开,湿气会进来,表面的湿气会停留在“肤腠”——就是“肌肤腠理”这个部位。“甚者,为痤”,“痤”就是指的疖疮。“微者,为疿”,“疿”指的就是小的疹子,红疹,特别痒。(今日头条 )后世医家,对它的注解,大多数认症状严重的叫做“痤”,症状轻微的叫做“疿”,“痤”就是热疹、热疖这一类的,形状大如酸枣,小如黄豆,皮色是赤红,里边有脓血,这是指得疖疮,这是大的;小的叫做“疿”,就是痱疮,也叫汗疹。表现是皮损处有小泡,渐渐的变成脓泡,刺痒,而有微微的疼痛。这其实就是湿气陈留在“肤腠”——皮肤腠理之后,导致的湿和热郁积在皮肤层面,就变成这种皮肤病。

我们看到现在有好多成年人,过了三十岁之后,脸上、前胸后背,经常长这种疹子,皮疹或者湿疹,或者疖疮,老百姓叫做硬疙瘩,红红的。这里边其中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湿热停留在皮肤,湿热怎么来的?湿热来的途径,据我从临床上观察,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男性,大多数是男性喝了酒特别多,湿热就内蕴胃肠,中医叫“内蕴脾胃”。湿热内蕴到脾胃之后,湿气就会通过三种途径来发,第一是,从大便来排,那么大便就会粘滞不爽,粘马桶。第二个是从小便来排,小便就黄赤;有的人湿热下注,甚至会变成前列腺炎,这就是从小便来排,小便黄赤。第三种方式就是通过汗,也就是通过皮肤来排湿。你会发现喜欢喝酒的人尤其是上半身后背、前胸容易出汗;还有的人表现为头容易出汗,这都是湿热上蒸。

大家注意,这个汗出的时候,一定要出透。但是很多人出汗的同时,比如说吹着空调了,或者让外面的风吹了,或者本身居住在南方,比如说东南沿海,像广州、深圳,甚至包括福建、浙江这一带湿热重的地方,又到了外面的自然环境当中去,被湿热一侵袭,就叫“汗出见湿”。“汗出见湿”之后,湿气就郁结在肌肤腠理,就就变成痤和疿。所以,你会看到南方人有一部分经常喜欢喝酒的男性,他的脸上,或者是脖子上,或者是头发里,或者是前胸后背,经常长那种红疙瘩。长出来之后,一开始是痒,有一段时间会疼,之后就见结痂,表现是硬硬的,红红的。然后有的人表现特别痒,总是要想用手挠,挠破了之后,出的不是水,而是血;有一些特别大的湿气会流一些血水混合的这种液体。这从中医眼光看来,这都是都湿。这是指的热疖。

还有就是“乃生痤疿”的“疿”,指的是老百姓叫做痱子的,其实就是汗疹。汗疹多见于小朋友。小朋友到了夏天,暑热、湿气特别大的时候,容易长痱子。这种情况下,就给他用一些粉剂,就是一些皮肤用的药物给清清就行了。外用的方法,就是用苦参,去药店买上十克苦参,回家用锅煮水外洗,大部分的痱子都能缓解或是痊愈。(今日头条 )苦参是一个非常好用的药,我们知道好多女性外阴瘙痒,这种炎症古人就是用苦参来煮水外洗,就可以杀菌消炎。苦参本身它有清热化湿的功效,外用可以止痒化湿,当然是针对这些比较的轻微的“疿”来用。要是热疖,疖疮就需要用一些内服的药物来治疗。我们在临床上最常用的方剂就是“仙方活命饮”,它里面的一个很重要药,就是金银花。金银花是治疗疖疮,皮肤热症,非常重要的一个药。用的时候,很多人喜欢金银花和连翘一起用。连翘专门清理身体的热疖、疮毒。金银花清火,所以,这两味药合用效果更加显著。仙方活命饮里面还配有一些活血化瘀的、清热解毒的药物,再就是攻克的药物,像皂角刺之类的药物来攻克这种难以化解的疖疮、疔疮的,叫做“软坚散结”。这些药合在一起,用来治疗这种疖疹。

由此引申出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好多年轻人脸上长痤疮。这是什么原因呢?痤疮俗称“青春痘”。这种病很多见,从中医眼光看来,无非是分为几大类型。第一大类型,就是肺热。肺热长痤疮,这是比较多的。第二大类型,是胃热。胃里边的火气特别重,胃热长痤疮,舌头舌苔是黄的,嘴里边口气特别重,这都是胃火造成的。(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十二。(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