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如何做一次有效的地推從而實現真正的吸粉?實操手冊!乾貨

新媒體如何做一次有效的地推從而實現真正的吸粉?實操手冊!乾貨

作為一名新媒體工作者,每天能接觸大量的同行,當然了大家都在幹著同樣辛苦的活,就是增粉,由於線上增粉的成本已經遠遠蓋過線下了,這個觀點從哪裡來的呢?一個是實踐中得知,另外一個是咖啡廳裡聊天聽別人講的。

有槓精路過肯定要說了,找到用戶的剛需和痛點,寫出爆文或者製作出相關爆品視頻那粉絲不是大把大把的嗎?還有熱門的網紅也是能拉粉的!所以說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是大把存在的,爆款這麼容易做出來中國2000萬新媒體作者應該都發財了,人人都有2000萬粉絲每天都趟家裡數錢了吧?還網紅?還爆文?這些不需要錢和推手來推嗎?所謂的病毒軟文爆款大部分都是歪打正著罷了,瞭解過“黑天鵝”事件的就自然懂我在說什麼了,至於那些所謂的專家教授說爆文有科學方法,那我也沒見什麼專家天天發爆文每天上頭條啊,所以說很現實的問題就是網推必然會拉到企業成本,我們必須要回歸到線下,開發出新的解決方案。

先分析分析傳統的線下地推方案有哪些。

新媒體如何做一次有效的地推從而實現真正的吸粉?實操手冊!乾貨

第一類:最讓人噁心的就是地鐵上路上說自己創業懇求別人掃碼支持的。

此類人群的方法是空手套白狼,當然了我能明顯的感覺到北上廣深的地鐵裡確實還有這樣一群人,但是久居城市的工薪族都對地鐵裡這一套不感冒了,大部分是招手拒絕,那些熱心的敢拿手機掃你碼的多半都是剛剛進城不知道城市套路深的新入打工人員,雖然存在所謂的消費潛力,比如多年後他賺錢了工作穩定了有錢去你那裡消費了,但是問題時他需要多久才能去你那裡消費呢?再一個這類人取關你的速度會有多麼快你知道嗎?其實很關鍵的問題,如果第一批用戶都用這種初入社會的人,你能考慮到一個很深刻的問題嗎?他的關係網有多麼弱你都想象不到,可能他在這個城市一個人都不認識再加上沒錢沒社會地位,掃了你的碼會是你的垂直用戶嗎?

一個很深刻的問題,某乎裡存在大量的知識分子,但是問題是知識分子的消費力卻很弱,某乎裡大量賣書的人簡直過著白天夜裡都在喝西北風的日子,印書的成本都回不來,多麼可怕。當然這裡不是抹黑知乎,某乎的公知力還是很強的,能看到很多故事和很多極客的研究報告,問知識可以但是消費力確實不敢恭維,這個是他們自身產品定位問題我們不做深入討論。

所以地推一定要考慮到的問題就是你的社區是否具備強消費力,核心產品是否就是一個消費型產品,你要找的用戶是什麼樣的人,他們具備什麼樣的共同特徵?

比如說你的用戶都是愛抽菸的人,但是呢你是賣電子煙的,你覺得純粹抽菸的老頭或者中年人會買你單嗎?中年人出門掏出電子煙抽周圍的同齡人看待這個人的看法是什麼?很簡單同齡人肯定覺得這個人low爆了,好煙都抽不起了改抽電子煙了?他是打算戒菸嗎?中年人抽電子煙很快就會和他的社交網絡脫軌,因為周圍人都抽豪煙交流,你遞我一根我回敬你一根在這樣的社交網絡下生存著,如果說給中年人送電子煙,他嚐個新鮮可以,但是不會作為他社交必備甚至他不會把他帶出去給身邊人,那麼電子煙推送給中年人和老年人這種做法就是不可取的!

電子煙推送給年輕人則不錯,年輕人一個喜好潮流時尚,一個喜好新鮮事物,而且他們的社交網絡都是比較容易接納新事物和新人的加入的,甚至於一個年輕人抽電子煙會感染周圍一圈都抽,味道香香的而且酷炫。

新媒體如何做一次有效的地推從而實現真正的吸粉?實操手冊!乾貨

新媒體如何做一次有效的地推從而實現真正的吸粉?實操手冊!乾貨

第二類地推就是送禮物的了。

大家非常熟悉,掃碼就可以拿走什麼東西的,但是不論上類掃碼還是這類掃碼都是存在極大不信任的問題的,因為央視的315曝光過掃二維碼會被獲取各類信息比如銀行碼賬號等等,一線城市的用戶會考慮到這個危機問題,所以被拒絕的成分非常之大!

