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传说地——鹤壁淇县桥盟街道赵沟村

在淇县桥盟街道赵沟村,

村民管村东一大片地叫石门。

相传石门附近居住的

许、王、李三姓六户人家是神秘的守墓人。

他们在为谁守墓?

墓穴主人又有什么来头?

一起来探秘!

封神演义传说地——鹤壁淇县桥盟街道赵沟村

三姓人家世代守护轩辕坟

“轩辕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破坏了,位置就在现在的阳光社区1号楼附近。”66岁的王树利回忆,小时候他和小伙伴常在古坟陵园内玩耍,村里上了岁数的人都见过这座古坟。

封神演义传说地——鹤壁淇县桥盟街道赵沟村

轩辕坟复原图

“石门两侧门柱上有花纹,门额上除了有‘轩辕坟’3个篆字外,两侧还有猴子图案和双龙图案,古色古香,很是威严。石门前还有两棵对称生长的大柏树,可惜它们已枯死了。”村民们回忆,门柱与门额紧密连在一起,敲击石门会发出类似金属的撞击声。石门很结实,但摇晃石门时整体会有晃动,并发出嗡嗡声。

轩辕坟始建于何时已经无从考据,但一位村干部回忆,以前曾有学者根据石门的特点、样式推断或是秦汉时期的产物。清光绪年间淇县知县曹广权所著的《淇县舆地图说》记载,清代该地就因有座石门而得名石门村。

轩辕坟或为黄帝陵寝

据《史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即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姓公孙,名轩辕。这里所埋葬者难道是有着人文初祖之称的黄帝?

据《朝歌乡志》记载:“相传黄帝死后即葬于沬(mèi)。其坟在今县城北七里堡村东南隅。”“至明代,其坟遗址尚存一石门,盖当日之墓门。”

唐初魏王李泰主编的《括地志》认为:“纣都朝歌在卫州东北七十二里朝歌城是也。本邑,殷王武丁始都之。”若如《朝歌乡志》所说,黄帝葬于,则黄帝是有可能安葬于此的。

封神演义传说地——鹤壁淇县桥盟街道赵沟村

疑似轩辕坟前的石柱

根据多位村民早年的回忆,石门下边不是轩辕坟的坟冢。村中世代相传,小庄北边七里堡村教堂南边的那块地是轩辕坟的主体,石门是轩辕坟的南门,这正暗合了《朝歌乡志》的记载。

一些上岁数的村民回忆,被推断为轩辕坟的位置数十年前有一近1公里长的土丘,似乎是人工堆砌而成。土丘上面长满了荆棘灌木,后来逐渐被削平用作耕地。土丘距石门约300米,其间排列着石雕和4个高约1米的拴马桩,常永海推测这段就是墓道。

有趣的是,村民认为轩辕坟因与黄帝有关,这里的一切理应具有灵气。传说轩辕坟石门上的两幅猴子图案通灵,经常幻化成猴身跑到村中溜达。有一次石门村一户姓李的人家发现油缸内的油总不翼而飞,可又找不出原因,一直十分气恼。

有一天李姓村民到地里闲逛,发现石门左侧的石猴嘴上有不少油渍,联想起石猴通灵的传说,他便抄起农具将左侧石猴的嘴巴砸出一个缺口,并训斥两只石猴。至此李姓人家的油缸内再没丢过油,轩辕坟石门左侧的石猴图案嘴巴也留下了一个缺口。

轩辕坟“三妖”传说

众所周知,淇县是《封神演义》系列故事的发源地,淇县各地至今仍留存有纣王墓、妲己墓等古迹。熟悉《封神演义》的读者应该了解,妲己在助纣为虐前曾是只千年狐狸精,她与九头雉鸡精、玉石琵琶精合称“轩辕坟三妖”,一直在轩辕坟修行。

巧的是,轩辕坟曾确确实实存在于淇县赵沟村,而《封神演义》中的故事也大多与淇县有关,这两者是否有某种联系呢?

《封神演义》小说伊始,纣王到女娲庙烧香,题淫诗惹怒女娲娘娘。女娲娘娘吩咐:“著各处妖魔且退;只留‘轩辕坟三妖’伺候。”三妖进宫参谒,口称:“娘娘圣寿无疆!”这三妖一个是千年狐狸精,一个是九头雉鸡精,一个是玉石琵琶精,俯伏丹墀(chí)。女娲娘娘曰:“三妖听吾密旨:成汤望气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你三妖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俟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后,使你等亦成正果。”正是“轩辕坟三妖”的出场,才引出此后荡气回肠的百回书故事。

封神演义传说地——鹤壁淇县桥盟街道赵沟村

或许正是因为赵沟村附近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狐狸精祸乱人间的传说,《封神演义》的作者才有感而发,创作出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和“轩辕坟三妖”助纣为虐的桥段。以致《朝歌乡志》中都有“殷纣时,相传其坟为群妖所据,姜子牙火烧,其墓乃绝”的记载。

如今,轩辕坟虽已不复存在,所幸仍有不少村民曾亲眼目睹过这座古坟的神韵。经过村民们的描述,已故画师杨森堂在生前用精湛的画技复原出了轩辕坟曾经的模样,人们仍可通过这幅复原图遥想当年轩辕坟的恢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