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回头韦应物 ‖ 浮云一别后 流水十年间

提起韦应物,首先想起的定是那句“野渡无人舟自横”吧。如果再说,应当是那句“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了。这句从唐朝走来的诗句,更是引发了全民的创作狂欢,恐怕韦应物也想不到,一千二百多年之后,自己竟然成了一位火遍大江南北的“网红”。也许是因为它直接击中了国人的某段敏感的神经末梢吧,是一种无奈?还是一种豪迈?是一种潇洒?还是一种忧伤?

浪子回头韦应物 ‖ 浮云一别后 流水十年间

​我有一瓢酒 可以慰风尘

当然这句诗并不是韦应物的原句,但考其出处当为《简卢陟》中的诗句的化用: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简卢陟”大概意思是写给卢陟(其姐姐的儿子)。据考证,这首诗写于784年秋,当时韦应物闲居滁州西涧。有人说这是暗写自己闲居的诗,透露着些许的伤感与无奈以及对自身无遇的自我安慰。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老夫到不这么认为,其实在前一年,也就是793年夏,韦应物领滁州刺史,刚从“从六品上”升至“正四品下”,可谓是官场得意吧。也就在这一年,他写下了《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细品之,幽草、深树、野渡等意象,独怜、自横等情愫,总给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可奈何之感。是不是可以这么认为,这不仅仅是对自身际遇的感喟,其中蕴含着盛唐之后的家国情怀吧。

少事武皇帝 无赖恃恩私

安史之乱(755—763)是中华文明前所未有的一次巨大浩劫,这场历时八年,席卷半壁江山的战火成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同时,这也是韦应物人生的转折点。

韦应物出身世家大族,15岁时就以“门荫”进入宫廷,成为唐玄宗侍卫。在这一时段,说好听点,韦应物是长安浪子,说不好听点,那简直就是大流氓、大恶霸。后来,他在《逢杨开府》一诗中对自己当年作了忏悔,“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横行霸道,窝藏罪犯,设局赌博,猎艳偷香,大字不识一个,整日饮酒作乐,官府也拿我没有办法。安史之乱来了,长安陷落,玄宗西逃,韦应物风光不在, 之后二三年,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现实迫使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不堪过住,所幸的是,他痛改前非,折节读书,从而成就了一代诗人。从《逢杨开府》诗中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一句中“出守”二字推断,这首诗大概也是写在任职滁州刺史期间吧。

浪子回头韦应物 ‖ 浮云一别后 流水十年间

​闻道欲来相问讯 西楼望月几回圆

在滁州期间,韦应物写下很多首诗,除《滁州西涧》、《简卢陟》、《逢杨开府》,《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浪子回头韦应物 ‖ 浮云一别后 流水十年间

最是“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一句,看似文字浅显,但却无法用语言去解释,已经说到最白,只能用心而不是用文字品味吧。平淡诗非有深情者不能为也,亦非有深情者不能解也,其中个味,谁人能体会呢?谁人又不能体会呢?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What"s past is prologue)”。--莎士比亚《暴风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