佔便宜的人永遠都是佔便宜,而且佔便宜的人一定是極度無知消費力弱世界觀狹隘的人群,他們不看315晚會不知道危險或者知道危險還要鋌而走險,這類用戶收集過來到底有沒有消費力,作為新媒體的創作者你們自己好好考究下,這樣的成本下換來的用戶有用嗎?

新媒體如何做一次有效的地推從而實現真正的吸粉?實操手冊!乾貨

這種做法適合巨無霸企業,不適合新媒體創作者!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巨無霸企業可以很快的調動起來這批用戶的積極性,掃碼佔便宜的人最後也會被他們用其他的方法激活,比如外賣的app,比如打車軟件,這類通過送禮物也好送優惠券也好,用戶始終是要在他平臺消費的,而且巨無霸企業不怕你不信他,他們不會搞走你那些所謂不安全的信息,你們都是主動遞交上去的,而且你們之間是信任消費的,你知道一點出了事他跑不了,所以一線城市的地推理這麼幹,有這麼幹的理由的一定是巨無霸企業在幹,中小型企業名聲還不夠響亮大家的信任不夠,被弄走的小便宜你自己還弄不回來,所以挺不划算的,在本身地推人員產生時間人工成本上還增加了一個物料成本,而且地推人員一次性還帶走不了太多的物料,因為物料多了就會產生空間和重量的問題。

第三類地推就是路邊的一些機器。

新媒體如何做一次有效的地推從而實現真正的吸粉?實操手冊!乾貨

第四類地推就是第二類地推的升級版,大把撒禮物!

新媒體如何做一次有效的地推從而實現真正的吸粉?實操手冊!乾貨

第五類地推就是大家非常厭惡的牛皮癬類!有的雖然不是用貼紙的形式就是倭出來一個小紙筒放人家門口,但是確實產生了大量的垃圾,不過這類反而在人工成本上降低了,這種做法在過去叫做掃樓,成本相對前面這些除了第一類是最低的,也是廣撒網類型的,但是相對來說區域比較固定,可以知道自己掃過哪些區域,但是這類掃樓的結果往往不容易被用戶掃碼很多是用戶看都不看就扔進垃圾桶了,所以文案和設計方面一定要有考慮,否則很容易死掉。

這類掃樓我看過兩個成功案例就是所有用戶都會打開看的。

(2)挨家挨戶的送撲克牌,一副牌的成本是1塊錢,撲克牌上有二維碼,很多人雖然平時不怎麼玩牌但是扔垃圾桶確實覺得尷尬,所以很多人還是選擇保留撲克牌作為玩具。

(3)印成美元的樣子,反面是二維碼。(不要印人民幣,違法的!!)

這些都是打開度比較高的,大家可以做更多的想法,但是不要做違法的事噢!貼的廣告一定要好撕掉,不好撕掉的汙染社會的小心被居委會大媽抓住噢!

第六類地推有點類似展銷或者說是會銷了,路邊支攤這種,這種成本就巨大無比了,支攤需要各種物料,再一個就是攤位費,人工成本也從1-2個變成好幾個人,而且會銷需要能說會到的主持人吸引人過來。

其實說來說去萬變不離其宗,如果我再說第七種地推也說的出來比如電梯廣告這種,但是我想了下品牌宣傳效果有,但是實際轉換讓人掃碼的那根本太微乎其微了!現在願意拿著手機到處掃碼的小白不多了,特別是一線城市!

所以做地推的第一原則!遠離一線城市!一線城市你印10000個宣傳冊絕對百分之99.9的石沉大海,連最牛x的麥當勞肯德基的優惠劵都有可能被隨手扔進垃圾桶何況普通打印的宣傳紙了,很多時候做產品設計產品的時候你要思考,我是一個路人,我為毛要拿著你的宣傳冊在手裡?你要知道有多麼麻煩?我逛街好好的手裡多張紙,擱誰不鬧心啊?除非!你送我的是餐巾紙,我走一會吃飯要擦嘴用,這個我還真不捨得扔了,這個有實用價值,再一個你送我的是把扇子在夏天逛街的時候還真有點用,但是如果廣告太大副讓我覺得丟老臉了也會扔進垃圾桶!

那麼下面說說核心的,實操了!

李喵喵受到一家母嬰類新媒體的委託,要幫忙設計一個地推方案。

那麼又要解決一個延伸問題了,帶去的用戶能幹嘛?這個具體我下一期再給大家說,因為這一期說的話篇幅太長我怕大家受不了因為你有了用戶一定要讓用戶有事幹,這家新媒體公司資訊類信息很多,但是諮詢無法讓用戶活躍和存活這個是很致命的問題,諮詢是一個輔助工具,主要的一定是要讓用戶消費起來,動起來,能和你的新媒體號互動起來。

於是乎我想到了……(下一期揭秘)

那麼先解決本篇內容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地推。

那麼我把計劃列出來:

計劃越簡單越高級,不能搞複雜了!因為委託人已經給出了物料,所以我也沒想其他方案出來給他們。

地推城市:襄陽(試水這裡往往是最好推廣的地方,如果在湖北選擇武漢反而效果沒這個好)

消耗物料:環保袋2000個(其實這個環保袋成本還挺高的,要15塊錢一個)

地推人員:女大學生4名(外表乾淨可愛容易被接近)地推這種活女的比男的適合,男的容易被拒絕。拒絕1次的成本就會堆積給第二個人,而第二個人拒絕成本就會增加給第三個人,減少被拒絕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女大學生長相好看的絕對是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的方法。

話術:線下地推人員自我總結,拿一套最有效就會作為範本被公示出來,為什麼我這裡不設計話術,因為每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不同再加上很多地方有入鄉隨俗的風氣,臺詞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地域問題,所以還不如當地的女大學生自己設計,這個話術從這4個女大學生裡解決就行。

時間/指標:週六周天,每個人消化500個環保袋就行了。

女大學生工資:150~200/天根據長相來加,長相越好的錢給的越高?為什麼?心理學有個叫“光暈效應”這個可以解釋為什麼長相決定待遇!

她們主要推廣人員:推著車、懷孕挺著肚子的媽媽。孩子他爸,爺爺奶奶這種都不要推,這種推了就是石沉大海浪費成本,為什麼呢?因為爸爸一般只關心工作或者金融賺錢和其他愛好,爺爺奶奶這種年紀大了已經對新媒體這種新生事物很陌生了,完全不會產生後續的消費,反而是純粹的媽媽群體會產生無窮盡的消費和用戶價值,再加上已經懷孕和已經生產的媽媽們在當地的社交網絡社會關係都是差不多大,懷孕生孩子的,一旦關係網恰接的比較合適,一個襄陽市所有的媽媽全部被網絡到新媒體社群裡大概值需要一個月就能收工,至於地推人員的“漏網之魚”,這些會最終被新媒體內部的活動通過已經關注的媽媽群體的關係網絡給帶入進來的,所以不必擔心。

算算實際成本。

2000個環保袋x15=3萬

200x4個女大學生x8(一個月的雙休)=6400元

物料車據說老闆自己有車算油費來回500足矣畢竟這個城市不大,商場固定。

其他吃飯喝水坐車什麼的地推人員自己解決,三線城市的孩子們非常勤勞實幹的!

3萬+6400+500+80=36980元

有個很現實的問題,環保袋發完了怎麼辦?一共才2000個環保袋,但是任務的KPI是2萬個媽媽?

120塊錢解決!

36980元+120元=37100元 =2萬粉絲

大概一個粉絲是:1.855元

其實這樣做地推就比較划算了!

但是理論很美好現實很殘酷,2000個環保袋用完了到底編故事吸粉靠譜否呢?

如果這樣不靠譜的話,覺得很危險可以靠提成法來激勵員工的工作。

一個人500個環保袋送完了,這些女大學生已經很有經驗了,他們需要激勵措施來推廣了!

每完成1000個人的加粉獎勵人民幣100元!

18000人大概要再支出1800元!組織者光給錢不行還得開會給她們鼓勵團建吃飯喝水,這個只給晚飯糰建就好,三頓成本太高,8個工作日來算,一晚上晚飯的成本大概在400-500區間,我們按500算

500晚飯x8天=4000元

4000元+1800元鼓勵費=5800元

37100+5800元=2萬粉絲

2塊1毛4釐5一個活粉!

一個真真正正的媽媽活粉!

別看成本都4萬2900了,其實實際活粉轉換至花了2塊1毛多!相比網上推廣動不動50-150一個粉絲這個要划算的多,關鍵的關鍵這些都是真正的垂直用戶,活粉,真粉,網上很多投放來的都是假粉殭屍粉,所以地推還是比網上的靠譜的多的多。

其實這次推廣的大頭是環保袋。一個環保袋成本15元太高了,2000個環保袋就是3萬沒了。尷尬的一b!

如果這3萬我們換成其他的會怎麼樣?當然了最好是重複使用的產品,我的觀眾們歡迎你們留言下方,大家一起開動腦筋想想花3萬買什麼樣的物料能重複宣傳反覆使用使用場景高又多又能和母嬰用戶垂直成本又能低還能解決2萬個真媽媽用戶的?留言有獎勵啦!只要我採納了,我就私信送你一個Iphone X反正是新媒體提供的獎品,我不心疼啦!哈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